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铩羽空回托足嗟无地 埋名可隐伤心愧有家 第2节
桂英听母亲这话,分明是不同意。本来二十块钱,管大小三口的用费当然是少一点儿,但是自己和娘家挣上十年的钱,家产全是我的,我回来吃周年半载又算什么?于是红了脸道:“大概总不至于闹到那样久吧?明天我就叫玉和来找房,你别着急。”朱氏刚刚做了几针活,于是放下活来,又向她望着道:“姑娘,你怎么还是这样的脾气。我是和大家着想才这样说,凭我怎么样子不合人,你是我肚子里出来的,我还会多余你吗?”桂英道:“找事哪有准啦!我也并没有说你什么,我也是和大家着想,让他出去找房的好。”朱氏道:“我说的话,我是承认的。玉和回来了,就把我这话跟他评评,我想他也不能说我说错了。你想,你那个脾气,玉和那样顾面子,加上大福他那份小气,这能够合拢在一处吗?你那意思我也知道,无非是说有了我在一处,可以和你照应照应小孩子,难道你们刚从家里出来,住家过日子的钱都没有带上一些吗?”桂英听到了这一层,却不敢夸张,因道:“玉和以为北平有的是朋友,钱总可以想法子。”朱氏道:“你们家不是乡下一个财主吗?怎么出门盘缠也不带足呢?”桂英道:“盘缠带得是不少,只因为在南京运动差事,日子耽误得久了,把钱全花光了。”朱氏脸上带了些淡笑,因点点头道:“我这就明白了。”
桂英听了母亲这种冷语,犹如心窝里挨上了一尖刀。也不和母亲说第二句话,气愤愤地就跑回房去了。她心里想着:自己亲生的娘,都不肯借一席之地让自己托足,这又何况他人,等玉和回来,和他想个周全些的办法,还是离开这里为妙。如此想着,她就一人坐在房里抽烟,静等玉和回来。到了十二点多钟,外面有打门声,料是玉和回来了,就亲自走到外面来开门,玉和同着她一路进来,因问道:“怎么你还没有睡?”说时,在电灯下看桂英的脸色,见她眼眶下还有泪痕。低声道:“你等门等久了,对不住,老太太说了什么闲话吗?”桂英道:“我不等门怎么办?还打算别人给你姑老爷来开门吗?”玉和看这样子,知道她受了委屈,自己虽然也是一肚皮牢骚,这却不敢再提起一个字。因微笑道:“以后我回来早些就是了。”桂英道:“听你这话,你倒打算在这里住上周年半载哩?”
玉和不敢说什么了,脱了长衣,叠好了被褥,在床里边放下尿片油布,将毛孩子悄悄轻轻地移到床里边去,桂英看他这可怜的样子又不忍再说他了,便把今晚上和母亲说的话从头至尾对玉和说了。因道:“这个样子,你想这里还能住下去吗?”玉和道:“你说的这话果然不错。但是这两天在外面和朋友接洽的结果,我知道现时在北平找事比以前还要难上十倍。我们若是搬了出去住,那更觉得困难。我今天和张济才谈了两个钟头,他也说,我暂时不宜组织家庭,免得又增加了负担。不过你一定要搬出去,我也不反对,就算当当,也可以维持一个月两个月的。”
桂英默然了许久才问道:“难道一点儿机会都没有吗?”玉和道:“北平现在成了文化区域了,连河北省政府都有搬到保定去的消息。做官的路子这里就越来越小了。”桂英道:“这就难了。南京那么些机关,说是没有机会。北平是混事的老地方,又没有机会,做官不是太难了吗?”玉和道:“做官实在不难,而且比任何事件都容易,只是因为容易了,大家都要做官,弄得全国的机关都天天满座。我和济才商量着,非改行没有饭吃。但是叫我改做哪一行呢?做工不行,做庄稼也不行,做生意买卖也不行。假使我自始就不读书,跟了哥哥做庄稼,天天卖力气,天天吃饭睡觉,哪有这些个烦恼。我若是会编戏,我一定现身说法,编上一本劝人不要犯官迷的戏。要知道做官发财的人不少,可是做官落得讨饭无路的人也不少。人家只看到做官的坐汽车住洋楼,就没有看到做官的吊颈跳河。”桂英皱了眉道:“你有工夫说这些废话。”玉和道:“你不晓得,人到穷途废话多,没法子发泄胸中这口闷气。”桂英道:“这样子说,九九八十一,我们只好厚着脸在这里赖着不走了。”玉和道:“你是在娘家,有什么厚脸不厚脸,所难堪的只有我。”桂英想了许久,眉毛一动,微笑低声道:“说不得了,说到无赖,我们就只好无赖了。明天早上,我索性唱起花脸来,说是要我走,我偏不走,这幢房是我挣的钱买的,我要收回来自己住,这样一来,他们一定会软下来。你在这里,我不好说话,你一早就出去,我打好了江山,你来住就是了。”玉和道:“计倒是一条好计,不过不是我们所应当干的事。”桂英道:“事到如今,说不得了,我们只好这样办。睡吧,不必再谈了,免得泄露了天机。”玉和对于夫人这种计策,虽感到心里有些不安,然而势成骑虎,也不得不照计而行。
