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 > 方术列传上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方术列传上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高获,字敬公,汝南郡新息县人。高获面相长得像尼山,国字脸,年轻时在京师游学,与刘秀有旧谊,后来,高获跟随司徒欧阳歙学习。欧阳歙被捕入狱,将要判决时,高获戴上铁冠及刑具,来到阙门下,为欧阳歙求情。光武帝虽然没有赦免欧阳歙,还是接见了高获。光武帝讲:“敬公,朕欲重用先生,先生还是要改一下脾气。”高获答:“臣的脾气来自父母,不会因为陛下而改变。”出宫后,高获离开洛阳回家。

三公府征召高获,高获不肯应召。后来,郡太守鲍昱延请高获,高获到了郡府大门,太守让郡府主簿迎接,主簿又让郡府的骑吏迎接,高获知道后,遂不辞而别。鲍昱急忙派人追赶高获,高获对来人讲:“府君只会受到主簿欺骗,不足以与其谈话。”不肯再回去。当时,郡内发生大旱。高获懂得天文,通晓遁甲之术,能够役使鬼神。鲍昱亲自来向高获咨询如何求雨。高获答:“赶快罢免三部督邮,而后从北门出去,到达三十里亭,雨就下来了。”鲍昱接受谏言,果然大雨倾盆。太守每次到县里来,经过高获居住的闾巷,都要手扶车栏杆,瞩目行礼。后来,高获在江南隐居,在石城去世(注:石城在苏州西南)。石城人追念高获,为高获修建祠庙。

王乔,河东郡人。在明帝朝,王乔担任叶县令。王乔懂得神仙术,每月朔望时,王乔从叶县到京师觐见皇帝。明帝奇怪王乔到京师来这么多次,却从未见过王乔的车骑,明帝诏令太史,暗中调查。有一天,王乔又来了,太史说看到有两只大雁从东南方向飞来。看着大雁落下,用罗网捕捉,只捕到一只鞋子。明帝诏令尚方检视,原来这是永平四年,宫中赐予尚书官属的鞋子。每当上朝时,叶县门外的鼓,无人敲击就会擂响,这件事轰动京师。后来,天上落下一具玉棺,落在堂前,县衙官吏用力推动玉棺,怎么推也推不动。王乔说:“这是天帝要召我回去吗?”遂沐浴更衣,睡在玉棺里,玉棺盖子自动合拢。早上,县吏把玉棺埋在城东,地面随即起土成坟。到了晚上,县里的牛大口喘气,汗如雨下,人们不知道怎么回事。百姓为王乔(注:王乔墓在叶县东)建立祠庙,号称“叶君祠”。州牧、郡太守每次到京师奏事,都要先到祠庙祭拜。官吏、百姓到祠庙祭拜,很灵验。如果有人违逆,则会作祟。明帝迎取擂响的大鼓,放置在都亭下,此后不再擂响。有人说,这是古代仙人王子乔在作怪。

谢夷吾,字尧卿,会稽郡山阴县人。年轻时,谢夷吾在郡府担任官吏,懂得风角、占候。太守第五伦擢拔谢夷吾为郡督邮。当时,乌程县长犯有贪赃罪,第五伦派遣谢夷吾前去查办。夷吾抵达乌程县,没有查验,却望着县衙大哭,而后返回。乌程县人看到者,莫不感到奇怪,不知所以然。谢夷吾返回后,对第五伦讲:“我运用占候术,知道县长快死了。近者三十日,远者六十日。游魂飘荡,毋须刑罚,不用再收捕。”第五伦听罢,相信夷吾的话,过了一个月,果然有驿马带着县长的印绶,前来报告县长暴死。从此,第五伦更加尊敬、信任谢夷吾。

