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者列传 白话文翻译
《易经》讲:“上天垂象,圣人模仿之。”天上有四颗星辰,代表宦官,他们在天帝星的旁边。《周礼》设置官职,按照相同数目设置宦官。“阍”者,原来指受过刖刑的残疾人,他们负责宫中门禁;“寺”者,负责后宫嫔妃起居。《周礼》记载:“有五名宦官,负责君王卧室。”按照《周礼·月令》:“冬季第二个月,中常侍带领宦官,检查宫内门户,清扫房间。”《诗经·小雅·巷伯》,就是宦官写的讽谏诗,在诗中,宦官对周幽王的过失进行讽谏。可见,宦官在王宫出现,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由于宦官是残疾人,做事情心无旁骛,可以与后宫嫔妃接触,帝王放心大胆地使用宦官!后世使用宦官,相沿成习,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其中有才能者,像晋国的勃貂、楚国的管苏,他们有功于晋文公、楚恭王。赵国的景监、秦国的缪贤,向赵王、秦王推荐贤者。至于为非作歹的宦官,像齐国的竖刁、宋国的伊戾,也招致国家动乱。
汉建国,沿袭秦制,在宫中设置中常侍。最初,这些官员也由士人担任。担任中常侍的宦官,身佩银珰、头上戴着貂皮帽子出入宫廷。及至高后临朝称制,任命张卿为大谒者,可以出入高后卧室,传达高后诏命。在文帝朝,宦官赵谈、北宫伯子受到信任。在武帝朝,武帝宠幸李延年,在后宫,武帝经常举行酒宴,有时还要到离宫别馆游幸,宦官就在皇帝身边侍候,负责传递奏书、谏言。在元帝朝,史游担任黄门令,忠心耿耿,劬劳勤事,对朝政有所裨益。后来继任的宦官弘恭、石显,以邪佞蛊惑皇上为自己谋取私利,致使元帝的老师,前将军萧望之及光禄大夫周堪,被迫害致死,损害了元帝的德行。
光武中兴,宦官一律任用阉人,不再选用士人。在明帝永平年间,宫中宦官规定员额: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和帝即位,年龄幼小,窦宪兄弟在朝中专权任事,内朝、外朝的官员不能接触太后,窦太后身边只有阉宦。宦官郑众,在禁中参与谋划,和帝废黜窦氏兄弟,郑众得到封侯,拜受爵位,荣登朝中上卿。从此,宦官的势力开始兴盛。
明帝以后,直至殇帝延平年间,使用宦官的范围扩大,宦官的员额增加,中常侍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服饰改用金珰、右貂,位至上卿。邓太后以女主临朝称制,朝中政事繁多,日理万机,而朝臣在议政时,邓太后不能直接参与,只能在房闱之内,代替皇帝颁发诏书。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委任刑余之人,将国家大事寄托在阉宦身上。此时,宦官可以手握权柄,口含天宪,已经不再是奔走于掖廷、永巷、闺牖房闼的近侍。再后来,孙程有拥立顺帝的功劳,曹腾参与桓帝即位的定策,之后,五位宦官受封为列侯。五位宦官合谋诛杀大将军梁冀,这件事情出于公心,受到桓帝信任,内、外朝也认为宦官功莫大焉,无人提出异议。有人甚至说,他们有伊尹、霍光的功劳,可以与之相媲美;还有人说,他们有张良、陈平的谋划,可谓张良、陈平再世。尽管朝中也有忠贞不阿的大臣,却被排斥在决策以外。从此以后,宦官的一举一动,可以排山倒海;宦官的一呼一吸,可以凝结霜露。朝臣阿谀宦官,即能荣耀三族;忤逆宦官,就会祸及五族,朝廷纲纪陷入混乱。
一时间,高冠博带、腰系长剑、身怀朱授金印的宦官,满布朝堂宫闱;宦官裂土受封,南面为尊,有数十人之多。宦官建造的府邸、私宅,遍布京师;宦官收养的义子及亲属,阿附他们的官员,占据过半州郡职务。荆州、扬州贡献的黄金、和氏玉,冰纨、雾縠丝绸,塞满了宦官的库房;伺候宦官的美女、侍儿、歌童、舞女,布满了庭院。狗马穿着有纹饰的彩缎,华屋披挂着艳丽的丝绸。宦官变得利欲熏心,竞相奢靡,还要陷害贤良,树立朋党。有些世人为谋取利益,相互攀援,阿附权贵,甚至自我阉割,卖身求荣,以求得早日富贵。阉宦丑类的徒众日益增多,祸国殃民,败坏纲纪,罪恶滔天,海内士人无不为之嗟叹。志士仁人隐居陋巷,不愿意出仕为官,盗贼猖獗,华夏蒙难。虽然朝中仍有忠良之士,心怀怨愤,奋发激昂,然而言出祸随,转瞬间,就会惨遭屠戮。