到了次日早上,玉和早些起来,漱洗完了就走出家来。不过这样早的天气,市民大部分没有起来,现在到哪里去也不方便。这不由得他前尘影事兜上心来,记得上次假说到部办公的时候,早上老跑到中央公园去坐着看报,现在大可旧梦重温一下。于是一点儿也不踌躇,就到中央公园来。这次到了公园,可有些与前次不同,居然碰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当他走进大门的时候,却见走廊的红柱上横悬了一幅白布,上面大书特书地写了一行字,乃是全国徒步旅行团在水榭展览成绩,欢迎参观。玉和一想:这倒是一件消磨时间的好办法,于是向水榭走了来。大概这个徒步旅行团足以轰动一时,所以向水榭去参观的人却是络绎不绝于途。玉和走到了水榭门口,早就听到里面噼噼啪啪一阵鼓掌之声。走进去看时,正面屋子里有人在那里演讲,围上了一大群人。左右两边屋子,门口贴有字条,上写“成绩展览室”几个字。走进左边的屋,四壁悬着大大小小的照片,那照片上有的是风景,有的是古迹,有的是人物写真,所摄来的影片都是平常游历家所不到的地方。看了之后,足以引起人的兴趣。再到右边去,却是些矿物和生物的标本,又有些各地的土产,在上面都标明出自何地。在看过这些成绩之后,不但是有兴趣,而且觉得中国随处都是宝藏,令人兴奋起来,也要跟着他们旅行去才好,看完了这两个展览室,再进到正面屋子里,那讲台上又换了一个人在那里演讲了。
那个人约莫三十上下年纪,穿了蓝布短衣,满面风尘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旅行团里的人。他正说着:“现在中国人,动不动就到国外去考察,却忘了在国内考察更要紧,比喻一个旧家庭打算更新一下,到新人的家庭去参观参观,以便做个标准,这是好的。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卧室如何?厨房如何?水井如何?却一概不知道,这便是学得了人家的样子,也不会知道自己家里应当从何处改革起。一个子弟,不知道家里有多少财产,不知道家里有多少人口,倒要去考察别人家的事情,那不是一桩笑话吗?所以我们这个旅行团,不求到国外去,却要到国里头来。我们在国里发现了从来没有见着的东西以后,我们非常之高兴,觉得这不亚于到纽约去看高大楼房,到巴黎去赏鉴肉感的艺术。还有两层好处,第一,是用不着一万八千的川资,我们这班人,差不多都是不带一个钱做盘缠的;第二,是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说的是中国话,纵然不懂,写出字来别人总是认得的。这话说回来了,既然如此容易,何以没有什么人肯旅行呢?这就是在中国旅行是一件痛苦的旅行,越是向内地走,越是饮食起居和物质文明相差很远,不过我们觉得内地旅行的乐趣也就是这一点。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地旅行,而且分组地把旅行团扩大起来,往各处去,有忠实的同志加入我们的团体,我们是十分欢迎的。”说着,他就拿起一大卷印刷传单向人头上飞着撒了下来。
玉和接了一张,拿到一边去看。那传单上写的是:
双手入世界寻出黄金窟
有高尚志趣的同胞们:你不愿意做一个健强的国民吗?你不愿意找出一条生路吗?你不愿意替暮气沉沉的中国找出一线生机吗?你不愿把中国的宝藏、东方的文化,介绍到世界上去吗?你如果愿意的话,加入我们的全国徒步旅行团,便是向这条路上走!我们的旅行团,现在已有八组,包罗着科学文学各种人才,分工合作,你愿意走路,可以加入这八组。我们在河套,有大片的荒地在开垦,创办农业和畜牧两大实业,你若是愿做固定的工作,可以加入我们的农场。中国有许多的黄金窟,期待着我们去发掘,贡献国家,同志们来呀!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