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论语》 » 公冶长篇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原文解释

【原文】

5.26 颜渊、季路note-name:季路1季路:即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note-name:伐善2伐善:夸耀#-666ii;劳。伐,夸耀。,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note-name:怀3怀:关怀,照顾。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666hh;,和朋友们#-666cc;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666ii;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666aa;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666aa;得到照顾。”

原文翻译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666hh;,和朋友们#-666cc;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666ii;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666aa;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666aa;得到照顾。”

【原文注释】

〔1〕季路:即子路。»

〔2〕伐善:夸耀#-666ii;劳。伐,夸耀。

〔3〕怀:关怀,照顾。

扩展阅读

【解读】

仁者的志向

这则短文很有意思,也很让#-666aa;感动。师徒几#-666aa;闲来无事,孔子便让自己的弟子谈谈志向。性急的子路首先表态,直言不讳,接下来是一向谦恭的颜回。两位弟子谈完自己的志向,子路便让老师也谈谈志向。孔子很坦率,把自己的志向和盘托出。整个场面温馨动#-666aa;,精彩传达出师徒三人的鲜明个性和亲密无间的情感。

这三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可以说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者之志”。他们的志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都是积极向善、有益于社会大众的#guoxue666-com;尚志向;不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有高低深浅之#-666dd;

子路性情豪爽,讲义气。从他的言谈中不难看出,他热衷于帮助别人,与朋友#-666dd;享的财富。但是,拿他的志向和颜回、孔子相比,我们会发现,他的修为尚处在“舍物”层面。也就是说,他能与朋友#-666dd;享的财富乃是身外之物。而颜回的修养显然要比子路深,他已经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进入到内在心志的修养上,到达“舍己”层次。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为仁”,可见颜回的感悟修养要比子路要深。

志向最高远的是孔子。仔细品味孔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道境界。他的目光既没有关注外在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落在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上。这种情感,就像阳光雨露,温暖和滋润着世间万物,而不求一点回报,这就是“仁”。所以我们说,孔子之志乃是“仁者之志”,孔子志向之高远,修养之深湛,是子路颜回远远不及的。

也许有人会说,辨别三人志向的高低远近有意义吗?回答是有意义。诸葛亮曾说过,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志当存高远”。只有在伟大志向的召唤下,一个人才会投入所有的精力,发挥出全部潜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如果没有志向,或者志向低浅,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这一点,相信所有的人都明白。所以,我们要创建自己的#-666ii;业,实现人生价值,就应当像孔子那样,树立远大的“仁者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