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列传上 白话文翻译
孔子认为,《易经》有四项君子之道,其中一项是占卜。孔子说:“卜筮者善于占卜。”所谓占卜,是先王用以定祸福,决疑惑,与神灵沟通的媒介,用以判断未知之物。诸如阴阳、星象,在古代典籍里有记载。然而,精灵神怪,玉策、金绳藏于神仙密府,存于瑶池仙界,世人很难寻觅其踪迹。至于《洛书》《河图》,传说中的神龟、龙马,驮载图文,箕子传授武王的《洪范》,师旷对灵异的解释,图谶、占候,兵法秘籍等,皆与占卜有关。至于对人事的占卜,散见于各种书籍。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等占卜术,通过遥望云气,判断吉凶,有时也会有应验。然而,这些道术距离人们的生活遥远,极为玄妙。因此,圣人不谈论精灵神怪,也很少谈论“命运”。君王认为这些是末端,甫一开始,就禁止谈论。有人玩弄玄虚,曲解占卜。正可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汉代在武帝朝,武帝喜欢占卜术,怀有一技之长的术士揣摩圣意,趋之若鹜,聚在京师。到后来,王莽矫制符命。光武帝迷信图谶,术士更是蜂拥而至,想方设法穿凿附会,争相谈论精怪神灵。王梁、孙咸以图谶、符录受到重用,郑兴、贾逵以附会圣意,显露名声;桓谭、尹敏忤逆圣上的旨意,仕途坎坷。从此以后,钻营投机的术士,竞相解说图谶,谈论精怪,标新立异者,不乏其人。通晓经术的儒生,讨厌这些邪佞之术,认为荒诞不经,在廷议时,慷慨陈词,力陈图谶虚妄,奏请朝廷制止。司马迁说:“看阴阳家的书籍,令人拘束,有很多禁忌。”指的就是这些。
人认识事物,有其片面性,常会受到误导,在谈论经学时,有异同之说。《诗经》的描述,也有愚昧之处,《尚书》流传的事迹,也有失真之处,对于信奉占卜术的人,难道不是为了迎合世俗,加以曲解?知书达理,研究学问的学者,不会受到术士的欺骗,对《诗经》愚昧之处,有深刻的理解;在研究《尚书》时,融会贯通,见微知著,努力理解古人的思想;至于占卜术,了解其中的道理,也不会一意孤行,为迎合世俗而诡辩。所以说:“不精通道术者,往往会陷入旁门左道。”意思是说,沉溺于占卜者,以偏概全,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得出的结论荒谬,最终害人害己。
光武中兴后,张衡是研究阴阳学的宗师,郎縯善于判断灾祥,思维缜密,还有一些术数家。他们的徒众颇有雅才,但未必相信神仙术。把善于判断、演绎的名家,分门别类,对时事或有所裨益,列为一章,予以旌表。
任文公,巴郡阆中县人。父亲任文孙,通晓天文、风角。任文公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占星术,州部任命文公为从事。在西汉哀帝朝,有人传言,说越巂郡太守要造反,州部刺史大惊,派遣文公等五位从事,前往越雟郡调查,暗中窥探虚实。五人居住在传舍,有一天,暴风骤至,文公催促其他从事赶快离开传舍,说有谋逆者要来害命,文公随即启程,离开郡界。其他从事没有走,结果被造反的郡兵杀害,仅文公一人脱身。
后来,任文公在州部担任治中从事。当时,天气大旱,文公对州部刺史讲:“五月一日会有大水,已经有迹象表明,堤防难以挡住洪水,应该让官吏、百姓早做准备。”刺史不听,文公独自准备一条大船,百姓听说后,也有人做了准备。到了这一天,烈日当头,文公赶快命人把物资装上船,同时告诉刺史,刺史笑文公多事。日近中午,北方天边突然彤云密布,顷刻间大雨倾盆,到了下午四点,湔水暴涨,涌起的大浪有十余丈,冲垮堤坝,毁坏庐舍,淹死数千人。文公以占卜术出名,后来被司空征召,拜为司空府掾史。平帝即位,文公称病归家。
