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漠,为天下枭。原文解释
【原文】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1嗜欲:情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
2薄:迫近,接近。喑:哑。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多恚
3恚:恚(huì),愤怒不平。,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
4娆:烦恼。;湫漻寂漠,为天下枭。

【翻译】
喜怒无常是对道的偏离;忧伤悲痛是对德的丧失;喜好憎恶是对心的伤害;所以嗜好欲念是天性的累赘。#-666aa;大发脾气就会破坏阴气,#-666aa;#guoxue666-com;兴过#-666dd;就会损伤阳气;气短急迫导致喑哑,惊慌恐怖导致发狂;忧悲过#-666dd;导致怨恨,疾病也由此积成;好恶太多,祸也就随之产生。所以圣#-666aa;保持内心无忧乐,这是德的最高境界;通达而不多变,这是静的最高意境;无嗜好欲念,是虚无的最高表现;没有爱憎,是平正的最高表现;不与外物相混杂,是纯粹的最高表现。能做到上述五点,就能与#-666nn;明相通。和#-666nn;明相通的人,是内心得到充实的缘故。因此可以用内心去控制外部的情欲,那么各种事情都不会被废弃;修养好心性,就能保养好外形。内心充实,人体五脏便会安宁,思虑平静,筋骨强健,耳聪目明;通达而不会受到阻乱,坚强而不会被折断;没有什么太过#-666dd;也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处在小的地方不会觉得逼迫,处在大的地方也不会感到空旷;它的灵魂不会感到急躁,它的精#-666nn;也不会感到烦扰;清静恬淡,这才能成为天下的枭雄。
原文 | 翻译 |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漠,为天下枭。 | 喜怒无常是对道的偏离;忧伤悲痛是对德的丧失;喜好憎恶是对心的伤害;所以嗜好欲念是天性的累赘。#-666aa;大发脾气就会破坏阴气,#-666aa;#guoxue666-com;兴过#-666dd;就会损伤阳气;气短急迫导致喑哑,惊慌恐怖导致发狂;忧悲过#-666dd;导致怨恨,疾病也由此积成;好恶太多,祸也就随之产生。所以圣#-666aa;保持内心无忧乐,这是德的最高境界;通达而不多变,这是静的最高意境;无嗜好欲念,是虚无的最高表现;没有爱憎,是平正的最高表现;不与外物相混杂,是纯粹的最高表现。能做到上述五点,就能与#-666nn;明相通。和#-666nn;明相通的人,是内心得到充实的缘故。因此可以用内心去控制外部的情欲,那么各种事情都不会被废弃;修养好心性,就能保养好外形。内心充实,人体五脏便会安宁,思虑平静,筋骨强健,耳聪目明;通达而不会受到阻乱,坚强而不会被折断;没有什么太过#-666dd;也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处在小的地方不会觉得逼迫,处在大的地方也不会感到空旷;它的灵魂不会感到急躁,它的精#-666nn;也不会感到烦扰;清静恬淡,这才能成为天下的枭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