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 > 东夷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东夷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高句丽还有一个名字,叫“貊人”。其中一个分支,沿小河居住,叫作“小水貊”。此地出产良弓,就是所谓的“貊弓”。

王莽初年,朝廷征调高句丽军队讨伐匈奴,高句丽人不愿意离开故土,王莽派人强迫高句丽出征,一些高句丽人跑出塞外,做了盗贼。辽西郡大尹田谭征剿盗贼,战死在沙场。王莽诏令将军严尤镇压高句丽,诱骗高句丽侯驺进入塞内,将其诛杀,将首级传送至长安。王莽看后大喜,将高句丽王贬为下句骊侯,此后,貊人不断袭扰边郡。建武八年,高句丽派遣使者到京师朝贡,光武帝恢复高句丽君主“王”的称号。建武二十三年冬天,高句丽蚕支部大加(首领)戴升,率领一万余人,向乐浪郡太守请求内附。建武二十五年春天,高句丽掳掠右北平郡、渔阳郡、上谷郡、太原郡。辽东郡太守祭肜向高句丽施以恩信,加以招安,此后,高句丽恢复与汉朝通使往来。

高句丽王生下一个睁开眼睛就能看东西的婴儿,名字叫宫,国人对此很诧异,及至宫长大成人,多次率领高句丽袭扰汉朝边境。和帝元兴元年春天,高句丽入侵辽东郡,在六个县烧杀抢掠。郡太守耿夔迎战,大败高句丽,斩杀其主帅。安帝永初五年,高句丽王宫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请求归属玄菟郡。安帝元初五年,高句丽与秽貊勾结,袭扰玄菟郡,攻打华丽城。安帝建光元年春天,幽州刺史冯焕、玄菟郡太守姚光、辽东郡太守蔡讽等率领汉军出塞,进攻高句丽,捕获、斩杀秽貊主帅,缴获兵器、马匹、财物,不计其数。高句丽王宫派遣嗣子遂成,率领两千余人迎战姚光等,后又派遣使者诈降。姚光等人信以为真,遂成据险伏击汉军,又暗中派遣三千人攻打玄菟郡、辽东郡,焚烧城郭,杀伤两千余人。朝廷征调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涿郡属国三千骑兵,前往救援,貊人退走。当年夏天,高句丽与辽东郡鲜卑八千余人袭扰辽队县,杀害掳掠官吏百姓。蔡讽等人追击高句丽至新昌县,蔡讽战死,功曹耿耗、兵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酺舍身保护蔡讽,战死在沙场,汉军战死者有一百余人。到了秋天,高句丽王宫率领马韩、秽貊数千骑兵,围困玄菟郡。夫馀王派遣儿子尉仇台率领两万余人,与州郡驻守的汉军合力反击叛军,斩杀五百余人。

这一年,高句丽王宫去世,儿子遂成即位。姚光上书奏请朝廷,趁高句丽举丧之机,发兵进攻高句丽。廷议的官员认为,可以考虑。尚书陈忠谏言:“高句丽王宫桀骜不驯,此前,姚光不能克敌制胜,如今,宫死了,趁着高句丽举丧之际发兵进攻高句丽,这不能叫义举。朝廷应该派遣使者,向高句丽吊唁问丧,同时指责高句丽王此前犯下的罪行,予以赦免,不再追究,以此鼓励高句丽人改恶从善。”安帝采纳陈忠的谏言。第二年,遂成释放俘虏的汉军,派使者到玄菟郡请求归降。安帝下诏:“遂成等人凶恶残暴,本应该处以死刑,剁成肉酱,以诏示百姓,以儆效尤。朝廷颁发大赦令,遂成等人乞降归顺,俯首认罪。鲜卑、秽貊多年寇掠边境,掳掠百姓,成千上万的百姓遭受祸殃,现在仅送回数十、数百人,绝非向化,有改邪归正之意。从今以后,凡不再对抗朝廷、挑战汉军者,若愿意亲附朝廷,送还掳掠的汉民,皆可以得到赎金,送还成年人,赏赐缣帛四十匹,儿童减半。”

遂成去世,儿子伯固即位。再后来,秽貊投降,归顺朝廷,东部边陲安定下来。顺帝阳嘉元年,朝廷在玄菟郡设置屯田六部。质帝、桓帝年间,高句丽袭扰辽东郡西安平县、带方县,杀了带方县令,抢走乐浪郡太守的妻子。灵帝建宁二年,玄菟郡太守耿临讨伐高句丽,斩杀数百人。伯固投降,归顺朝廷,恳请高句丽隶属玄菟郡。

