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八卷 本经训 >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者也+是故上下…+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者也。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殊,薄众宜,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是故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故圣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当此之时,无庆贺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之中。逮至衰世,人众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于是忿争生,是以贵仁。仁鄙不齐,比周朋党,设诈谞,怀机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是以贵义。阴阳之情莫不有血气之感,男女群居杂处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婬而相胁,以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是故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也。【注释】人气:纯一之气。蒸:升腾。为:生长成熟。储与:徘徊不定的样子。混冥:即大道。诈谞(xū):巧诈阴谋。原文解释

原文(一)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note-name:人气1人气:纯一之气。者也。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note-name:蒸2蒸:升腾。;君臣不和,五谷不note-name:为3为:生长成熟。。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note-name:储与4储与:徘徊不定的样子。,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殊,薄众宜,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是故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翻译(一)

天地之间的气体互相融#-666ff;,阴气、阳气结#-666ff;陶冶化育万物,之所以这样,全凭这纯一之气。因此,如果上下离心离德,这纯一之气就会上升;君臣之间互相背离,五谷便不能成熟。从立冬到冬至#-666cc;四十六天,天含有的阳气还未下降,地怀有的阴气还未上扬;此时阴阳二气尚未融#-666ff;,各自在空间游荡徜徉,逐渐互相吸收并浸润扩散成中和之气,包裹着极大范围,准备化育生成万物,遍及芸芸众生使之各得其宜,和气抚养着酝酿着,最终将会化育众多生命。因此春季肃杀、秋季繁荣,冬天雷鸣,夏季下霜,这些反常气候都是由阴阳之气失调之后产生出的有害邪气所造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地宇宙,就像一个#-666aa;的身子一样;六合之内,如同#-666aa;的形体一样。因此对#-666aa;的本性明了的人,天地也不能胁迫他;对于符验审查清楚的人,不会对天地自然的怪异产生迷惑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故圣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当此之时,无庆贺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note-name:混冥5混冥:即大道。之中。逮至衰世,人众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于是忿争生,是以贵仁。仁鄙不齐,比周朋党,设诈谞,怀机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是以贵义。

翻译(二)

因此圣#-666aa;能够由眼前的事推知遥远的事,将万物视为“一”,将千差万别视为无差别。他正气通天地,与整个宇宙世界一起悠闲遨游。在这个时候,既没有庆#-666ii;奖赏的诱惑,也没有刑法惩处的威逼,更不必设置礼义廉耻,也无诽恶誉善的事情,百姓们互不侵犯欺凌残害,就像生活在混沌社会中一样。等到了衰败之世,#-666aa;口增多财源减少,从事繁重的劳动而养活不了众多的#-666aa;口,在这种情况下,愤怒争斗便产生了,因此这时便提倡仁爱来制止纷争。同时,社会中有人仁厚,有人则不仁,不仁之人还结#-666bb;营私、心怀机巧奸诈,人的纯朴天性于是便丧失了,这时便要借助道义来制止这种情况。

原文(三)

阴阳之情莫不有血气之感,男女群居杂处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婬而相胁,以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是故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也。note-name:诈谞6诈谞:诈谞(xū),巧诈阴谋。

翻译(三)

#-666aa;由阴阳二气交会便产生了感情,且异性相吸引起情感冲动,这样男女群居混杂而没有#-666dd;隔就会导致#-666gg;乱,因此要借助礼节来限制男女交往。#-666aa;的性命中存在着情欲,如果过#-666dd;放纵宣泄就会威胁生命,若不能得到制止就会血气失调,因此便提倡乐教。所以,由此看来,仁、义、礼、乐这些东西,均是用来防范、制止某些方面的道德品行的衰败的,能够补救暂时的失败,但不能解决治理天下的根本问题。

原文翻译

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者也。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距日冬至四十六日,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殊,薄众宜,以相呕咐酝酿,而成育群生。是故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由此观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是故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天地之间的气体互相融#-666ff;,阴气、阳气结#-666ff;陶冶化育万物,之所以这样,全凭这纯一之气。因此,如果上下离心离德,这纯一之气就会上升;君臣之间互相背离,五谷便不能成熟。从立冬到冬至#-666cc;四十六天,天含有的阳气还未下降,地怀有的阴气还未上扬;此时阴阳二气尚未融#-666ff;,各自在空间游荡徜徉,逐渐互相吸收并浸润扩散成中和之气,包裹着极大范围,准备化育生成万物,遍及芸芸众生使之各得其宜,和气抚养着酝酿着,最终将会化育众多生命。因此春季肃杀、秋季繁荣,冬天雷鸣,夏季下霜,这些反常气候都是由阴阳之气失调之后产生出的有害邪气所造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地宇宙,就像一个#-666aa;的身子一样;六合之内,如同#-666aa;的形体一样。因此对#-666aa;的本性明了的人,天地也不能胁迫他;对于符验审查清楚的人,不会对天地自然的怪异产生迷惑感。

故圣人者,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当此之时,无庆贺之利,刑罚之威,礼义廉耻不设,毁誉仁鄙不立,而万民莫相侵欺暴虐,犹在于混冥之中。逮至衰世,人众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于是忿争生,是以贵仁。仁鄙不齐,比周朋党,设诈谞,怀机械巧故之心,而性失矣,是以贵义。

因此圣#-666aa;能够由眼前的事推知遥远的事,将万物视为“一”,将千差万别视为无差别。他正气通天地,与整个宇宙世界一起悠闲遨游。在这个时候,既没有庆#-666ii;奖赏的诱惑,也没有刑法惩处的威逼,更不必设置礼义廉耻,也无诽恶誉善的事情,百姓们互不侵犯欺凌残害,就像生活在混沌社会中一样。等到了衰败之世,#-666aa;口增多财源减少,从事繁重的劳动而养活不了众多的#-666aa;口,在这种情况下,愤怒争斗便产生了,因此这时便提倡仁爱来制止纷争。同时,社会中有人仁厚,有人则不仁,不仁之人还结#-666bb;营私、心怀机巧奸诈,人的纯朴天性于是便丧失了,这时便要借助道义来制止这种情况。

阴阳之情莫不有血气之感,男女群居杂处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婬而相胁,以不得已则不和,是以贵乐。是故仁义礼乐者,可以救败,而非通治之至也。

#-666aa;由阴阳二气交会便产生了感情,且异性相吸引起情感冲动,这样男女群居混杂而没有#-666dd;隔就会导致#-666gg;乱,因此要借助礼节来限制男女交往。#-666aa;的性命中存在着情欲,如果过#-666dd;放纵宣泄就会威胁生命,若不能得到制止就会血气失调,因此便提倡乐教。所以,由此看来,仁、义、礼、乐这些东西,均是用来防范、制止某些方面的道德品行的衰败的,能够补救暂时的失败,但不能解决治理天下的根本问题。

【原文注释】

〔1〕人气:纯一之气。

〔2〕:升腾。

〔3〕:生长成熟。

〔4〕储与:徘徊不定的样子。

〔5〕混冥:即大道。

〔6〕诈谞:诈谞(xū),巧诈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