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惧为人之惛惛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未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汜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原文解释
【原文】
夫作为书论1书论:著述。者,所以纪纲
2纪纲:整理,整治。道德,经纬
3经纬:规划整理。人事,上考之天,下揆
4揆:揆度,测度。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
5抽引:抽取,提炼。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
6总要举凡:提纲挈领。,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
7靡散:#-666dd;解剖析。大宗,惧为人之惛惛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未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汜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翻译】
著书立说的目的,是用来整治道德,规划#-666aa;事。向上考察天道的变化规律,向下研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在中间能够把许多事理贯通起来。即使这部书不能把深奥玄妙的道理提炼出来,但涉猎广泛也完全能够观察事物的变化了。如果只是提纲挈领地说明大概的意思,而文章中不去剖析最基本的材料,#-666dd;清事物的本来面貌,那么就担心别#-666aa;会对基本理论糊里糊涂地搞不清楚,因此增加了一些文字,广泛加以阐述说明。又害怕别#-666aa;脱离根本而去追求末节,所以如果只谈论大道而不谈人事,那么便没有办法和社会一起#-666cc;处;光谈论人事而不谈大道,那么便不能和自然变化一起行止。因此著作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666nn;》,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
原文 | 翻译 |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惧为人之惛惛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未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汜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 著书立说的目的,是用来整治道德,规划#-666aa;事。向上考察天道的变化规律,向下研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在中间能够把许多事理贯通起来。即使这部书不能把深奥玄妙的道理提炼出来,但涉猎广泛也完全能够观察事物的变化了。如果只是提纲挈领地说明大概的意思,而文章中不去剖析最基本的材料,#-666dd;清事物的本来面貌,那么就担心别#-666aa;会对基本理论糊里糊涂地搞不清楚,因此增加了一些文字,广泛加以阐述说明。又害怕别#-666aa;脱离根本而去追求末节,所以如果只谈论大道而不谈人事,那么便没有办法和社会一起#-666cc;处;光谈论人事而不谈大道,那么便不能和自然变化一起行止。因此著作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地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666nn;》,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