到后来,宦官大兴党祸,牵连无辜,致使很多忠臣良将遭受祸殃。窦武、何进,虽然身为外戚,位高权重,挟民怨之沸腾,赖群臣之协力,然而优柔寡断,临机不能决断,最终遭受宦官杀害,命丧黄泉。由此可见,宦官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命乎!运乎!袁绍一意孤行,将阉宦殄灭殆尽,却又招来董卓之祸,以暴易乱,夫复何言!从曹腾劝谏梁冀,拥立昏庸的桓帝即位,到曹腾的孙子曹操即位为魏王,汉室气数耗尽。龟蓍占卜,九鼎移位。正可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
郑众,字季产,南阳郡犨县人。郑众为人谨慎、机敏,有心机。明帝永平年间,郑众在太子家担任给事。章帝即位,拜郑众为小黄门,升任中常侍。和帝初年,郑众兼任钩盾令。
当时,窦太后在朝中秉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等,在朝中窃据权位,朝中上下,莫不阿附窦氏兄弟,而郑众却一心维护皇室,不肯阿附权贵,为此,和帝很信任郑众。及至窦氏兄弟图谋不轨,郑众向和帝谏言诛杀窦氏兄弟,因为有功,升任大长秋,论功接受赏赐。和帝每次赏赐,郑众都会谦让,只肯接受很少一部分,因此更加受到和帝信任,和帝经常与郑众商议事情。宫中宦官参与朝政,行使权力,从郑众开始。
和帝永元十四年,和帝感念郑众的功劳,封郑众为鄛乡侯,享受食邑一千五百户。安帝永初元年,和熹皇后加封郑众食邑三百户。
郑众在安帝元初元年去世,郑众的养子郑闳,继承爵位。郑闳去世,嗣子郑安继承爵位。后来,封国断绝。桓帝延熹二年,桓帝赐郑众的曾孙郑石雠爵关内侯。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人。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在掖庭担任给事,章帝建初年间,蔡伦担任小黄门。和帝即位,蔡伦升任中常侍,在帷幄中参与政事。
蔡伦富有才学,在宫中劬劳勤力,为人敦厚谨慎,多次犯颜向皇帝提出谏言,匡扶朝政。每当休假时,蔡伦闭门谢客,只是在田野间散步,后来,蔡伦兼任尚方令。和帝永元九年,蔡伦负责监制宝剑及各种器械,在蔡伦的监制下,器械无不制作精良,为后世所效法。
古代书写,多用竹木制成简牍,也有用缣帛制成的“纸”。缣帛昂贵,而简牍又沉重,都有不如意之处。蔡伦参考古人的经验,加以总结,用树皮、麻绳头及破布、渔网,混合起来制成“纸”。和帝元兴元年,蔡伦上奏和帝,和帝很欣赏蔡伦的创举,从此以后,造纸业开始兴盛。天下人讲,造纸从蔡伦开始,也叫“蔡侯纸”。
安帝元初元年,邓太后认为蔡伦负责宫中宿卫已久,封蔡伦为龙亭侯,享受食邑三百户,蔡伦升任长乐宫太仆。元初四年,安帝认为古代经书有许多内容相互抵牾,欲选择一批通儒、谒者,如刘珍、博士良史,把他们集中在东观,负责校正经书典籍,诏令蔡伦监督,负责此事。
最初,蔡伦秉承窦太后的旨意,诬陷安帝的祖母宋贵人。及至窦太后驾崩,安帝亲政,敕令蔡伦到廷尉署解释为何诬陷宋贵人。蔡伦耻于受辱,沐浴一番,整理衣冠,服药自杀。死后撤销封国。
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县人。在安帝朝,孙程担任中黄门,在长乐宫当差。
当时,邓太后临朝称制,安帝尚未亲理朝政。小黄门李闰与安帝的乳母王圣,常在安帝面前谮毁太后的哥哥执金吾邓悝等,说他们欲废黜安帝,拥立平原王刘翼,安帝听后,既愤怒,又恐惧。及至邓太后驾崩,安帝诛杀邓氏兄弟,同时废黜平原王刘翼,封李闰为雍乡侯。还有小黄门江京,以谄谀得到提拔,此前,江京在清河王驻京师官邸迎接安帝即位,以拥立有功,受封为都乡侯,享受食邑三百户。李闰、江京同时晋升为中常侍,江京兼领大长秋,他们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以及王圣、王圣的女儿伯荣一起,在朝廷内外蛊惑人心,造谣生事,肆虐京师。安帝的舅舅大将军耿宝、皇后的哥哥大鸿胪阎显相互勾结,结成朋党,共同诬陷并冤杀太尉杨震,废黜皇太子刘保,改封刘保为济阴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