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列子》 » 仲尼篇 >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由死而生,幸也。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众人且哭。原文解释

原文(一)

无所note-name:由1由:根据;凭借。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note-name:幸2幸:侥幸;幸运。也。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由死而生,幸也。

翻译(一)

不凭借什么而永远生存的,这是自然之道。顺应生存规律而生存,所以虽然生命终结,但是仍然没有消亡,这是正常现象。根据生存规律而死亡的,则是一种不幸。有所凭借而经常死亡的,也是自然之道。顺应死亡之道而死亡,所以尽管生命尚未终结,但为生之理已经死亡,这也是正常现象。根据死亡之道应该死亡,却生存下来的,就是一种侥幸。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季梁note-name:季梁3季梁:战国初期魏国#-666aa;,杨朱的好友。之死,杨朱note-name:杨朱4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666aa;,字子居,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望其门而歌;随梧note-name:随梧5随梧:#-666aa;名,与杨朱同时代的人,事迹不详。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隶人note-name:隶人6隶人:这里指众民;众#-666aa;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众人且哭。

翻译(二)

因此无所凭借而生存的叫做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道而结束的叫做正常现象;无所凭借而死亡也叫做自然之道,顺应死亡之道而夭折的也叫做正常现象。季梁死了,杨朱望着他家的大门唱歌。随梧死了,杨朱抚着他的尸体痛哭。一般#-666aa;无论生也好,死也好,大家或者唱歌,或者哭泣。

原文翻译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由死而生,幸也。

不凭借什么而永远生存的,这是自然之道。顺应生存规律而生存,所以虽然生命终结,但是仍然没有消亡,这是正常现象。根据生存规律而死亡的,则是一种不幸。有所凭借而经常死亡的,也是自然之道。顺应死亡之道而死亡,所以尽管生命尚未终结,但为生之理已经死亡,这也是正常现象。根据死亡之道应该死亡,却生存下来的,就是一种侥幸。

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众人且哭。

因此无所凭借而生存的叫做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道而结束的叫做正常现象;无所凭借而死亡也叫做自然之道,顺应死亡之道而夭折的也叫做正常现象。季梁死了,杨朱望着他家的大门唱歌。随梧死了,杨朱抚着他的尸体痛哭。一般#-666aa;无论生也好,死也好,大家或者唱歌,或者哭泣。

【原文注释】

〔1〕:根据;凭借。

〔2〕:侥幸;幸运。

〔3〕季梁:战国初期魏国#-666aa;,杨朱的好友。»

〔4〕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666aa;,字子居,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5〕随梧#-666aa;名,与杨朱同时代的人,事迹不详。

〔6〕隶人:这里指众民;众#-666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