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金匮要略》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白话文】

问:热邪位于上焦的患者,因为咳嗽日久而成肺痿,肺痿这种病,是怎么得来的呢?老师说:或因发汗过多,或因呕吐频作,或因消渴病而小便频数,或因大便困难,用泻下药过度,致使严重损耗津液,以致阴虚生内热,热灼肺叶而患肺痿。又问:寸口部脉数,这是属于热,患者应干咳,口中反而咳出脓痰或涎沫的,为什么呢?老师说:这是肺痿病。如果口中干燥,咳嗽则#-666ee;中隐隐作痛,脉象反呈滑数,这是肺痈,当有咳嗽吐脓血的症状。脉数而虚的为肺痿,脉数而实的为肺痈。〔1〕

问:患者患咳嗽气逆,诊其脉,怎样知道是肺痈呢?当发展到吐脓血的死证时,它的脉象又是怎样的呢 ?老师说:初期肺痈患者寸口脉微而数,微为风邪所犯,数是发热的反映;风性开泄则有汗出,脉数则兼恶寒。这个初期阶段,风邪中于卫#-666dd;,热毒能随呼气而出;进一步发展,热邪进入荣血,则可随着吸气深入内部而不出;风邪易伤及皮毛,热邪易损伤血脉;风邪留滞于肺,患者就咳嗽,口干气喘#-666ee;部满闷,咽喉干燥而不渴,多吐稠痰涎沫,时时寒战。热邪侵及荣血,血被热灼而凝滞,热盛肉腐,蓄结日久,就会成为痈脓,吐出呈米粥样脓痰。病在初期尚可救治,脓已形成,肺体腐烂就难以治疗了。〔2〕

患者气喘,面目水肿,呼吸时摇肩撷肚,脉浮大,是不治之症;再加上腹泻,就更加危险。〔3〕

气逆,喘急而躁扰不宁的,属肺胀,将要发展成风水水肿证时,用汗法治疗可痊愈。〔4〕

患肺痿,吐涎沫而不见咳嗽的,口中不渴,一定有遗尿,或小便频数的症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肺中虚寒不能制约水的排泄。这种病是肺中虚寒,患者必有眩晕,唾涎多,应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以温肺。若#-666hh;用此药后出现口渴的,属消渴病。〔5〕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 四两,炙 干姜 二两,炮

以上两味药切碎后,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五#-666ff;,去药渣,#-666dd;二次温#-666hh;

咳嗽而气逆,喉中有如水鸡鸣声那样的痰鸣音,用射干麻黄汤主治。〔6〕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 十三枚(另法三两) 麻黄 四两 生姜 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各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大枣 七枚 半夏 大者,洗,八枚(另法半升)

以上九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沸腾两次后,去掉以上浮沫,再放入各味药物一起煎煮,至余三升,#-666dd;三次温#-666hh;

咳嗽气逆,时时吐出稠浊痰涎,只能端坐不能平卧的,用皂荚丸主治。〔7〕

皂荚丸方

皂荚 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以上一味药,研成细末,用炼蜜制成如梧桐子大丸,用枣膏和汤服三丸,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咳嗽并且脉浮的,用厚朴麻黄汤主治。〔8〕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 五两 麻黄 四两 石膏 如鸡子大 杏仁 半升 半夏 半升 干姜 二两 细辛 二两 小麦 一升 五味子 半升

以上九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至熟,去掉药渣,放入其他药,煮取三升药汁,温服一升,每天服三次。

咳嗽而脉沉的,用泽漆汤主治。〔9〕

泽漆汤方

半夏 半升 紫参 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 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 五两 白前 五两 甘草 黄芩 #-666aa;参 桂枝 各三两

以上九味药,切碎,放入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666ff;,至入夜将药服完。

肺胃之气向上冲逆的很厉害,咽喉干燥不利,应用止逆下气的麦门冬汤主治。〔10〕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 七升 半夏 一升 #-666aa;参 二两 甘草 二两 粳米 三#-666ff; 大枣 十二枚

以上六味药,用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温服一升,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肺痈病,气喘而不能平卧,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11〕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 炒成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 十二枚

以上两味药,先用水三升,煮大枣取二升,去枣放入葶苈,煮取一升,一次性服完。

咳嗽而#-666ee;部满闷,寒战,脉数,咽干但口不渴,时常吐出稠浊腥臭痰涎,拖延日久则吐出如米粥样的脓痰,这是肺痈,用桔梗汤主治。〔12〕

桔梗汤方

也治血痹证

桔梗 一两 甘草 二两

以上两味药,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可吐出脓血病亦随之愈。

咳嗽而气逆,这是肺胀,患者气喘,两目外突像要掉出来一样,脉象浮大的,用越婢加半夏汤主治。〔13〕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 六两 石膏 半斤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五枚 甘草 二两 半夏 半升

以上六味药,用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以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药,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肺胀病,患者咳嗽而气逆,心中烦躁,气喘,脉浮的,是心下有水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主治。〔14〕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千金》证治相同,此外有胁下疼痛引及缺盆症状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 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 各半升 石膏 二两

以上九味药,用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掉以上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煮取三升,体质强壮者每次服一升,体质较弱者减量,每天服三次。小儿每次服四合。

〖相关知识〗

肺痿意即肺气痿弱,主因体内津液亡失、上焦有热引起。虚热型肺痿,因肺中热气燔灼,肺失通调,水道以下输膀胱,反蒸津为浊唾涎沫,口干;虚寒型肺痿,肺中虚冷,水津输布失职,直趋膀胱,小便量多,口中不渴。

附方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