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 > 文苑列传上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文苑列传上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如今,天下刚刚安定,战争的创伤,还未抚平。陛下正考虑如何安定边陲,还有地区仍然动荡,无暇考虑迁都。陛下集中精力,领导海内贤士,指挥诸路将军,平定天下,向远方施以恩威,向荒蛮异域,展示汉廷圣德。令游牧草原的戎狄归顺,令椎结左衽的蛮夷臣服,无论东南方向,桀骜不驯的蛮夷,还是西北方向,荒蛮绝域的戎狄,难以制服之邻国,通过重重翻译,前来朝贡,奏请作为藩臣。陛下谦让,无暇顾及外事,认为得到这些无用之虏,不如安定海内百姓;经营荒蛮之地,不如令百姓安康;远救于已亡,不如迩而图存。现如今,朝廷躬修圣德,含仁吐惠,湛恩沾洽,宣示教化;垂意务实,爱护元元,凡有助于王政者,都会采纳。为何?事物受到限制,不会损耗,天道尚未隆盛,未可转移,阳盛则运,阴满则亏,故存不忘亡,安不讳危,虽然有仁义之策,仍然要建造城池。

客人以为,长安旧都不可以长久空虚,皇帝从未曾忘记,为何要舍弃洛邑?

后来,杜笃在郡府担任文学掾史,因为眼睛有病,二十余年不曾到过京师。

杜笃的外高祖父破羌将军辛武贤,在西汉宣帝朝曾镇守边疆,是一代名将,善用韬略,勇猛善战,负有盛名。杜笃常叹息:“杜氏家族以文学,善于理政,享有盛名,杜笃不能担任文吏;辛氏家族秉承义理,经略武艺,杜笃却怯于武事。外家、内家五世,到了杜笃这一代,要衰落啦!”

杜笃的妹妹,嫁给右扶风马氏为妻。建初三年,车骑将军马防征伐西羌,延请杜笃在将军幕府担任从事中郎。在射姑山,杜笃阵亡。

杜笃生前著有赋、诔、吊、书、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共计十八篇。还著有《明世论》十五篇。

儿子杜硕,为人豪侠,以善于经商而闻名。

王隆,字文山,左冯翊云阳县人。在王莽篡政时,因为父亲的职务,王隆在宫中担任侍郎,后来,王隆到河西地区避乱,在窦融将军幕府担任左护军。建武年间,王隆担任新汲县令。王隆善于写文章,生前著有诗、赋、铭、书,共计二十六篇。

在王莽末年,沛国人史岑的儿子史孝,以写文章显露名声,王莽任命史孝为谒者,史孝生前著有颂、诔、《复神》、《说疾》,共计四篇。

夏恭,字敬公,梁国蒙县人。年轻时,夏恭学习韩氏《诗经》、孟氏《易经》,后来教书授徒,有学生一千余人。王莽末年,盗贼蜂起攻打郡县,夏恭以恩信受到众人拥护,拥兵自保,率领族人在壁垒中坚守,维护一方安全。世祖即位,赞赏夏恭忠义、勇敢,征召夏恭,拜为郎中。后来,夏恭担任泰山郡都尉。在任上,夏恭善待百姓,受到百姓爱戴。

夏恭善于写文章,生前著有赋、颂、诗、《励学》,共计二十篇。夏恭四十九岁在任上去世,儒生们为夏恭拟定谥号“宣明君”。

夏恭的儿子夏牙,年少时继承父亲的学业,著有赋、颂、赞、诔,共计四十篇。夏牙被举荐为孝廉,去世得较早,乡里人称夏牙为“文德先生”。

傅毅,字武仲,右扶风茂陵县人。年少时,傅毅努力追求学问,博闻多识。永平年间,傅毅在平陵县学习章句,为自己写下《励志诗》,诗中讲:

咨尔庶士,迨时斯勖。日月逾迈,岂云旋复!哀我经营,旅力靡及。在兹弱冠,靡所庶立。

于赫我祖,显于殷国。二迹阿衡,克光其则。武丁兴商,伊宗皇士。爰作股肱,万邦是纪。奕世载德,迄我显考。保膺淑懿,缵修其道。汉之中叶,俊乂式序。秩彼殷宗,光此勋绪。

伊余小子,秽陋靡逮。惧我世烈,自兹以坠。谁能革浊,清我濯溉?谁能昭暗,启我童昧?先人有训,我讯我诰。训我嘉务,诲我博学。爰率朋友,寻此旧则。契阔夙夜,庶不懈忒。

秩秩大猷,纪纲庶式。匪勤匪昭,匪壹匪测。农夫不怠,越有黍稷,谁能云作,考之居息?二事败业,多疾我力。如彼遵衢,则罔所极。二志靡成,聿劳我心。如彼兼听,则溷于音。

呜呼君子,无恒自逸。徂年如流,鲜兹暇日。行迈屡税,胡能有迄。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在明帝朝,明帝并无求贤若渴之意,许多士人隐居在民间,傅毅为此写下《七激》,以此讽谏。

