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西南夷列传 白话文翻译
在远古,高辛氏(帝喾)统治天下,遭遇犬戎袭扰,对犬戎的袭扰,帝喾深感忧虑,派兵征剿,又难以制服。帝喾向天下招募俊杰,诏命讲:有能够斩获犬戎吴将军头颅者,赏赐黄金一千镒,享受食邑一万户,还可以迎娶帝喾的小女儿。帝喾养了一条大狗,这条狗的毛呈五彩颜色,名字叫“盘瓠”。诏命颁布后,盘瓠衔了一颗人头,来到阙门下,群臣颇感惊讶,仔细一看,竟然是吴将军的人头。帝喾大喜,然而,“盘瓠”是一条大狗,怎么能娶人为妻?也不能享有封土。在廷议时,群臣讨论该如何奖赏“盘瓠”,一时间,拿不出主意。帝喾的小女儿听说后,认为父皇已经有诏命,不应该违背诺言,请求下嫁“盘瓠”。帝喾不得已,把女儿嫁给“盘瓠”。“盘瓠”娶了帝喾的女儿,背负妻子上了南山,进入一个石室。石室所处的位置,异常险峻,人迹罕至。妻子脱下华丽的衣裳,穿上俭朴的衣服,把头发盘成发髻。帝喾常思念女儿,派使者四处寻找,遇上风雨雷电,使者不能进入石室。三年过后,女儿为大狗生下十二个孩子,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这十二个孩子配成对,结为夫妻。他们用木皮纺纱成线,织成布,用草籽染出颜色,做成五彩衣服,衣服的后边,裁剪出尾巴。后来,他们的母亲又回到帝喾身边,把在外面的情况,告诉父亲,帝喾派使者接回这些孩子。这些孩子身上穿着斑斓的衣服,讲着难懂的语言,喜欢高山丘壑,不喜欢在广阔的平原生活。帝喾按照他们的意愿,赐予他们名山大湖。再后来,他们的后代不断繁衍,号称蛮夷。“蛮夷”外表看上去憨厚、痴呆,其实内心狡黠。蛮夷安土重迁,重视故旧。蛮夷认为,先祖父有功,先祖母又是帝喾的女儿,因此无论种田,或者买卖,都不使用过关的凭证、符传,也无须缴纳田赋租税。蛮夷有乡邑君长,佩带有印绶,用獭皮制成冠冕。称呼君长为“精夫”,相呼间称呼“姎(yāng)徒”。今天的长沙郡武陵蛮夷,就是他们的后裔。
在尧、舜之际,按照制度,天子将蛮夷居住的地域,划为要服。夏、商之际,南蛮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祸患。直至周室拥有天下,南蛮的人数不断增加,繁衍兴旺。周宣王中兴,宣王诏命将军方叔南下征伐南蛮,《诗经》讲“荆蛮来威”,还有“蠢尔荆蛮,大邦为仇”。这说明,当时的南蛮,已经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成了华夏民族的敌国。
周平王东迁洛阳,南蛮侵略诸侯。晋文侯即位,辅佐王室,率领蔡共侯,挫败南蛮的进攻。到了楚武王时,南蛮与罗子一起,打败楚国军队,杀了楚国将军屈瑕。楚庄王即位,百姓饥困,楚军疲惫,楚国再次遭受南蛮侵略。庄王欲振兴楚国,率领楚军反击南蛮,降伏南蛮,从此以后,南蛮臣服于楚国。晋楚*陵之战,南蛮配合楚恭王,进攻晋军。及至吴起做了楚国丞相,辅佐楚悼王,楚军南下,彻底兼并南蛮、吴越,楚国拥有洞庭湖、苍梧地区。秦昭王时,昭王派遣白起讨伐楚国,攻取蛮夷地区,在蛮夷故地设置黔中郡。汉室拥有天下,改黔中郡为武陵郡。皇帝诏令武陵郡向朝廷贡献布匹,每人每年缴纳一匹布,小儿缴纳二丈布,这是 (cóng)布。蛮夷时而为盗,袭扰汉民,然而对郡、国已不足以构成威胁。
光武中兴,武陵蛮夷再次强盛。建武二十三年,蛮夷首领相单程占据山间险要,大肆寇掠郡县。光武帝派遣武威将军刘尚征调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驻守汉军一万余人,乘船沿着沅水进入武溪,进攻蛮夷。汉军轻敌,误入险境,当地山高流急,舟船不能前进。蛮夷发现,刘尚劳师远征,军粮匮乏,又不熟悉道路,遂屯驻在险要地带,据险而守。刘尚军粮耗尽,引军撤退,蛮夷布下埋伏,痛击汉军,刘尚大败,全军覆没。建武二十四年,相单程攻陷临沅县,朝廷派遣谒者李嵩、中山郡太守马成进攻蛮夷,不能取胜。第二年春天,朝廷又派遣伏波将军马援、中郎将刘匡、马武、孙永等,率领汉军进抵临沅县,大败蛮夷。相单程粮草耗尽,乞求投降。恰逢马援病逝,谒者宗均接受蛮夷投降,安排官吏在当地治理,这才平定夷乱。
