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十三卷 氾论训 >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原文解释

【原文】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note-name:练冠1练冠:古代的一种丧#-666hh;,故有慈母之note-name:服2服:按照丧礼规定的丧#-666hh;。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note-name:大飨3大飨:一种祭祀名。按照古礼,大飨之时,国君在饮酒的时候持爵,夫#-666aa;持豆。阳侯喜欢蓼侯夫人的美貌,便杀了蓼侯并强取其妻。于是此后在大飨时就废掉夫人持豆的礼仪。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鲁昭公对抚养自己的慈母十#-666dd;爱戴,她死了以后,替她#-666hh;丧一年,所以就有了为慈母#-666hh;丧的规定。阳侯很垂涎蓼侯夫#-666aa;的美貌,在宴飨时杀了蓼侯并抢走了他的夫#-666aa;,所以从此以后举行大飨祭典时废除了由夫#-666aa;执豆的礼仪。由此看来,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末世出色的政绩,也要让它显明。可见礼乐的规定是没有常规的。因此礼乐是圣人制定的,但圣人并不受礼乐的限制。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刑赏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只要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666ff;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变法而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所以圣人的法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衣#-666hh;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适#-666ff;时宜。所以改变古法无可非议,而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

原文翻译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鲁昭公对抚养自己的慈母十#-666dd;爱戴,她死了以后,替她#-666hh;丧一年,所以就有了为慈母#-666hh;丧的规定。阳侯很垂涎蓼侯夫#-666aa;的美貌,在宴飨时杀了蓼侯并抢走了他的夫#-666aa;,所以从此以后举行大飨祭典时废除了由夫#-666aa;执豆的礼仪。由此看来,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末世出色的政绩,也要让它显明。可见礼乐的规定是没有常规的。因此礼乐是圣人制定的,但圣人并不受礼乐的限制。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刑赏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只要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666ff;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变法而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所以圣人的法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衣#-666hh;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适#-666ff;时宜。所以改变古法无可非议,而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

【原文注释】

〔1〕练冠:古代的一种丧#-666hh;

〔2〕:按照丧礼规定的丧#-666hh;

〔3〕大飨:一种祭祀名。按照古礼,大飨之时,国君在饮酒的时候持爵,夫#-666aa;持豆。阳侯喜欢蓼侯夫人的美貌,便杀了蓼侯并强取其妻。于是此后在大飨时就废掉夫人持豆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