章帝建初年间,章帝广召文学士人,任命傅毅为兰台令史,拜为郎中。傅毅与班固、贾逵一起,在兰台阁校订书籍。傅毅赞美孝明皇帝功德茂盛,在当时,为明帝制作的庙颂还未完成,傅毅按照《清庙》,为明帝写作十篇颂辞《显宗颂》,朝廷举行演奏。此后,傅毅的文学才能,在朝廷显露。

车骑将军马防,身为外戚,在朝廷受到敬重,马防延请傅毅在将军幕府担任军司马,以师友礼对待傅毅。及至马氏败落,傅毅受到牵连,被免职,回到家乡。

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延请傅毅担任将军幕府主记室,崔骃担任主簿。及至窦宪担任大将军,任命傅毅为将军幕府军司马,班固为幕府中护军。窦宪幕府的文人云集,文章之盛,冠于当时。

傅毅去世得较早,生前著有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共计二十八篇。

黄香,字文强,江夏郡安陆县人。九岁时,母亲去世,黄香思念母亲,面目憔悴,身体受损,乡里人称赞黄香笃孝。十二岁时,郡太守刘护听说黄香,召来相见,以黄香为郡府治下孝子,倍加爱护。黄香家境贫穷,没有仆妾伺候,每天要亲自操持家务,尽心奉养老人。闲暇时,黄香努力学习经书典籍,博学广识,精研道术,善于写文章。京师人称黄香“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后来,黄香被任命为郎中,章帝元和元年,章帝下诏,恩准黄香到东观阅读东观藏书,黄香得以阅读未曾读过的书籍。黄香告假回家休息,及至返回京师,千乘王刘伉举行加冠礼,章帝在中山国驻京师官邸接见黄香,诏令黄香到殿上,对其他诸侯王讲:“这就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黄香。”左右侍臣对黄香莫不另眼看待。后来,章帝召黄香到安福殿谈论政事,任命黄香为尚书郎。黄香多次向章帝奉上奏章,力陈朝政得失。章帝的赏赐,也不断增多。黄香常在台阁歇宿,整日整夜不离宫中,章帝听说后,表示嘉赏。

和帝永元四年,和帝任命黄香为左丞,任职期满,应该升迁,和帝留下黄香,增加俸禄。永元六年,黄香升任尚书令。后来,和帝欲任命黄香为东郡太守,黄香上疏谦让:“臣在江淮间,身份微贱,孤苦伶仃,经学、品行、能力,无一值得称道。遭逢太平盛世,托庇先人余荫,臣得以在弱冠之年,特蒙朝廷征召,连续擢拔,担任重要职务。臣位至台阁之臣,并无纤细功绩,唯有以死报恩,臣真的不敢再有其他奢望。这么快,陛下又授予臣显要职务,在东郡担任太守。太守官职,光耀千里。臣听说,按照才能授予职务,工作不会荒废;按照功劳封赏爵位,贤愚安处其位。臣黄香微贱,年少时,仅在学校做过生员,如今要臣主持一郡政务,实难胜任。臣担心能力不济,会辜负圣恩。臣也考虑到,尚书令是宫中首长,责任至关重要,臣黄香不能久处其位。臣领受诏命,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是好。臣正当盛年,仍然可以供陛下驱使。恳请陛下圣恩,留下臣,充当备员,赐予臣一个督查职务,在宫中做些杂事,以成全臣蝼蚁之志,得以遂其所愿,死亦瞑目,臣的坟茔,也会增添光彩。”和帝认为黄香做事情干练,而且熟悉宫中事务,又留下黄香,继续担任尚书令,增加俸禄为二千石,赏赐钱三十万。从此以后,黄香总管中枢机要,受到和帝信任,黄香也恪尽职守,劬劳勤政,忧公如家。

和帝永元十二年,东平国、清河国奏报卿仲辽等妖言惑众,上千人受到牵连。黄香甄别奏闻,据实向和帝上奏,许多受到牵连者,得以活命。每当郡、国有疑案,黄香总是会详细核查,减轻处罚,慎杀慎捕,爱惜人命,心中常存忧国忧民之念。黄香熟悉边郡事务,在分配军政资源时,尽可能适度,符合实际情况。和帝看到黄香工作勤勉,多次给予赏赐,一旦患有疾病,和帝还会亲自过问,赏赐医药。在任上,黄香举荐过许多贤达。黄香受到和帝赏识,有讥讽者,认为黄香过于受宠。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