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原文解释
原文(一)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翻译(一)
周武王问姜太公:“战车的作战方法是什么?”
原文(二)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 ① ,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 ② 有十,其胜地 ③ 有八。”
翻译(二)
姜太公回答:“步兵作战,关键是要熟悉周围情况的变化;车兵作战,关键是要熟悉所处地形的状况;骑兵作战,关键是要熟悉每一条小路和捷径。步兵、车兵和骑兵这三个兵种同属于作战部队,但是用法各不相同。战车作战有十种不利的危险之地,也有八种有利的情况。”
原文(三)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翻译(三)
周武王问:“十种不利的危险之地各是哪些?”
原文(四)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 〔4〕 ,黑土黏埴 〔5〕 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 〔6〕 者,车之逆地也;殷 〔7〕 草横亩,犯历 〔8〕 深泽者,车之拂 〔9〕 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 〔10〕 ,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 〔11〕 ,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翻译(四)
姜太公回答:“只能前进而不能撤退的地形,这是战车的死地;逾越险阻,需要长途追逐敌#-666aa;,这是战车的竭地;前面的路平坦易行,后面的路险阻难走,这是战车的困地;陷入到险境之中而难以脱身,这是战车的绝地;毁塌积水的黏泥地带,这是战车的劳地;所处的地方左面险阻,右面平坦,还需要向上爬坡,这是战车的逆地;所处的地带盛草遍野,还需要渡过深水,这是战车的拂地;战车数量少,地形平坦,战车与步兵又配#-666ff;不当,这是战车的败地;所处的地方后面有沟渠,左面有深水,右面有#guoxue666-com;坡,这是战车的坏地;昼夜大雨不断,连续十天不停止,道路毁坏,前不能行进,后不能撤退,这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情况都属于战车的死地。所以说,愚将遭遇失败而被擒获是因为不了解这十种死地的危害,而智将最终能取得胜利则是因为能够避开这十种死地。”
原文(五)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翻译(五)
周武王又问:“那么,八种有利的情况是哪些?”
原文(六)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 〔12〕 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 〔13〕 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翻译(六)
姜太公回答:“敌#-666kk;的前后行阵还没有布设好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666kk;的旌旗凌乱,#-666aa;马不断调动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666kk;的士兵有的向前进,有的往后退,有的往左跑,有的往右跑,队伍十#-666dd;混乱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军的阵势不稳固,士兵们前后相互观望,军心不稳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666aa;前进就犹疑不定,后退则恐惧害怕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方全军突然惊惧得乱作一团,轻举妄动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军在平坦地形上与我军交战,战到日暮时#-666dd;还没有结束战斗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军长途跋涉行军,到天黑了才宿营,全军上下惧战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这八种情况,都是对战车作战有利的情况。将领只要明白了上述所列的战车作战的十种不利情况和八种有利情况,即便敌军将我军四面包围,用千军万马向我军发起正面进攻和两侧突击,无论战斗多少次,我军也能每战必胜。”
原文(七)
武王曰:“善哉!”
翻译(七)
周武王说:“您讲得很好!”
原文 | 翻译 |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 周武王问姜太公:“战车的作战方法是什么?” |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 ,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 有十,其胜地 有八。” | 姜太公回答:“步兵作战,关键是要熟悉周围情况的变化;车兵作战,关键是要熟悉所处地形的状况;骑兵作战,关键是要熟悉每一条小路和捷径。步兵、车兵和骑兵这三个兵种同属于作战部队,但是用法各不相同。战车作战有十种不利的危险之地,也有八种有利的情况。” |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 周武王问:“十种不利的危险之地各是哪些?” |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 ,黑土黏埴 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 者,车之逆地也;殷 草横亩,犯历 深泽者,车之拂 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 ,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 ,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 姜太公回答:“只能前进而不能撤退的地形,这是战车的死地;逾越险阻,需要长途追逐敌#-666aa;,这是战车的竭地;前面的路平坦易行,后面的路险阻难走,这是战车的困地;陷入到险境之中而难以脱身,这是战车的绝地;毁塌积水的黏泥地带,这是战车的劳地;所处的地方左面险阻,右面平坦,还需要向上爬坡,这是战车的逆地;所处的地带盛草遍野,还需要渡过深水,这是战车的拂地;战车数量少,地形平坦,战车与步兵又配#-666ff;不当,这是战车的败地;所处的地方后面有沟渠,左面有深水,右面有#guoxue666-com;坡,这是战车的坏地;昼夜大雨不断,连续十天不停止,道路毁坏,前不能行进,后不能撤退,这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情况都属于战车的死地。所以说,愚将遭遇失败而被擒获是因为不了解这十种死地的危害,而智将最终能取得胜利则是因为能够避开这十种死地。” |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 周武王又问:“那么,八种有利的情况是哪些?” |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 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 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 姜太公回答:“敌#-666kk;的前后行阵还没有布设好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666kk;的旌旗凌乱,#-666aa;马不断调动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666kk;的士兵有的向前进,有的往后退,有的往左跑,有的往右跑,队伍十#-666dd;混乱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军的阵势不稳固,士兵们前后相互观望,军心不稳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666aa;前进就犹疑不定,后退则恐惧害怕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方全军突然惊惧得乱作一团,轻举妄动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军在平坦地形上与我军交战,战到日暮时#-666dd;还没有结束战斗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敌军长途跋涉行军,到天黑了才宿营,全军上下惧战的时候,就要用战车趁机击破它。这八种情况,都是对战车作战有利的情况。将领只要明白了上述所列的战车作战的十种不利情况和八种有利情况,即便敌军将我军四面包围,用千军万马向我军发起正面进攻和两侧突击,无论战斗多少次,我军也能每战必胜。” |
武王曰:“善哉!” | 周武王说:“您讲得很好!” |
扩展阅读
【题解】
本篇详细讲述了车兵如何作战。战车作战对地形地势要求较为苛刻,一般适#-666ff;在地形平坦之地作战,所以车兵一定要熟悉地形。
接下来便列举了车兵作战的十种不利地形和八种有利情况。十种不利地形#-666dd;别是:“死地”、“竭地”、“困地”、“绝地”、“劳地”、“逆地”、“拂地”、“败地”、“坏地”、“陷地”。战车遇到这十种情况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八种有利情况#-666dd;别是:敌行阵未定,敌旗乱兵动,敌混乱不堪,敌阵势不稳,敌犹豫害怕,敌轻举妄动,敌平地作战到日暮,敌长途行#-666kk;。车兵遇到这八种情况一定要把握住时机发动进攻。将帅知晓了这“十死之地”、“八胜之地”,无论敌#-666aa;多么强大也不可怕。
【注释】
别径奇道:旧指#-666kk;事上不被敌#-666aa;发现的奇径小道。
死地:不利的危险之地。
胜地:指形势有利的地方。
圮(pǐ)下: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洼。渐泽:低湿之地。
黏埴(zhí):黏土。
仰阪(bǎn):迎着山坡。阪,山坡。
殷:茂盛。
犯历:行遍。
拂:违背,此处为不利。
沟渎:沟洫(xù),田间水道。
霖雨:连绵大雨。
陷:攻破,占领。
卒: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