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论语》 » 季氏篇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原文解释

【原文】

16.13 陈亢note-name:陈亢1陈亢:陈亢(gāng),姓陈,名亢,字子禽。伯鱼:姓孔,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note-name:远(yuàn)2远(yuàn):不接近,不亲昵。。”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666ll;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666ll;自一#-666aa;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后#guoxue666-com;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原文翻译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666ll;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666ll;自一#-666aa;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后#guoxue666-com;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原文注释】

〔1〕陈亢:陈亢(gāng),姓陈,名亢,字子禽。伯鱼:姓孔,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

〔2〕远(yuàn):不接近,不亲昵。

扩展阅读

【解读】

“诗”和“礼”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必修课目,他对自己的#-666ll;生子孔鲤的教育也是从此入手。这是孔子以身作则,“诗礼传家”。

【名家品论语】

诗意的境界象征着已发展了内在方向感的青年#-666aa;所具有的热切和激动,用专门的术语来表示这种承诺就叫作“立志”。“立志”按其字面的意思就是“建立自己的志向”,必须要有一个存在的决断,不仅是作为开端而且也是作为持续不断实践的保证,在儒家的文献中这看法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孔子坚决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严格说来,除非一个青年#-666aa;自觉地去履道,否则就没有一个教师能强迫他去追求道。由于完全意识到特别是在青年#-666aa;中“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所以孔子建议以学诗来引导人们协调他们的基本感情。他认为古典传统中的“诗”除了其他一些作用外,还“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孔子进一步指出,如仔细研读诗,不仅可以学会“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而且还能学到有关自然现象诸如鸟兽草木等知识(《论语·阳货》)。反之,若不学诗就会“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这样他就是简直不能向自我修养实现的方向迈出步履。学诗标志着履道的第一步,且是关键性的一步。

——杜维明《一阳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