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者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第二年,安帝驾崩,众人拥立北乡侯为天子。阎显等人在朝堂上争权夺利,暗示有关官员弹劾并杀了樊丰,废黜耿宝、王圣,他们的同党也被判处死刑,或流放至边郡。
当年十月,北乡侯病重。孙程对济阴王谒者长兴渠讲:“济阴王以先帝的嫡子,并无失德之处,应该继承大统;先帝听信谗言,将太子贬为济阴王。如果北乡侯一病不起,我们联合起来,除掉江京、阎显,拥立济阴王即位,大事可成。”长兴渠等人持有同样看法。中黄门南阳郡人王康,早先在太子府担任掾史,自从太子刘保被废,常为太子叹息不已。长乐宫太官丞京兆人王国,也同意孙程的看法。到了十月二十七日,北乡侯去世。阎显遂向太后禀报,欲征召诸侯王的儿子进京,从中再挑选继承皇位者。这些王子还未抵达京师。十一月二日,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在西钟下聚集、密谋,大家一起剪断 (dān)衣盟誓。四日夜晚,孙程等在崇德殿会合,而后进入章台门。当时,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都坐在内宫门下,孙程与王康杀了江京、刘安、陈达。因为李闰在内宫掌握权力已久,可以震慑内宫宦官,孙程逼迫李闰配合。孙程举起利刃,威胁李闰:“今日要拥立济阴王刘保即位,绝不能动摇。”李闰答应:“同意。”孙程扶起李闰,大家一起来到西钟下,迎接济阴王刘保,这就是顺帝。而后,众人召来尚书令、仆射以下官员,跟随辇车,前往南宫云台,孙程等留在内宫门口,拦截宫内外人员出入。
当时,阎显还在禁中,张皇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小黄门樊登劝阎显发兵,以太后有诏,召集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让他们把守住朔平门,抵御孙程等。他们将冯诗骗进宫中,太后派人授予冯诗印绶,说:“能擒获济阴王者封为万户侯,能擒获李闰者封为五千户侯。”阎显认为,冯诗带来的兵员太少,又让冯诗与樊登一起,从左掖门外招来更多的卫士进宫。冯诗乘机杀了樊登,而后退回军营固守。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很快从宫内回到宫外的衙署,集合士兵,直抵盛德门。孙程传达诏令,让尚书收捕阎景。当时,尚书郭镇卧病在床,听到诏令,随即率领值日的羽林卫士出了南门,堵住走车辆的宫门,碰上阎景带领士兵赶来。郭镇拔出宝剑,厉声喝道:“卫士不要参与。”郭镇下车,拿出符节,诏令阎景。阎景问:“什么诏令?”说罢举剑向郭镇砍去,没有砍中。郭镇回剑刺向阎景,阎景坠下车来,左右卫士用戟叉住阎景的前胸,当即将阎景收捕,送往廷尉署诏狱。当天夜晚,处死阎景。第二天早上,顺帝诏令侍御史收捕阎显等,送往监狱关押,一切进展顺利。顺帝下诏:“表彰元功,记录善行,这是古今通义。原中常侍长乐宫太仆江京、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与原车骑将军阎显兄弟,行事邪恶,共谋叛逆,祸乱天下。中黄门孙程、王康、长乐宫太官丞王国、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心怀忠心报国之志,义气迸发,同心协力,扫除元凶,安定皇室。《诗经》不是讲吗:‘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孙程为首功,王康、王国为协同。封孙程为浮阳侯,享受食邑一万户;封王康为华容侯,王国为郦侯,各享受食邑九千户;封黄龙为湘南侯,享受食邑五千户;封彭恺为西平昌侯,封孟叔为中庐侯,封李建为复阳侯,各享受食邑四千二百户;封王成为广宗侯,封张贤为祝阿侯,封史泛为临沮侯,封马国为广平侯,封王道为范县侯,封李元为褒信侯,封杨佗为山都侯,封陈予为下隽侯,封赵封为析县侯,封李刚为枝江侯,各享受食邑四千户;封魏猛为夷陵侯,享受食邑二千户;封苗光为东阿侯,享受食邑一千户。”此次拥立顺帝即位,共计有十九人受封为列侯。同时赏赐车马、金银、钱、帛,多少不等。李闰因为没有参与谋划,没有受封。此后,顺帝拜孙程为骑都尉。
