循吏列传 白话文翻译
武帝曾在民间生活,对民间的风俗民情,真实虚伪,了解至深,看到百姓稼穑辛苦,深知百姓生活艰难。及至天下安定,光武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黜王莽时的繁苛政令,恢复西汉前期的舒缓法令。着重生活俭朴,衣装简易,色无重彩,耳无邪音,手不持珍玩珠玉,对待后宫椒房无所偏爱,对左右侍臣无所偏恩。建武十三年,异域向朝廷献上宝马,日行千里,还有人献上宝剑,价值百金。光武帝下诏,让千里马拉鼓车,将锋利的宝剑赐予侍卫骑士,减少上林苑的官员,放弃在苑囿中狩猎。赐予诸侯的亲笔信札,均为一札十行,字迹密密排列,以显示节俭。俭朴之风,遂风行宫内外。光武帝多次在御座前召见公卿、侍郎、将军。向臣子们询问民众疾苦,聆听百姓的心声。朝廷官员大多能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建武年间,百姓得以息肩,休养生息,致力于发家致富。从县宰到大郡执政者,劬劳勤政。像南阳郡太守杜诗,被百姓称为“杜母”,官员任延、锡光,在边郡推行教化,移风易俗。他们的施政措施,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还有官员第五伦、宋均等,都有可称道之处。建武、永平年间,朝廷治理天下偏重于严苛,因为谣言,或流言蜚语,有些郡太守、县令遭到解职。为此,朱浮多次上书谏言,陈述利害;钟离意也劝谏皇帝,对在职官员要有所宽宥。以长者身份提出谏言,有时也未必能起作用,汉室中兴之美,仍有不足。章帝、和帝时,治民的官员以仁政施惠与百姓,这样的官员很多。如鲁恭、吴佑、刘宽及颍川郡的四位官员,诚挚待人,以仁爱、信义对待治下的百姓,百姓也不敢随意欺瞒。王堂、陈宠懂得知人善任,重用贤者,在任职期间政绩优异。这些官员的事迹,可以作为表率,起到引领作用。边凤、延笃担任京兆尹,民众将他们与西汉时的京兆尹赵广汉、张敞相比。王涣、任峻担任洛阳令,善于发掘奸邪,吏治肃然。像古人倡导的导之以礼,以德政施惠与民,仍有待完善。然而,这些官员的确是一代良吏,将他们的事迹整理,著《循吏传》。
卫飒,字子产,河内郡修武县人。年轻时,虽然家中贫困,然而卫飒好学,跟随老师学习,没有口粮,靠为他人做佣工补贴家用。在王莽时,从郡到州,卫飒曾担任多种职务。
建武二年,接受朝廷征召,卫飒在大司徒邓禹府中任职,被举荐为能吏。卫飒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升任侍御史、襄城县令。在任上,卫飒政绩卓著,升任桂阳郡太守。桂阳郡与交州相邻,受到交州蛮夷习俗的影响,百姓无视礼仪、法规。卫飒上任伊始,为当地修建庠序学校,推行教化,设计婚姻礼仪,数年间,当地的风俗为之改变。
此前,含洭、浈阳、曲江三县,是百越故地。在西汉武帝朝,朝廷平定南粤,这些地方归属汉朝,此后,朝廷在此地设置桂阳郡。当地百姓有很多居住在深山野岭,沿着山溪间谷地生产、生活,仍然保留旧的风俗,从不向朝廷缴纳赋税。离开郡府远者有千里之遥,官府有事情,需要征调民船,名曰“传役”。每当官吏要来,就要役使数家百姓,百姓为此而叫苦不迭。卫飒在当地开山凿路,修通道路五百余里,路旁设置邮亭、传舍,设置邮传驿站。这样可以减省许多徭役,与民休息;同时,减少奸吏侵害百姓。在外的流民纷纷返回家园,逐渐形成乡邑,与汉地百姓一样,开始缴纳赋税。耒阳县出产铁矿,其他郡的百姓,常常聚在此地开采矿石,私自冶炼。同时,也会招引来一些亡命之徒,非奸即盗。卫飒上奏朝廷,在当地设置铁官,取消私人冶炼,每年增加财税收入五百余万。卫飒亲自处理民事案件,视百姓如赤子,在当地施行仁政,尽力顺应民风民俗,在任上十年,郡内治理清平。
建武二十五年,卫飒受朝廷征召,返回洛阳。光武帝欲拜卫飒为少府,恰逢卫飒患病,不能起床接受职务。光武帝敕令,让卫飒以桂阳郡太守身份,在家中养病,等到病愈,再接受诏书。居家两年,卫飒带病来到阙门,自述病情沉重,不堪重任。此后,朝廷收回郡太守印绶,赐钱十万,卫飒在家中病逝。
南阳郡人茨充代替卫飒,赴桂阳郡担任太守。茨充也能够以善政待民,指导民众种植桑树、柘树、纻麻之类的经济作物,劝谕百姓养蚕织布,百姓得到许多利益。