谢夷吾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寿张县令,稍后,升任荆州刺史,转任巨鹿郡太守。在任上,谢夷吾爱护百姓,推行教化,培养人才,有政绩。及至第五伦担任司徒(丞相),令班固写奏书,推荐谢夷吾:“臣听说,尧帝重用后稷、契,国家昌盛,天下太平;舜帝重用皋陶,政治祥和,上下团结。殷商有高宗,周代有姬昌、姬发等圣君,圣君需要傅说、吕望的辅佐,出谋献策,才能够建立圣业。治理天下,和谐允中。臣注意到,巨鹿郡太守会稽郡人谢夷吾,来自东部州郡,在当地生活多年,为人雄姿英发,高大伟岸,才学兼有孔学四科,德行包涵九种美德,仁义足以匡扶社稷,知识可以涵盖万物。谢夷吾从小接受儒学,为人儒雅,通晓儒家六部经典,懂得天文星象,可以稽考图谶符录,探究圣学奥秘,观察历史演变,占天知地,与神灵契合,兼以儒学处理政务。在往昔,谢夷吾曾经是臣的属下,与臣共事。臣以为,谢夷吾有忠君报国之志,躬行廉臣史鱼之节,做事严谨,砥砺操守,辅佐臣的不足,改变臣的懦弱,使臣得以免除灾祸,臣心中不胜感激。及至谢夷吾担任县令,施恩惠于县域百姓,为百姓带来福祉,无论远近,推行教化,判讼断案,如若神明。此后,谢夷吾担任荆州刺史,督查属下郡县,谨守法令,纠察地方,有周公、召公之风范。谢夷吾居处俭朴,信守诺言,有公仪休之德行。谢夷吾举荐有功之人,任用办事能吏,堪为外臣之表率。听其言,察其实,谢夷吾堪为九州方伯之冠。此后,谢夷吾转任巨鹿郡太守,执政中和,百姓和睦。按照谢夷吾的德能考察,有政绩,有谋略。臣奏请朝廷,委任谢夷吾伊尹、吕尚、管仲、晏婴之重任。谢夷吾学问渊博,道学深厚,犹如史苏、京房之道术。谢夷吾出仕为官,一心为公,内心却向往隐居,不追求虚荣,不贪图名利,不奔走于权贵门下。谢夷吾心存隐遁之志,愿为箕山逸民。与古代的圣贤相比,谢夷吾兼有人伦品行;与今天的圣贤相比,谢夷吾可谓超凡脱俗。谢夷吾实乃社稷之元龟,大汉之栋梁。朝廷应该擢拔重用,使其登上鼎鼐之位,上可以令日月星三辰按照轨迹运行,下可以令圣教五品之德为世人所推崇,使得汉室美德发扬光大,绝非循法守职,碌碌无为的臣子可比。臣以驽钝愚顽,窃居高位,不敢与谢夷吾相比。臣只是尸位素餐,享受俸禄,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臣愿向陛下乞骸骨,把职务让与谢夷吾,对上,光耀七曜星之明,对下,满足率土之臣愿望。让臣担任微臣补过,以消除心中惭愧。”

后来,谢夷吾坐着简陋的车子,在春天巡行乡里,有两位郡府小吏跟随。冀州刺史上表,弹劾谢夷吾礼仪失中,有损官员仪表,被贬为下邳县令。谢夷吾预料某一天会死,到了这一天,果然去世。谢夷吾对儿子讲:“汉代末世,天下将要大乱,一定会有贼寇盗掘坟墓,致使尸骸暴露于外。”留下遗嘱,悬棺下葬,墓不起坟。

当时,博士渤海郡人郭凤也喜欢图谶,善于判断吉凶,占卜灾异。郭凤预知自己的死期,让学生到集市上买好棺木、殓具,预做准备,到了这一天,果然去世。

杨由,字哀侯,蜀郡成都人。年轻时,杨由学习《易经》,学习《洪范》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杨由在郡府担任文学掾史,当时,有许多大鸟雀夜晚聚集在兵器库房的楼上,郡太守廉范询问杨由缘故。杨由答:“从占卜的结果看,郡内会有小兵灾,不过,不会有大害。”此后二十余日,广柔县蛮夷造反,杀伤县长、县吏。郡府打开武库,征调军队镇压。又有大风吹动柿树,太守问杨由缘由。杨由答:“应该会有人进献果品,果品的颜色是红黄色。”不久,五官掾史献上数包橘子。

杨由曾经与人饮酒,告诉驾车者:“行酒三次,就赶快驾车离去。”不一会儿,杨由坐车迅疾离去。后来知道,主人家有人斗殴致死,有人问杨由,为何事先知道。杨由答:“宴饮前看到,神社的树上,有鸠鸟争斗,这是用兵器争斗的征兆。”这一类的故事很多。杨由生前著述十余篇,编辑成书,名字叫《其平》。杨由在家中去世。

李南,字孝山,丹阳郡句容县人。年轻时,李南勤奋好学,懂得风角。和帝永元年间,郡太守马棱因为盗寇之事,受到牵连,被朝廷征召,交由廷尉署治罪。郡府官吏、百姓心中不安,李南去拜谒太守,向太守祝贺。马棱心中愤恨,问:“太守德能不够,如今将要领受罪刑,君为何还要道贺?”李南答:“清晨有善风刮过。明日中午时分,应该有吉信,所以来道贺。”第二天早上,马棱遥望天气,晴空万里,没有任何征候;到了下午四点,有使者骑快马带着诏书前来,赦免马棱。李南问使者迟到的原因。使者答:“刚才在宛陵县,渡过浦里溪时,马失前蹄,耽搁了时间。”马棱这才信服。后来,马棱举荐李南为有道之士,三公府征召,李南称身体有病,没有应召,在家中去世。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