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飨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荀子》礼论篇 第十九中的「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飨,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饭稻粱。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故尊之尚玄酒也,俎之尚生鱼也,豆之先大羹也,一也。利爵之不醮也,成事之俎不尝也,三侑之不食也,一也。大昏之未发齐也,太庙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小敛也,一也。大路之素未集也,郊之麻絻也,丧服之先散麻也,一也。三年之丧,哭之不反也,《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县一钟,尚拊膈,朱弦而通越也,一也。」篇,“大飨”解释为:天子每三年一次在太祖庙祭祖先的大祭礼。 原文 »
〔2〕出自《淮南子》第十三卷 氾论训中的「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篇,“大飨”解释为:一种祭祀名。按照古礼,大飨之时,国君在饮酒的时候持爵,夫人持豆。阳侯喜欢蓼侯夫人的美貌,便杀了蓼侯并强取其妻。于是此后在大飨时就废掉夫人持豆的礼仪。 原文 »
〔3〕出自《穆天子传》卷二中的「己酉,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篇,“大飨”解释为:大飨(xiǎnɡ),谓天子宴饮诸侯来朝者。《周礼·春官·大司乐》:“大飨不入牲。”郑玄注:“大飨,飨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大飨有四焉。”郑玄注:“大飨,谓飨诸侯来朝者也。”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三嗣主传中的「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月,恪率军伐魏。夏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太半。秋月,恪引军还。冬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月,有大鸟,现于春申。明年改元。」篇,“大飨”解释为:君主设酒宴犒劳臣下。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