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八十四 列女传 > 列女传 白话文翻译

列女传 白话文翻译

《诗经》《尚书》特别强调女德的重要。譬如,宫中的贤淑嫔妃,竭力襄助国君,家中的聪慧妇人,使得家业兴旺。高尚女子,弘扬清淳之风;贞洁女子,坚守清白之操。列女的品行,是那样纯美,而她们的事迹,在典籍里却少有记载。光武中兴以后,综合非凡女子的事迹,著述《列女传》。

马后、邓后、梁后在《皇后纪》里已经有记载,梁嫕、李姬附录在家族传记,这些贤淑女子,在《烈女传》里不再重复。其余优秀女子,凡有高尚品行者,毋须有一技之长,皆收录在《列女传》。渤海郡人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是少君父亲的学生,少君的父亲看到鲍宣生活清苦,学习却异常勤奋,把女儿嫁给鲍宣为妻,还陪送女儿许多嫁妆。鲍宣看到这么多嫁妆,心里并不高兴,对妻子讲:“少君生来富贵,熟悉华美的服饰,而我过惯了清苦生活,不敢接受这份厚礼。”妻子答:“父亲大人以夫君勤修品行,笃守诚信,让贱妾来服侍夫君。既然嫁予夫君,唯夫君之命是从。”鲍宣笑了,说:“能这样,才符合我的心意。”于是,妻子收拾起华美的服饰,送走仆役,穿上短衣,与鲍宣一起,拉着鹿车,回到鲍宣的家乡。拜见婆婆礼毕,妻子提着水瓮出去汲水,在家里谨守妇道,受到乡邻们好评。

在西汉哀帝朝,鲍宣官至司隶校尉。儿子鲍永,在光武中兴初年担任鲁郡太守。鲍永的儿子鲍昱在闲暇时,曾经问奶奶少君:“太夫人还记得当年拉着鹿车,回到家乡时的情景吗?”少君答:“我的婆母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我岂敢忘记!”鲍永、鲍昱的事迹,在前面传记里有记载。太原郡人王霸的妻子,不知道是谁的女儿。年轻时,王霸立下志向,光武年间,朝廷多次征召,王霸不肯出仕。王霸的事迹在《逸民列传》有记载。

王霸的妻子,品行纯美。最初,王霸与同郡人令狐子伯结为好友,后来,子伯担任楚国相,子伯的儿子担任郡府功曹。子伯令儿子带着书信来见王霸,车马随从,雍容华贵。当时,王霸的儿子还在乡里种田,听说客人来了,丢下农具,回到家里招待客人,看见令狐的儿子如此阔绰,面露惭色,不敢仰视。王霸注意到儿子的神情,心中颇有愧意,客人走后,王霸卧床不起。妻子责怪王霸,问他为何不起床。刚开始,王霸还不肯讲,妻子以为是在责怪自己,向王霸道歉。王霸这才说:“我与子伯,素来志向不同,今天看到他的儿子,穿着华丽的服饰,举手投足,莫不有礼。而我的儿子,蓬头垢面,牙齿稀疏,不懂得礼节,见到客人,面露惭色。父子之间,骨肉至亲,心中不免感到教子无方。”妻子答:“夫君从少年起,就注重品行修养,情操高尚,不羡慕高官厚禄。如今,子伯的富贵,与夫君的德行相比,哪个更珍贵?为何忘记平生夙愿,自惭儿女不如他人!”王霸听了,遂起床笑道:“你说得对!”从此,王霸下定决心,终身不出仕为官。

广汉郡人姜诗的妻子,是同郡人庞盛的女儿。姜诗对母亲很孝顺,妻子侍奉婆婆也很恭顺。母亲喜欢饮用江水,而汲取江水要走六七里路,妻子逆流而上,到江边汲取江水。有一次,遇上刮大风,不能及时返回,母亲渴了,姜诗为此事责怪妻子,把妻子送回娘家。妻子没有走,寄居在邻居家,每天早晚,纺纱织布,换钱买来珍馐美味,托邻居的母亲送给婆婆吃。时间久了,婆婆很奇怪,问邻家母亲,邻家母亲将实情告诉婆婆,婆婆深受感动,让儿子把媳妇接回家。妻子回家后,对婆婆悉心奉养。再后来,姜诗的儿子走了很远,到江边汲水,不幸落入水中溺死。妻子担心婆婆哀伤,不敢告诉婆婆,佯称儿子出外求学,不在家。婆婆喜欢吃生鱼鲙,又不愿意一个人独食,夫妇尽力做好生鱼鲙,喊来邻家母亲一起吃。姜诗家的旁边有一天突然冒出泉水,泉水犹如江水,每天早晨,从泉水里涌出两条鲤鱼。夫妇二人烹制鲤鱼,让母亲和邻家母亲佐餐。后来,赤眉军的散兵经过姜诗家居住的里巷,匆匆走过,不敢冒犯。他们说:“惊扰大孝之人,必定触怒鬼神。”当时,正碰上饥荒年,赤眉军走时,还为姜诗留下米肉。姜诗接受米肉,随后埋在地下,邻居家也没有遭难。

