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九卷 主术训 > 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邹忌一徽,而威…+

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优。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宁戚商歌车下,桓公喟然而寤,至精入人深矣!故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作之上古,施及千岁,而文不灭,况于并世化民乎!原文解释

【原文】

荣启期note-name:荣启期1荣启期:春秋时的隐士。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邹忌note-name:邹忌2邹忌:战国时齐国大夫。徽:弹奏乐器。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优。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县法note-name:县法3县法:县:通“悬”。古代制定法令,常常悬挂在宫门外,让大家都知道,所以叫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宁戚note-name:宁戚4宁戚:春秋时卫国#-666aa;,生活贫穷,替人赶车到齐,正好齐桓公送客出城,于是他便击牛角而歌,齐桓公赏识他,拜他为上卿。商歌:悲伤的歌。商歌车下,桓公喟然而寤,至精入人深矣!故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孔子学鼓琴于师襄note-name:师襄5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师。,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作之上古,施及千岁,而文不灭,况于并世化民乎!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荣启期一次弹琴唱歌,孔子听了快乐了三天,这是因为孔子受到了曲调平和之情的感染;邹忌演奏一曲,而齐威王整天悲哀,这是因为齐威王受到了曲调忧伤之情的感染。在琴瑟上拨动,能够形成声音,使#-666aa;产生悲伤和欢乐的感情。而颁布法令、设置奖赏却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原因就在于实施赏罚制度的#-666aa;他们的真诚之心没有表现出来。宁戚在牛车下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了不住地叹息而省悟,这是精#-666nn;的感化作用深入#-666aa;心了。因此说,通过聆听音乐,就能从中知道国家的风俗;看到国家的习俗,便可以了解国家的教化。孔子在鲁国向著名乐师师襄学习鼓琴,并从中明白了周文王的志向,这是孔子通过音乐语言而领悟出的主题内涵。同样,延陵季子从聆听欣赏鲁国的传统音乐中了解了殷、夏的风俗,这是通过今天而认知过去。这些创作完成于上古的音乐诗篇,流传千年而不磨灭,还能给人以启迪和影响,更不用说这些音乐在当时的感化作用了。

原文翻译

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优。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宁戚商歌车下,桓公喟然而寤,至精入人深矣!故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作之上古,施及千岁,而文不灭,况于并世化民乎!

荣启期一次弹琴唱歌,孔子听了快乐了三天,这是因为孔子受到了曲调平和之情的感染;邹忌演奏一曲,而齐威王整天悲哀,这是因为齐威王受到了曲调忧伤之情的感染。在琴瑟上拨动,能够形成声音,使#-666aa;产生悲伤和欢乐的感情。而颁布法令、设置奖赏却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原因就在于实施赏罚制度的#-666aa;他们的真诚之心没有表现出来。宁戚在牛车下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了不住地叹息而省悟,这是精#-666nn;的感化作用深入#-666aa;心了。因此说,通过聆听音乐,就能从中知道国家的风俗;看到国家的习俗,便可以了解国家的教化。孔子在鲁国向著名乐师师襄学习鼓琴,并从中明白了周文王的志向,这是孔子通过音乐语言而领悟出的主题内涵。同样,延陵季子从聆听欣赏鲁国的传统音乐中了解了殷、夏的风俗,这是通过今天而认知过去。这些创作完成于上古的音乐诗篇,流传千年而不磨灭,还能给人以启迪和影响,更不用说这些音乐在当时的感化作用了。

【原文注释】

〔1〕荣启期:春秋时的隐士。

〔2〕邹忌:战国时齐国大夫。徽:弹奏乐器。

〔3〕县法:县:通“悬”。古代制定法令,常常悬挂在宫门外,让大家都知道,所以叫悬法。

〔4〕宁戚:春秋时卫国#-666aa;,生活贫穷,替人赶车到齐,正好齐桓公送客出城,于是他便击牛角而歌,齐桓公赏识他,拜他为上卿。商歌:悲伤的歌。»

〔5〕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