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论语》 » 雍也篇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原文解释

【原文】

6.22 樊迟note-name:樊迟1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note-name:远(yuàn)2远(yuàn):作及物动词,疏远'避开。,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樊迟问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说:“努力从事#-666aa;民认为#-666ff;理的工作,尊敬鬼#-666nn;,但要疏远它们,这样可以称得上是聪明了。”樊迟又问怎么样才叫作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666aa;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得到收获,这样可以说是有仁德了。”

原文翻译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说:“努力从事#-666aa;民认为#-666ff;理的工作,尊敬鬼#-666nn;,但要疏远它们,这样可以称得上是聪明了。”樊迟又问怎么样才叫作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666aa;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得到收获,这样可以说是有仁德了。”

【原文注释】

〔1〕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2〕远(yuàn):作及物动词,疏远'避开。

扩展阅读

【解读】

本章孔子提出了“智”、“仁”等重要观念的一些具体体现。

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666aa;生问题为中心,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提出了“敬鬼#-666nn;而远之”的观点,主张应该在尊敬鬼#-666nn;时保持#-666aa;的责任意识,远离了宗法社会传统的#-666nn;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666aa;生与社会的。

樊迟先后几次问到仁,孔子的答案不尽相同。孔子不但善于因材施教,而且会因时因地因事因状况而作出不同的解答来启发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