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礼记》 » 中庸 >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原文解释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note-name:迩言1迩言:容易让#-666aa;理解的话。,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note-name:罟2罟:罟(gǔ),专门用来捕获猎物的网。擭(chuò):有机密装置,专用来捕获猎物的笼子。(gǔ)擭(c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note-name:辟3辟:与“避”同,躲避、躲闪之意。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note-name:期月4期月:一个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note-name:拳拳服膺5拳拳服膺:深深地铭记在心。拳拳,真诚、用心的样子。#-666hh;膺,放在心间之意。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note-name:均6均:公平治理之意。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note-name:蹈7蹈:踩踏之意。也,中庸不可能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孔子说:“舜大概是最明智的#-666aa;了吧!他不耻下问而且善于审察浅近的话,别#-666aa;说错的他加以掩盖,别#-666aa;说对的他加以表扬;他抓住‘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取其折中之道使愚智之民都能实行。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道理吧!”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被利欲驱赶到罗网、机关、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也不能坚持。”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了中庸之道,取得了一点进步,就牢牢记在心中,使其永不丢失。”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得到治理,爵位俸禄可以辞掉,锋利的刀刃可以脚踏上去,而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原文翻译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gǔ)擭(c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说:“舜大概是最明智的#-666aa;了吧!他不耻下问而且善于审察浅近的话,别#-666aa;说错的他加以掩盖,别#-666aa;说对的他加以表扬;他抓住‘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取其折中之道使愚智之民都能实行。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道理吧!”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被利欲驱赶到罗网、机关、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也不能坚持。”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了中庸之道,取得了一点进步,就牢牢记在心中,使其永不丢失。”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得到治理,爵位俸禄可以辞掉,锋利的刀刃可以脚踏上去,而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原文注释】

〔1〕迩言:容易让#-666aa;理解的话。

〔2〕:罟(gǔ),专门用来捕获猎物的网。擭(chuò):有机密装置,专用来捕获猎物的笼子。

〔3〕:与“避”同,躲避、躲闪之意。

〔4〕期月:一个月。»

〔5〕拳拳服膺:深深地铭记在心。拳拳,真诚、用心的样子。#-666hh;膺,放在心间之意。

〔6〕:公平治理之意。

〔7〕:踩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