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列传上 白话文翻译
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县人。杜笃的高祖父杜延年在西汉宣帝朝曾担任御史大夫。年轻时,杜笃勤修学问,学识渊博,然而,杜笃为人不拘小节,乡里人也不以礼相待。杜笃居住在美阳县,与美阳县令的关系很好,有私事向县令请托,没有成功,杜笃心怀怨恨。县令勃然大怒,收捕杜笃,送往京师。恰逢大司马吴汉去世,光武帝诏令,让儒生们撰写诔文。杜笃在狱中为吴汉撰写的诔文颇有文采,光武帝读后很欣赏,赐予杜笃缣帛,赦免杜笃。
杜笃认为,关中有山河之固,有先帝的旧都,不宜在洛邑再建造新都。杜笃上奏,向光武帝献上《论都赋》,赋中讲:
臣听说,温故知新,对旧的事物,加强记忆。臣要讲的,陛下或许也知道,故略其梗概,不再赘述。在往昔,盘庚为戒除奢靡,迁都于亳,厉行俭朴。成周在兴盛时,建都于洛邑。世代不同,建都的目的不尽相同,并非一定要固守一方。圣贤在考虑建都时,首先在选址上,要比较优劣;为独霸一方,还是为统治天下,其想法不同。虽然都是为保证江山稳固,其想法仍然会有异同;有的强调以德治理,并非凭地形险阻,以平和简易为尚;有的借助高山大川,最终吞并六国;有的在富贵后,只想着荣归故里,不顾千秋大业如何延续;有的乘虚袭击,从蜀汉出兵,最终夺取天下。驾车在原野上驰骋,全凭车夫一人之力;有的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盘踞一隅。臣对此,不敢妄加评议。臣窃见司马相如、扬子云,已有辞赋讽谏,羡慕不已,故创作辞赋一篇,名曰《论都赋》,密封奏闻陛下,内容如下。
皇帝在建武十八年二月甲辰日,车驾离开洛邑,巡幸西岳华山。按照天时,沿北斗指向,推阊阖,入函谷,视察崤山、渑池,考察陇山、蜀郡之关隘。三月丁酉,圣驾莅临长安。皇帝诏令,修葺宫室,伤悼旧京之辉煌,召见京兆尹、右扶风,官员肃穆,聆听君命,跟随皇帝,祭拜西汉陵园。皇帝潸然泪下,默念祖宗之圣德,回忆诸侯之隆盛。而后,皇帝天旋云游,乘舟于渭河之上,北上渡过泾水。千乘方毂,万骑骈罗,銮驾行进在岐山、梁山,向东渡过黄河。皇帝祭祀后土祠庙,在邠县郊祀天神。当年四月,皇帝返回洛阳。第二年,皇帝有诏,恢复函谷关,建造大驾宫及六王驻长安之官邸,在长安修建高车厩,修理东都城门,在泾水、渭水上架设桥梁,修缮离宫别馆。皇帝东临霸水、浐水,西望昆明湖,北登长平观,眺望龙首山,莅临未央宫,驻跸平乐观,在建章宫举行典礼仪式。
在当时,崤山以东,仍然心存狐疑,以为圣朝将西迁长安建都,担心函谷关以东,又会变成关外。有客人对杜笃讲:‘彼浅井之污水,不足以吞没舟船;观洛邑之城池,何足以万乘定鼎?咸阳是建都的宝地,不可以长久空虚,以免有奸人图谋不轨。’杜笃对此想法,不以为然,遂大谈汉室之兴隆,百世帝王,虽据有雍州之地利,而今,国家无暇远顾,以此告喻客人。杜笃讲:
在强秦时,初开疆域,秦室基业从岐山、雍州开始。当时,秦国富裕,人民繁衍兴旺,最终,兼并崤山以东六国,拥有天下。秦政犹如桀纣,横行肆虐。天命最终归于圣人,天下属汉。大汉开基,高祖受命,提三尺剑,斩杀白蛇,祥云蒸腾,义军开进武关,有五星在东井汇聚,高祖提干将,呵暴秦,蹈沧海,越昆仑,奋彗光,扫项军,解救万民于水火,荡涤污浊于泗水、沂水。建国后,刘敬献策,高祖在长安定都。太宗继承宏业,以文治奉祀宗庙,躬行俭朴,笃行仁政,食不加二味,衣不重异彩,劝勉百姓,重视农桑,率身垂范,以身作则。郑卫之音不闻于耳,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邪佞之臣不列于朝,巧伪之物不鬻于市。因此,太宗一朝,理升平,废刑措。及至景帝即位,国家更加富裕,此后,将圣业传于武帝。
