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 > 东夷列传 白话文翻译

东夷列传 白话文翻译

《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夷者,氐人也。按照五行,东方为仁,是生命勃发、生长之处。夷人性情柔顺,易于治理,有“君子之国”“不死之国”之美誉。夷人分为九种,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孔子生前讲过,愿意前往九夷生活。

在往古,尧帝诏命羲仲居住在嵎夷,地名叫“旸谷”,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夏后氏太康帝失德,招致夷人反叛。少康帝即位,夷人又臣服于夏室,服从王化,夏室以宾客礼对待夷人。夷人向天子朝贡,献上乐舞。及至帝桀暴虐,夷人又开始袭扰中原。此后,商汤革命,推翻夏桀,拥有天下。殷商帝王仲丁在位,蓝夷作乱。在此之后,夷人时服、时叛,殷商统治天下六百二十九年,夷人与中原王朝的矛盾,持续三百余年。殷室帝王武乙在位,帝德衰微,东夷开始强盛,不断向淮河流域、泰山地区迁徙,蚕食中原。

武王伐纣,推翻殷室,周室拥有天下,东北肃慎向王室进贡石砮、楛木箭矢。管、蔡作乱,勾结夷狄,周公平叛,镇压东夷。周康王即位,东北肃慎继续向王室进贡。徐夷僭越王号,率领九夷攻伐宗周洛阳,夷人向西迁徙,居住在黄河沿岸。周穆王担心夷狄势力将会不断地扩张,难以控制,划出一个东方诸侯,诏命徐偃王主政,震慑东方。徐偃王在潢池东边建立治所,所辖领地有五百余里,推行仁政,向徐偃王进贡的夷狄有三十六国。周穆王得到赤骥、騄耳宝马,令造父驾车前往楚国,诏令楚国讨伐徐偃王。造父驾驶车辆,一日间到了楚国。楚文王举兵,灭亡徐国。徐偃王仁慈,不懂得变通,不忍心看到治下的生灵遭到战争蹂躏,徐国遂告灭亡。徐偃王北上逃往彭城,在武原邑东山下安顿,东夷有上万人追随徐偃王逃难,这座山以后叫作“徐山”。周厉王无道,淮夷入侵中原,周厉王诏命虢公仲,讨伐淮夷,没有取胜。周宣王诏命召公讨伐淮夷,平定夷乱。周幽王当政,荒淫无道,四方夷人,袭扰中原,直至齐桓公称霸,平定夷乱,攘除夷狄。楚灵王在申邑会盟,夷人也来参加。越国举兵进攻琅琊,与夷人相互勾结,凌辱华夏,践踏中原诸侯。

秦室兼并六国,把居住在淮河、泗水流域的夷人编为民户。陈涉举兵起义,天下崩溃,燕国人卫满逃往朝鲜避乱,在朝鲜建立王国,延续一百余年。武帝灭亡朝鲜,在朝鲜故地设置郡县。从此,东夷开始到长安朝觐皇帝,向朝廷进贡。王莽篡位,貊人袭扰边郡。建武初年,濊貊恢复向朝廷进贡。当时,辽东郡太守祭肜威震北方,声威传至海外,东北的濊、貊、倭、韩不远万里到京师朝贡。在章帝、和帝年间,朝廷与夷人通使聘问,互通贸易。直至安帝永初年间,国家多事,夷人又开始入侵边郡,掳掠百姓。在桓帝、灵帝年间,朝政混乱,夷人袭扰边郡的次数不断增多。

光武中兴以后,四夷到京师来朝贡,络绎不绝,朝廷以宾服礼相待,虽然时有叛乱、乖谬之事发生,夷人一直与中原通使往来。因此,夷人的习俗,风俗民情,可以记录下来。东夷,是土生土长的民族,喜欢饮酒,唱歌跳舞,戴皮帽,穿锦绣衣裳,祭祀用礼器与中原相同,也有俎豆。孔子曾说,中原失去礼仪,应该向四夷学习。对于华夏以外的民族,汉人称南蛮、东夷、西戎、北狄,这是四夷,就像中原地区有公、侯、伯、子、男,这是诸侯的名称。

夫馀国,在玄菟郡北边一千余里。南边与高句骊,东边与挹娄,西边与鲜卑接壤,北部有弱水。地方宽广达二千余里,本来是濊人居住的地域。

最初,北方夷人索离王远行,在此期间,国王的侍妾怀了身孕,国王回来,要杀掉这位侍妾。侍妾辩解:“前一阵,天上有云气,大如鸡卵,落在妾的身上,因此而有了身孕。”国王囚禁侍妾,不久,侍妾生下一个男孩儿。国王令人将婴儿置于猪圈,猪用口气呵护婴儿,婴儿得以不死。又将婴儿置于马厩,马同样呵护婴儿。国王认为,这个婴儿似有神助,之后听任婴儿母亲抚养,起名字叫“东明”。东明长大成人,善于骑射,国王忌惮东明勇猛,欲杀掉东明。东明逃走,向南逃至掩 (sī)水(注:古河流,在今河北省北