王莽篡汉,文公推断历数,知道天下一定会大乱,于是告诉家人,背负上百斤的东西,绕着屋子疾走,每天要走数十次。当时,有人看见,不知所以然。后来,贼寇蜂起,逃难者很少有人能逃脱,只有文公家里的老小,疾步快走,背负粮食脱险,最终得以免祸。一家人逃往子公山,十余年没有遭受兵灾。
公孙述在蜀郡称帝,蜀郡武担山上的石头崩裂。文公说:“噫!西州的智谋之士要死了,恐怕要应在我的身上。”从此以后,文公常与子孙聚集在一起,摆设酒宴,过了三个月,文公去世。益州人讲:“任文公,智无双。”
郭宪,字子横,汝南郡宋县人。年轻时,郭宪拜东海郡人王仲子为老师。当时,王莽在朝中担任大司马,召王仲子,仲子欲前往拜谒。郭宪劝谏:“礼有来学,无有往教。如今,君轻视道学,阿谀权贵,不敢苟同君的行为。”王仲子讲:“王公权势很大,不敢违逆。”郭宪继续劝说:“君现在正在讲授功课,且等讲完课,再去不迟。”仲子接受郭宪的建议,天晚了,才去。王莽问:“君为何姗姗来迟?”仲子将郭宪的话告诉王莽,王莽暗暗称奇。及至王莽篡位,拜郭宪为郎中,赐予衣服。郭宪接受衣服,随即烧掉,逃回东海郡海滨。王莽知道后,心怀怨恨,追捕郭宪,但不知所踪。
光武帝即位,访求天下有道之士,征召郭宪,拜为博士。两次升迁,建武七年,郭宪代替张堪担任光禄勋。郭宪跟随光武帝在洛阳南郊祭祀,从所站的位置,突然转过身来,面向东北方向,口中含酒,喷涂三次。执法官员弹劾郭宪大不敬,光武帝诘问郭宪为何要这样做。郭宪答:“齐国失火,故以此厌胜火灾。”后来,齐国上报,发生火灾,与郊祀的时间是同一天。
建武八年,光武帝西征隗嚣,郭宪劝谏道:“天下初定,皇帝御驾未可轻易出动。”郭宪拔出佩刀,当场割断牵引车子的绳索。光武帝固执己见,还是上了陇山。再后来,颍川郡发生兵变,光武帝只好回銮,返回洛阳。光武帝叹道:“恨当初没有采纳子横的谏言。”
当时,匈奴多次袭扰边郡,光武帝为此事而忧虑,召集百官廷议。郭宪认为,天下疲惫,不宜对匈奴启动干戈。郭宪的意见不合皇帝的旨意,郭宪伏在地上,称头晕,不再讲话。光武帝诏令两位侍郎搀扶郭宪下殿,郭宪也没有拜谢。光武帝说:“常听人讲‘关东耿直郭子横’,果然不虚。”此后,郭宪以有病,辞去官职,在家中去世。
许杨,字伟君,汝南郡平舆县人。年轻时,许杨喜欢术数。王莽在朝中辅政,征召许杨,拜为侍郎,稍后升任酒泉郡都尉。及至王莽篡位,许杨更换姓名,扮作巫医,藏匿在其他郡界。直至王莽败亡,这才回乡。
汝南郡原来有一个大湖,名字叫“鸿郤(xì)陂”,在西汉成帝朝,丞相翟方进上奏将这个大湖填平。建武年间,郡太守邓晨欲修复大湖,恢复其功能,听说许杨懂得水脉,延请许杨参谋意见。许杨说:“在西汉成帝朝,成帝采纳丞相翟方进的谏言,不久梦到天帝发怒,说:‘为何要填平我的濯龙渊?’此后,当地百姓失去大湖的水利,很多人生活困苦,有民谣唱道:“毁我陂池翟子威,湖水烹豆、蒸芋头。事情有反复,陂池当恢复。’在往昔,大禹疏通江河,消除水患,以利天下。如今,明府欲修复大湖,富国安民,童谣的话将会得到验证。臣愿意以死效力。”邓晨听后,很高兴,任命许杨为郡府都水掾史。让许杨负责此事,按照地形高下,因势利导,建起大湖四百余里,几年后建成。百姓从中得到实惠,庄稼连年丰收。
最初,地方上的土豪、大姓人家欲借修湖之便,从中谋利,搜刮钱财,许杨一概不听。这些土豪谮毁许杨借修湖之便收取贿赂。邓晨将许杨收捕,在狱中,许杨身上的刑具自动解开。狱吏看到后,大惊失色,赶快告诉太守。邓晨惊讶道:“果然是谣言。太守听说,忠信之人,可以感动神灵,今日果然灵验!”当天晚上,将许杨释放,送回家里。当时,天色晦暗,途中有火光若隐若现,照亮道路,护送者很诧异。后来,许杨病逝。邓晨在都宫为许杨修建祠庙,画出图像,百姓感念许杨恢复大湖的功绩,前往祠庙祭祀。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