章帝建初元年,武陵郡澧中县蛮夷陈从反叛朝廷,入侵零阳县。当年冬天,零阳县蛮夷五里精夫代替郡太守迎击澧中县蛮夷,大败贼寇,陈从等人投降。建初三年冬天,溇中县蛮夷覃儿健等叛乱,进攻并焚烧零阳县、作唐县、孱陵县。第二年春天,朝廷征调荆州七郡及汝南郡、颍川郡的汉军驰援,援军中有缓刑的刑徒,共计有官军五千余人,驻守在零阳县。又招募充中县五里乡,没有反叛朝廷的蛮夷精夫四千人,进攻澧中县贼寇。建初五年春天,覃儿健等人请降,汉军没有接受投降。武陵郡汉军趁势进军,在宏下县与蛮夷大战,大败贼寇,斩杀覃儿健。其余贼寇放弃营垒,逃往溇县,再次乞求投降,汉军接受叛军投降。朝廷撤回汉军,赏赐有功人员,多少不等。
和帝永元四年冬天,溇中县、澧中县蛮夷潭戎等再次叛乱,焚烧政府邮亭,杀害当地吏民。武陵郡汉军坚决镇压,逼降蛮夷叛军。安帝元初二年,澧中县蛮夷以郡县徭役、赋税太重为借口,心怀怨恨,勾结充中县蛮夷两千余人,攻破城池,杀害县长、县吏。州郡招募五里乡、六亭蛮夷,追剿叛乱蛮夷,大败贼寇,余寇瓦解,或散、或降。朝廷赏赐五里乡、六亭蛮夷首领金帛,多少不等。第二年秋天,溇中乡、澧中乡蛮夷四千人联合起来,沦为贼寇。还有零陵乡蛮夷羊孙、陈汤等,率领一千余人,戴着赤色头巾,首领自称将军,焚烧官府衙门,抢掠百姓。州郡招募守法的蛮夷,前往征剿,平定叛乱。
顺帝永和元年,武陵郡太守上书,认为蛮夷已经臣服,可以按照对待汉人的政策,增加赋税。朝廷官员廷议时,认为可以批准奏议。尚书令虞诩反对,虞诩上奏:“自古以来,圣王不把异族当作臣民来看待,并非不能以德义教化,以武威实施统治,而是知道,异族仍然怀有禽兽之心,秉性贪婪,难以用汉人的礼仪治理。因此,采取羁縻政策,加以安抚。异族归顺,接受他们的朝贡,并不拒绝异族叛逃,任由他们离去,并不追剿。按照先帝的政策,蛮夷缴纳贡赋,按照定制,不拘多少,施行这种政策,由来已久。如今对蛮夷增加贡赋,他们必然会有怨言,继而反叛,计算贡赋所得,不能抵偿征剿的费用,得不偿失。采取新政,朝廷将会后悔莫及。”顺帝没有采纳虞诩的谏言。当年冬天,澧中乡、溇中乡蛮夷,果然抱怨贡布超过规定,杀了乡吏,举族造反。第二年春天,两万蛮夷围攻充城县,八千人掳掠夷道。朝廷派遣武陵郡太守李进镇压造反蛮夷,大败叛军,斩杀数百人,余众投降。李进选择良吏,治理地方,按照蛮夷风俗,很快安定民心。李进在任上九年,梁太后临朝称制,下诏增加李进的俸禄为二千石,赐钱二十万。桓帝元嘉元年秋天,武陵蛮夷詹山等四千余人再次反叛朝廷,羁押县令,聚集在深山。到了桓帝永兴元年,武陵郡太守应奉施以恩信,招降蛮夷,叛乱蛮夷或降、或散。
桓帝永寿三年十一月,长沙蛮夷再次反叛,占领益阳县。到了桓帝延熹三年秋天,叛乱蛮夷在武陵郡四处抢掠,聚集一万余人,杀害县长、县吏。还有零陵蛮夷,也拥入长沙郡。当年冬天,武陵蛮夷六千余人寇掠江陵郡,荆州刺史刘度、谒者马睦、南郡太守李肃仓皇出逃。李肃的郡府主簿胡爽拽住李肃的马缰绳,极力劝谏:“蛮夷看到郡里无所戒备,才敢乘虚而入。明府身为国家大臣,统辖地域达千里之广,举起旌旗,擂响战鼓,响应者会有成千上万,怎么能丢下朝廷的符节,放弃职守,仓皇出逃!”李肃拔出刀来,对胡爽讲:“掾史走开!如今情况紧急,太守顾不得这些。”胡爽抱着马腿,不肯放手,李肃杀了胡爽,狼狈窜逃。桓帝闻报,逮捕李肃,杀头示众,刘度、马睦减死罪一等,免除胡爽全家的赋税、徭役,选用胡爽家一人为侍郎。桓帝又任命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讨伐长沙郡蛮夷贼寇,很快平定叛乱。桓帝又派遣车骑将军冯绲讨伐武陵蛮夷,叛乱蛮夷或降、或散。汉军撤回,贼寇又再次寇掠桂阳郡,郡太守廖析逃走。武陵蛮夷攻打武陵郡,郡太守陈奉率领官兵迎战叛军,大败贼寇,斩杀三千余人,投降者有两千余人。到了灵帝中平三年,武陵蛮夷再次反叛,寇掠武陵郡属下县邑,州郡很快平定叛乱。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