部),用弓击打水面,鱼鳖汇聚在水面,东明得以渡河。东明抵达夫馀,在当地称王。夫馀属于东夷,地势平坦,种植五谷。此地盛产名马、赤玉、貂皮、豽皮,还有像大珠一样的酸枣。夫馀人用圆木筑起城堡,城中建有宫室、仓库、牢狱。夫馀人身材高大,作战勇敢,为人敦厚、谨慎,不肯做抢劫之类的歹事。夫馀人以弓矢刀矛为兵器,以六畜命名官员,官职有马加、牛加、狗加,其乡邑由“加”管理。炊具使用俎豆,在聚会时,大家相互敬酒、揖让。在腊月祭天,祭天时,全民族聚会数日,饮酒聚餐,唱歌跳舞,叫作“迎鼓”。对监狱还未判决的囚犯,进行判决,罪行轻者,当场免刑释放。在军事行动前,也要祭天,杀牛,看牛蹄倒地后的方向,用以占卜吉凶。举行活动不分昼夜,唱歌跳舞,伴随着音乐,绵绵不绝。在使用刑罚时,夫馀人非常严厉,被杀者的家属,一律罚没入官府,分配给他人做奴婢;有偷盗者,盗一罚十二;男女有通奸者,发现后一律处死。夫馀人发现妇人作恶、为人妒忌,处罚特别严厉,被杀后尸骸丢弃在山上暴尸。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为妻。死后有外椁,无内棺。夫馀人斩杀活人为死人殉葬,殉葬多者可达上百人。国王死后用玉匣装殓,汉朝将制作好的玉匣交付玄菟郡,夫馀王死后,即迎取玉匣安葬。

建武年间,东夷诸国到京师朝见天子。建武二十五年,夫馀王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光武帝赐予厚礼。此后,夫馀国每年与汉朝通使往来。安帝永初五年,夫馀王亲自率领步骑七八千人,掳掠乐浪郡,杀害汉朝官吏、百姓。后来,夫馀国又归顺朝廷。安帝永宁元年,夫馀王派遣嗣子尉仇台到洛阳朝贡,天子赐予尉仇台印绶、黄金、彩缎。顺帝永和元年,夫馀王亲自到京师朝贡,顺帝诏令宫中乐人表演黄门鼓吹、角抵戏,招待夫馀王,以礼送走夫馀王。桓帝延熹四年,夫馀王派遣使者朝贡。桓帝永康元年,夫馀王夫台率领二万余人,掳掠玄菟郡,玄菟郡太守公孙域反击,大败夫馀王,斩杀一千余人。灵帝熹平三年,夫馀王向朝廷奉上奏章,前来洛阳朝贡。夫馀国本来属于玄菟郡,在献帝朝,夫馀王请求改属辽东郡。

挹娄国,在古代,也叫“肃慎国”,位置在夫馀国的东北一千余里,东边濒临大海,南边与北沃沮接壤,不知道挹娄族的北部延伸至何地。挹娄国面积辽阔,多高山峻岭。挹娄人的长相与夫馀人相似,但是语言有差异。国内种植五谷、麻,纺织布匹,盛产赤玉、貂皮。国内没有君长,其乡邑由大人管理。挹娄国多山林,当地气候寒冷,挹娄人以穴居为主,洞穴挖得很深,挹娄人认为,洞穴挖得越深越好,大户人家的洞穴深达九张梯子。挹娄人喜欢养猪,吃猪肉,穿猪皮。冬天用猪油涂抹皮肤,厚达数分,以抵御严寒。夏天挹娄人赤裸身子,用一尺宽的布,前后遮掩私处。人身上臭味难闻,污秽不堪,厕所建在洞穴,人们环绕厕所而居。汉室拥有天下,挹娄人臣服于夫馀国,挹娄族人数虽少,但是孔武有力,作战勇敢,善于攀爬高山峻岭,善于射箭,箭响处能射中人的眼睛。挹娄人用的弓长四尺,像弩一样有力。箭矢用楛木制成,长一尺八寸,用青石制造箭镞,箭镞涂抹毒药,射中即可致人于死命。挹娄人善于驾船,喜欢抢掠、偷盗,邻国常把挹娄人当作祸患,但又不能制服他们。夫馀人用俎豆饮食,挹娄人不用俎豆,行事按照风俗习惯,没有纲纪约束。

高句丽,在辽东郡东边一千余里,南边与朝鲜、秽貊接壤,东边与沃沮接壤,北边与夫馀接壤,地方宽广达二千余里,国内多高山峡谷。高句丽人随遇而安,农业生产落后,财力不能自给,其风俗习惯强调饮食有节,喜欢修建宫室。东夷人传说,高句丽是夫馀的分支,语言、习俗相类似,单腿跪拜,走路的方式相同,喜欢疾步行走。高句丽有五个族群,他们是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最初,消奴部的君长担任高句丽王,后来衰弱,由桂娄部君长代替。国内设置官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注:高句丽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犹如汉朝的大鸿胪)、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武帝灭亡朝鲜,在高句丽故地设置县邑,属于玄菟郡,赐予高句丽人鼓吹伎人。高句丽的风俗好淫,爱清洁,到了晚上,夜幕降临,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高句丽人崇尚祭祀鬼神、社稷(土地神)、零星(注:又称天田星,主农事。古代在壬辰日祀于东南,取祈年报功的意思),每年十月举行祭天大会,叫作“东盟”。国内东边有一个大洞穴,号称“禭神洞”,在每年十月迎接“禭神”,举行祭祀。官员的衣服绣满锦绣,用金银作配饰。大加、主簿系帻巾,如果帻巾不够用,小加系“折风”,形状好似皮弁。国内没有牢狱,如果有人犯罪,经过众“加”评议,罪重者杀头,妻子儿女罚没入官府为奴婢。婚姻以女方为主,男子到女方家落户,生了儿子,长大成人,夫妻返回夫家。此后,家庭不断准备丧葬送终的器具,金银钱币,全部可以拿来陪葬,以垒石作为封土,坟墓旁边种植松柏。高句丽民众秉性急躁,喜欢赌力斗狠,高句丽人很有力气,善于打斗,常对外掳掠。沃沮、东濊属于高句丽。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