明帝永平三年,朝廷察举孝廉。明帝下诏:“大孝之人入朝,凡被举荐者,一律听候评判。”姜诗被举荐为孝廉,与其他孝廉一起,受拜为郎中。不久,姜诗担任江阳县令,在任上去世,有政绩。乡里人为姜诗修建祠庙。

沛郡人周郁的妻子,是同郡人赵孝的女儿,字阿,在家中从小接受礼教,谨奉礼仪,笃行妇道。周郁轻狂浮躁,骄淫恣肆,品行恶劣。周郁的父亲对儿媳赵阿讲:“新妇是贤者的女儿,应该以道德纠正丈夫的过错。周郁不能改过,这是新妇的责任。”赵阿跪拜受命,退下后,对身边人讲:“我没有楚国樊姬、卫国卫姬的德行,因此受到公公责备。我的话不起作用,公公一定会以为我违背了家里的教令,责任在我。我的话如果起了作用,则是儿子违背父命,一味听从妻子,责任在丈夫。既然左右为难,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自杀。大家对赵阿的死,莫不感到哀伤。

右扶风人曹世叔的妻子,是同郡人班彪的女儿,名昭,字惠班,又名班姬,学问渊博,有才女之称。曹世叔去世得早,班昭坚守节操,做事情谨守法度。班昭的哥哥班固,著《汉书》,书中有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班固不幸去世。和帝诏命班昭在东观的藏书阁完成哥哥未竟的事业。和帝多次在宫中召见班昭,诏令皇后及宫中嫔妃,拜班昭为老师,班昭被世人称为“曹大家”。每当有远方向朝廷贡献异物,和帝就会下诏,令“曹大家”创作辞颂。及至邓太后临朝称制,班昭在宫中参与政事。由于班昭常出入宫廷,邓太后特别赐予班昭的儿子曹成爵关内侯,后来,曹成官至齐国相。当时《汉书》已经出来,很多人在阅读时,依然有困难,很多词难以读通,同郡人马融在东观藏书阁接受班昭指导。邓太后下诏,让马融的哥哥马续配合班昭,完成《汉书·八表》及《天文志》的撰写。

永初年间,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的母亲去世,因为要为母亲服丧,上书乞求辞去官职,太后没有答应,就此事诏问班昭。班昭上疏答问:“皇太后陛下,躬身践行盛德之美,隆兴唐尧、虞舜之政。开辟四门,招贤纳士,听取狂夫之谏言,搜集樵夫之意见,有四聪广纳谏言之美誉。妾班昭幸以愚朽,身处盛明之世,敢不披肝沥胆,以浅陋之学识,向太后奉上绵薄。妾听说,有谦让之风者,德莫大焉。三坟五典,皆称颂谦让之风,神灵也会降下福佑。在往昔,伯夷、叔齐让国,天下人称其为品德高尚;周太伯为让出继嗣之位,离开邠地,孔子称其有三让之礼。先圣以实际行动,昭显美德,垂范于后世。《论语》讲:‘以礼让治理国家,从政者还有何困难。’由此来看,推崇谦让之风,其影响深远。如今,四位皇舅秉持忠孝,率身谦退。太后认为,边陲尚未安宁,驳回四位皇舅的奏请,以后有纤细过失,则会抹去皇舅的谦让美德。妾担心,皇舅的谦让之名,会因此而被埋没。想到这些,妾故敢冒死罪,进献愚意。自知愚意不足以采纳,谨以此表达虫蚁之赤诚。”太后看了奏书,批准邓骘的奏请。邓骘等人返回家乡。

班昭著述《女诫》七篇,以此端正女子修身养性。内容如下:

鄙人愚昧,不够聪明,蒙受先君宠爱,幸赖母亲教诲,年方十四,嫁予曹家,服侍夫君,于今已有四十余年。鄙人常战战兢兢,担心会遭受休弃或受辱,致使父母为之蒙羞,为家族带来负累。鄙人夙兴夜寐,早晚劬劳勤力,虽然辛苦,不敢告劳,而今而后,终获解脱。鄙人生性愚顽、疏漏,教导子女无方,常担心儿子曹穀有负圣朝。如今朝廷圣恩叠加,赐予儿子金印、紫绶,实非鄙人庶几所敢企盼。儿子已经能够自谋生计,前途有望,鄙人毋须再为此而忧虑。但仍然担心,女儿已经到了出嫁年龄,如果母亲没有给予及时教导,使得女儿不懂得妇礼,一旦踏入夫家,做下失礼之事,不容于人,将会令家族蒙羞。我如今疾病缠身,性命无常,心中常挂念此事,不胜惆怅。在此期间,我著《女诫》七章,愿女儿各抄写一遍,或许会有所裨益,愿女儿借此修身。从此以后,以此勉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