当时,武帝以雄厚的国力,府库丰厚的收藏,才有钩深图远,指斥冒顿之罪,誓报平城之仇。武帝诏令骠骑将军辅佐卫青大将军,神武鹰扬,军如流星,深入匈奴,践踏王庭,席卷漠北,刻碑祁连,分裂单于,屠戮百蛮。汉军焚毁毡帐,擒获阏氏,荡平康居,缴获珍奇,椎击鸣镝,蔑视鹿蠡,驰骋坑岸,降伏昆弥,屠戮月氏,驱赶骡驴,驾驭宛马,鞭策 。汉廷拓地万里,威震八荒。武帝设置四郡,据守敦煌,建立属国,汉郡兼顾。长城以北,设立亭障,安排都护,管护西羌。惩戒氐、僰,追亡逐北,镇压邛、莋。东部钳制乌桓,蹂躏秽貊。南部羁縻钩町,水战强越。残存夷狄,纹身断发,海疆荡波,浸润血沫。日南设置郡县,珠崖接受教化。东南设置都尉,兼管黄支列国。连接缓耳,锁定雕题,摧毁天督,牵来象、犀,椎毁蚌蛤,击碎琉璃,剥取玳瑁,猎杀觜觿。于是乎,穴居裘褐之异域,男女同川沐浴、鼻饮之蛮夷,莫不袒胸跣足,顿失锐气,稽颡称臣,臣服于汉廷。如果不是大汉的强盛,世代凭借雍州的富饶,岂能有御外理内之功,又怎能建立丰功伟绩!高祖创立圣业,传于孝惠皇帝,太宗圣德隆盛,景帝积累财富,武帝开疆拓土,宣、元中兴汉室,以仁政施惠与天下,成帝、哀帝奢侈淫靡,没有子嗣,最终,在平帝一朝,王莽篡汉。传世十一世皇帝,历经三百余年,德衰而复兴,道微而复章,汉廷从未迁出雍州,舍弃咸阳。关中的宫室、寝庙,皇帝的陵寝,高大巍峨,恢宏壮丽,可思可荣,从伏羲氏、神农氏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恢宏的帝都。
雍州本来是帝王建功立业的地方,是雄霸天下,创立宏业之地,是战士克敌制胜的出发地。按照《禹贡》记载,雍州的土地,为上上等。沃野千里,平原、湖泊,一望无际。五谷丰登,桑麻峥嵘。河流紧依终南,有泾水、渭水,号称陆海物产,应有尽有。终南山有楩錻檀柘,蔬果飘香。有沟渠密布,泉水流淌,河川纵横,盛产粳米。土壤肥沃,号称膏土,每亩价值一金。田田相如,林莽幽深。农夫播种,喜获丰收,家家有积蓄。关中有四塞之固:西面有陇山、蜀郡,南面直通汉中,北面扼守谷口,东面有嵚岩阻挡。函谷关把守峣山,崤山以东,道路险阻;北边有汧水、陇山,警戒西戎;褒斜古道,扼守西蜀,峻岭以南,武关遏阻;阻断黄河渡口,隔绝黄河要津,朔方无从通过。鸿隰、渭水之流,注入黄河。百舸争渡,湍流荡波,通过黄河漕运,沿水路,向东直通沧海,向西直抵流沙。朔方以南没有警讯,华夏一片祥和。长安城高达百尺,壕沟宽阔,可作为关塞。关中有关梁之险,衿带之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奋戟,三军沮败。关中有地势便利,战士勇猛善战,能攻善守,远征跋涉,士卒用命,誓死不降。当年,天下划分十二州,雍州为膏腴之地。独霸雍州,可以兼并四海,占据关中,可以功垂千秋;朝廷施以文治,财源茂盛,奉行武德,战士用命;为政则化上,谋逆则难逞;进可攻,百战百胜,退可守,安享沃土。帝王在关中建都,实乃守护天下之利器。
及至王莽篡权,汉室衰微,王莽窃据关中,篡夺神器,皆因汉室三代绝嗣,王莽并未遭遇抵抗。之后,王莽执政十八年,在长安死于非命。上天重新更始,更始帝不能引领国家,走向安定,致使天下陷入混乱,贼寇猖獗,赤眉军攻入长安。海内纷纷扰扰,华夏动荡,群雄逐鹿,不知将落于谁手。当此时,圣武皇帝出世,赫然神威,秉持天人之符信,兼有不世之姿容,受命于皇天后土,荣获神祇之襄助。在高邑建立尊号,搴旗斩将,征战四方。有良臣辅佐,运筹帷幄;有武将骁勇,如虎如螭。军旗所指,所向披靡。犹如武王伐纣,白鱼跃舟,高祖斩蛇,奠定天下。崤山以东,旌旗舞动,声势震动流沙。世祖悬龙渊宝剑,阵前高举长戟,太白金星闪耀,天狼、弧星振威,南下擒获公孙,北上荡涤强胡,西进平定陇、冀,东进占据洛邑。廓平寰宇,再建帝都,挽救生民于涂炭,拯救百姓于困苦,重新恢复大汉圣业。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