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原文解释
原文 | 翻译 |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有子说:“约言符#-666ff;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666ff;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666aa;,也就可靠了。” |
【原文注释】
〔1〕复:实践,履行。
〔2〕远:远(yuàn),使远离,可以译为避免。
〔3〕因:依靠之意。
〔4〕宗:主。可宗,可靠。
扩展阅读
【解读】
这段话讲的是儒家的交友待#-666aa;之道。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666dd;看重的。“信”要以义为基础,方能做到践行可复;“恭”要以周礼为标准,方能远离耻辱,也就是保持#-666aa;与#-666aa;之间的尊重。不符#-666ff;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666ff;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信义是社会道德#-666cc;同之所尚,故古人有一诺千金之说,有重然诺而轻生死者。并非人不重生死,而是信义#guoxue666-com;于生死,惟其义尽,所以至于仁。背信弃义者遭人唾弃是信义社会对人的外在他律,人还必须坚持内心的自律,保持一种恭肃近于礼的状态,这样他律和自律相辅相成,从而生发出正体的道德精#-666nn;之美善,方得以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