任延,字长孙,南阳郡宛县人。十二岁时,任延以学生身份来到长安求学,学习《诗经》《易经》《春秋》,在太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号称“任圣童”。王莽末年,天下动荡,任延移居陇西郡躲避战乱。当时,隗嚣已经控制陇西四郡,派使者延请任延,任延拒绝召请。
更始元年,任延在大司马府任职,受拜为会稽郡都尉。当年任延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看到他如此年轻,非常吃惊。及至到职,没有处理公务,任延先到延陵季子的墓地,送上祭礼。当时,天下刚刚安定,道路还未畅通,避居江南的中原士人,很多还未返回家乡,会稽郡有很多读书人。任延在任上以礼聘请这些儒学高士,如董子仪、严子陵等,以师友礼相待。郡府掾史有贫困者,任延会拿出部分俸禄,接济他们。任延裁撤部分吏卒,让他们返回家乡,在公田上耕种,以此帮助生活困窘者。每当下到县邑巡视,任延都会抚恤、慰问、勉励孝子,留他们一起吃饭。
吴地有一位士人,名字叫龙丘苌,在太末县隐居,生活俭朴,志向坚定。在王莽篡政时,朝中四辅三公(注: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为四辅;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连续征召,龙丘苌不肯应召。郡府掾史欲延请龙丘苌。任延说:“龙丘先生躬身仁义,有原宪、伯夷之气节。我作为都尉,应该亲自上门,为其洒扫,还担心玷污贤士,以这样的态度召请先生,怎么能行?”任延让郡府功曹带上都尉的名片,前去拜谒,同时带去亲笔书信,问医问药。一时间,来看望龙丘苌的郡府官员,相望于道。大约有一年时间,龙丘苌这才乘坐车子,到郡府来回拜,愿意在死前,接受郡府任命。任延再三谦让,任命龙丘苌为议曹祭酒。不久,龙丘苌病逝,任延亲自到家中吊唁,停止办公三日。从此以后,郡中的贤者、士大夫,争相到郡府,表示愿意效力。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后来返回洛阳。光武帝下诏,拜任延为九真郡太守。光武帝接见任延,赐予任延坐骑、杂缯,诏令任延,可以将妻子儿女留在洛阳。九真郡的风俗,百姓以狩猎为生,不懂得用牛耕种田地,百姓要到交阯郡购买粮食,因此,生活常陷入困窘。任延指导百姓锻造农具,学习用牛开垦农田。九真郡的农田数,每年都有所增加,百姓食用的粮食,逐渐能够满足需要。当地骆越民族,没有婚嫁礼法,男女关系混乱,没有稳固的家庭配偶,缺少父子之情,夫妇之道。任延向属下县邑移送公文,男子二十岁到五十岁,女子十五岁到四十岁,都要按照年龄配成夫妇。如果家庭贫困,无钱聘娶妻子,任延命令县令、县长、官吏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嫁娶,结果同时结为夫妻者,有两千余人。当年,风调雨顺,庄稼喜获丰收。家中有儿子出生者,有了血缘关系和姓氏,大家都说:“让我有儿子者,是任君。”很多人为儿子取名字叫“任”。从此,域外蛮夷,诸如夜郎等民族,仰慕汉朝德义,愿意为汉朝守护边境,任延相应减少边境戍卒。
最初,在西汉平帝朝,汉中郡人锡光担任交阯郡太守,指导当地蛮夷懂得礼法,锡光的教化与任延相类似。王莽末年,锡光关闭通道,保境安民。建武初年,锡光派遣使者向朝廷贡献财物,受封为盐水侯。岭南地区接受教化,从二位太守开始。
任延在边郡任职四年,受朝廷征召,返回洛阳。因为身体有病,留在洛阳,又担任睢阳县令。九真郡的官吏百姓为任延建立生祠。朝廷又拜任延为武威郡太守。光武帝召见,告诫任延:“要善于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不要做有损荣誉的事情。”任延答:“臣听说,忠臣不结交私党,结交私党者不是忠臣。臣奉公守法,秉持正义,这是臣子应具有的品质。对上级阿谀,并非陛下之福。做善于逢迎上级的官员,臣不敢奉诏。”光武帝叹息道:“卿说得对。”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