东沃沮在高句丽居住的盖马高原东边,东部濒临大海;北部与挹娄、夫馀接壤,南部与秽貊接壤。其地域东西狭窄,南北绵长,取长补短有上千里之广,土地肥美,背山面海,适宜种植五谷。东沃沮人善于种田,有乡邑君长、统帅。百姓质朴、坚强、勇敢,善于手持长矛步战。语言、饮食、居处、服饰与高句丽相似。其丧葬制度,死者去世,制作一个大木椁,长十余丈,木椁的一头打开,当作门户,先将死者掩埋,皮肉腐烂,再从墓中取出骨头放置在椁中。一家人共同享有一个大椁,模仿死者生前的形象,雕刻木偶,与木椁中死者的数目相对应。

武帝灭亡朝鲜,将沃沮居住的地域,改设为玄菟郡。后来,玄菟郡被夷貊袭扰,朝廷又将玄菟郡治所迁至高句丽西北,在沃沮设置县治,属于乐浪郡东部都尉管辖。光武帝裁撤都尉职务,后来的君长一律由朝廷封为沃沮侯。其土地面积狭小,处于大国之间,臣属于高句丽。高句丽在沃沮设置大人,作为高句丽的使者,负责监视沃沮的君长,同时征收赋税。沃沮盛产貂皮、布、鱼、盐,以及海产品,高句丽选择沃沮的美女,到宫中做婢女、侍妾。

北沃沮,也叫置沟娄,距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风俗与南沃沮相似。北沃沮的南部与挹娄接壤。挹娄人喜欢乘船到北沃沮抢掠,北沃沮非常害怕挹娄人。每年夏天,他们躲藏在岩穴,到了冬天,海面结冰,船不能航行,他们才敢下山,居住在乡邑村落。据北沃沮的老人讲,他们曾在海中获得一件布衣,其大小如同中等身材人穿的衣服,两只袖子长三丈。在海岸边还看见一个人,乘着破船,头上有一张面孔,与此人讲话,言语不通;他不吃东西,最后死了。老人还讲,海中有女儿国,这个国家,没有男人。据传说,这个国家有一口神井,向井中窥视,就可以生出孩子。

濊族北边与高句丽、沃沮接壤,南边与辰韩接壤,东部靠近大海,西部通往乐浪郡。濊族人、沃沮人、高句丽人居住的地方,原来都是朝鲜的土地。在往古,武王将殷室王子箕子封在朝鲜,箕子指导朝鲜人民学习礼义,种桑、养蚕,又为他们制定八条律令。朝鲜人终身不敢偷窃,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妇人恪守贞洁。用笾豆饮食。经过四十余世,到了朝鲜侯“准”,开始称“王”。当时,楚汉相争,燕人、齐人、赵人纷纷逃往朝鲜,躲避战乱,逃出去的中原人有数万,燕人卫满打败朝鲜王“准”,自立为朝鲜王,将王位传至孙子卫右渠。武帝元朔元年,濊人君长南闾等背叛卫右渠,率领二十八万人内附辽东郡。武帝在濊人故地设置苍海郡,几年后,撤销苍海郡。武帝元封三年,汉军灭亡朝鲜,武帝在朝鲜故地设置乐浪郡、临屯郡、玄菟郡、真番郡。昭帝始元五年,撤销临屯郡、真番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玄菟郡的治所迁至高句丽。从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貊,隶属于乐浪郡。朝廷考虑乐浪郡的土地太过于辽阔,分出大岭东边七个县,设置乐浪郡东部都尉。朝鲜归属汉朝,百姓的习俗发生变化,行事变得狡猾,民风日益浇薄,朝廷为当地制定的法律禁令,逐渐增多,如今有六十余条。建武六年,朝廷撤销都尉,放弃大岭以东的土地,将君长改为县侯,每年按时到京师朝贡。

朝鲜没有大君长,其官员有侯、邑君、三老。老人讲,朝鲜与高句丽原来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风俗、法规相近。其人民性情纯朴、厚道,没有特别嗜好,不愿意乞求他人。男女穿着相同的圆领衣服。朝鲜的风俗习惯,重视山川,山川各有界属,不得相互侵犯。同姓间不能通婚,有许多忌讳,家人因为疾病死亡,就会放弃原来居住的旧宅,再建造新居。百姓懂得种植桑麻,养蚕,纺织绵布。清晨观察星象,预知当年的收成。在十月份祭天,祭天这一天,全民族昼夜饮酒歌舞,叫作“舞天”。把老虎当作“神”来祭祀。乡邑间有相互侵犯者,处罚犯错的一方,责令其交出牛马,称之为“责祸”,杀人者偿命,很少有人偷窃。战士熟悉步战,制造三丈长的长矛,要几个人才能舞动,乐浪郡的檀弓,就是这里出产。还有文豹、果下马,海中出产班鱼,这些都是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