顺帝永建元年,孙程与张贤、孟叔、马国等,为原司隶校尉虞诩鸣冤,怀里揣着申诉表上殿,对顺帝身边的侍臣连声呵斥。顺帝勃然大怒,免去孙程的官职,同时将十九位受封的列侯,全部遣送回封国就位,后来,又改封孙程为宜城侯。孙程回到封国,心怀怨愤,将皇帝颁发的印绶、符节、策书密封交还,又秘密潜回京师,往来于山中。顺帝下诏,追寻孙程,又恢复了此前的爵位、封土,赐予车马、衣物,送回封国。
顺帝永建三年,顺帝追思当初即位的经过,又追念孙程等人拥立的功劳,将他们全部召回京师。孙程与王道、李元受拜为骑都尉,其余人享受奉朝请礼遇。顺帝阳嘉元年,孙程病重,顺帝在病床前拜孙程为奉车都尉,享受特进位。孙程去世,顺帝又派五官中郎将追赠孙程车骑将军印绶,赐谥号“刚侯”。侍御史持符节监护丧事,顺帝亲自到北部都尉传舍,遥望送葬的队伍。
临终前,孙程上书皇帝,留下遗言,希望将封国传予弟弟孙美,顺帝也答应了,将封国留下一半,封孙程的养子孙寿为浮阳侯。后来,顺帝又下诏,封赏当年拥立即位有小功的人员,封兴渠为高望亭侯。顺帝阳嘉四年,顺帝下诏,宦官的养子,一律可以作为后嗣,继承养父的封爵,并将这一诏命作为法律。
王康、王国、彭恺、王成、赵封、魏猛六人死得较早。黄龙、杨佗、孟叔、李建、张贤、史泛、王道、李元、李刚九人,向顺帝的乳母山阳君宋娥行贿,谋求高官,增加封邑,还诬陷中常侍曹腾、孟贲等。顺帝永和二年,此事被人揭发,参与者全部被遣送回封国,减去租税收入四分之一。宋娥被剥夺爵位,送回家乡。只有马国、陈予、苗光保全了爵位、封邑。
最初,顺帝被贬黜为济阴王,监太子家小黄门籍建、太子太傅高梵、长秋长赵熹、丞史良贺、医药长夏珍都受到牵连,没有过错仍然获罪,籍建等人被流放至朔方郡。及至顺帝即位,将他们全部擢拔为中常侍。高梵犯下贪赃枉法罪,减死罪一等。籍建受封为东乡侯,享受食邑三百户。
良贺为人廉洁,生活俭朴,待人厚道,此后,位至大长秋。阳嘉年间,顺帝下诏,让朝中九卿举荐武将,只有良贺没有被举荐。顺帝召良贺,问其原因。良贺答:“臣生于民间,长于宫廷掖门,既无知人之明,也从未结交过智士。在往昔,商鞅通过宦官景监求见秦孝公,有识之士皆以为,商鞅不会得到善终。臣如果举荐士人,对士人来讲,并非一件荣耀之事。”一再辞让。及至良贺去世,顺帝仍然怀念良贺的忠诚,封良贺的养子为都乡侯,享受食邑三百户。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县人。在安帝朝,曹腾担任黄门侍郎。当时,顺帝还是东宫太子,邓太后认为曹腾年少,为人忠厚、谨慎,派曹腾侍奉皇太子读书,予以特别信任。及至顺帝即位,曹腾担任小黄门,升任中常侍。桓帝即位,曹腾与长乐宫太仆州辅等七人,定策拥立桓帝有功,受封为亭侯,曹腾受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享受特进位。
曹腾在宫中任事三十余年,侍奉过四位皇帝,从未出过差错。曹腾举荐的士人,皆为海内名士,譬如陈留郡人虞放、边韶,南阳郡人延固、张温,弘农郡人张奂,颍川郡人堂溪典等。当时,蜀郡太守通过计簿吏贿赂曹腾,益州刺史种暠在斜谷关搜出与曹腾往来的书信,弹劾蜀郡太守,同时弹劾曹腾,奏请将曹腾逮捕,送往廷尉署治罪。桓帝说:“书信从外面送来,并非曹腾之过。”压下种暠的奏章。曹腾并未因此怨恨、报复种暠,常称种暠为能吏,当时人为此事而赞美曹腾。
曹腾去世,养子曹嵩继承爵位。后来,种暠担任司徒,告诉自己的宾客:“今天,我能升任三公,实乃曹常侍的保举。”
在灵帝朝,曹嵩货赂宦官,送往西园的钱有一亿万,此后,曹嵩担任太尉。及至儿子曹操起兵,曹嵩不肯相随,与小儿子曹疾在琅琊郡避乱,被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杀害。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