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绿野仙踪》 > 第七十三回 温如玉游山逢蟒妇 朱文炜催战失佥都

第七十三回 温如玉游山逢蟒妇 朱文炜催战失佥都

词曰:

深山腰袅多峻路,高岑石畔来蛇妇。如玉被拘囚,血从鼻孔流。

神针飞入户,人如故。平寇用文华,与蛇差不差?

右调《菩萨蛮》

且说温如玉在琼崖洞得连城璧传与出纳气息功夫,城璧去后,便与二鬼修持,日食野菜药苗、桃李榛杏之类,从此便日夜泄泻起来,约六七个月方止。浑身上下瘦同削竹,却精神日觉强壮。三年后,又从新胖壮起来。起先胆气最小,从不敢独自出洞。四年后,于出纳气息之暇,便同二鬼闲游。每走百十里,不过两三个时辰即可往回,心上甚是得意。此后胆气一日大似一日,竟独自一个,于一二百里之外随意游览,领略那山水中趣味。

一日独自闲行,离洞约有七八十里,见一处山势极其高峻,奇花异草颇多,心里说道:“回洞时说与超尘、逐电,着他们到此采办,便是我无穷口福。”于是绕着山径,穿林拨草,摘取果食。走上北山岭头,见周围万山环抱,四面八方湾湾曲曲,通有缺口。心里又说道:“这些缺口必各有道路相通,一处定有一处的山形水势,景致不同。我闲时来此,将这些缺口都游遍,也是修行人散闷适情一乐。”正欲下岭,猛听的对面南山背后唧唧咕咕叫唤了几声,其音虽细,却高亮到绝顶。如玉笑道:“此声断非鸾凤,必系一异鸟也。听他这声音,到只怕有一两丈大小。”语未毕,又听的叫了几声,较前切近了许多。再看对山相离也不过七八十步,只是看他不见。四下一望,猛见各山缺口俱有大蟒蛇走来。有缸口粗细,长数丈者;有水桶粗细,长四五丈者;次后两三丈、一两丈,以及七八尺、三四尺,大小不等,真不知有几千百许,各扬头掀尾,急驰而来。吓的如玉惊魂千里,见有几株大桃树,枝叶颇繁,急急的扒了上去藏躲。在那树枝中四下偷看,见众蟒蛇青红白绿,千奇百怪,颜色不等,满山谷内大小石缝之中,都是此物行走。如玉心胆俱碎,自己鬼念道:“我若被那大蟒大蛇不拘那一条看见,决无生理。”喜得那些蟒蛇皆无分大小,俱向对面南山下直奔。又见极大者在前,中等者在后,再次者更在后,纷纷攘攘,堆积和几万条锦绳相似。

少刻,又听得叫了几声,其音较前更为切近。再看众蟒蛇无敢摇动者,皆静伏谷中。陡见对面山顶上走过一蟒头妇人来,身着白裙,头红似火,顶心有杏黄肉角一个,约长尺许,看不过一钱粗。又见那些蟒蛇扬起脑袋,乱点不已,若叩首之状。自己又叹息道:“我今日若得侥幸不死,生回洞中,真是见千古未见之奇货!”只见那蟒头妇人将众蟒蛇普行一看,又在四面山上山下一看,又叫了几声;叫罢,将如玉藏躲的树用手连指了几指。那些大小蟒蛇俱各回头,向北山看视。只这几指,把个如玉指的神魂若醉,双手握着树枝,在上面乱抖。又见那蟒头妇人将手向东西分摆,那些大小蟒蛇各纷纷摇动,让出一条路来。那蟒头妇人便如飞的从对山跑来,向树前直奔。如玉道:“我活不成了!”语未毕,那蟒头妇人已早到树下,用两手将树根抱住一摇,如玉便从树上吊下,被蟒头妇人用双手接住,抱在怀中,复回旧路,一边跑,一边看视如玉,连叫不已,大要是个喜欢不尽之意。如玉此时昏昏沉沉,也不知魂魄归于何地。少刻,觉得浑身如绳子捆了一般,又觉鼻孔中有条锥子乱刺,痛入心髓。猛然睁眼一看,见身在一大石堂内,那蟒头妇人已将身躯化一蛇,仍是红头、杏黄角、黑身子,遍身都是雪白碎点,约丈馀长,碗口粗细,从自己两臂缠绕到两腿,头在下,尾反在上,即用尾在鼻孔中乱刺,鲜血直流。他却将脑袋倒立起,张着大口,吃滴下的血。如玉看罢,将两眼紧闭听死。

正在极危迫之际,觉得眼皮外金光一闪,又听的“唧”的一声,自己的身子便起倒了几下。急睁眼看时,那蟒头妇人已长拖着身子,在石堂中分毫不动。身上若去了万斤重负,惟鼻孔中疼痛如前,仍是血流不止。忽见连城璧走来,将两个小丸子先急急的向鼻孔中一塞,次将一大些丸子填入口中。须臾,觉得两鼻孔疼痛立止,血亦不流;那丸子从喉中滚下,腹中雷鸣,大小便一齐直出。又见城璧将他提出石堂,立即起一阵烟云,已身在半虚空中飘荡,片刻落在琼崖洞前。

城璧扶他入洞,二鬼迎着问道:“怎么是这个形象?”如玉放声大哭,诉说今日游走情事。二鬼听了,俱各吐舌。又问城璧道:“二哥何以知我有此大难相救?”城璧道:“我那里晓的!今日巳时左近,大哥在后洞行坐功,猛然将我急急叫时,说道:‘不好了!温贤弟被一蟒头妇人拿去,在泰山烟谷洞石堂内,性命只在此刻。你可拿我戳目针,了绝此怪。’又与了我大小三丸药,吩咐用法,着我‘快去快去’。我一路催云,如掣电般急。及至我寻到石堂前,不意老弟已被他缠绕住,刺鼻血咀嚼。若再迟片刻,老弟休矣!塞入鼻中者,系止血定痛之丹;塞入口中者,系追毒气之丹。”如玉道:“我此刻觉得平复如旧,皆大哥、二哥天地厚恩。但我身上不洁净之至,等我去后洞更换底衣,再来谢。”说罢,也不用人扶,入后洞去。城璧向二鬼道:“着他经经也好,还少胡行乱跑些须。一点道术没有的人,他也要游游山水,且敢去人迹不到之地,岂不可笑!他今日所遇是一蛇王,每一行动,必有数千蛇蟒相随。凡他所过地界,寸草不生,土黑如墨。今已身子变成人形,头尚未能变过;再将头一变换,必大行作祸人间矣!”

须臾,如玉出来叩拜,并烦嘱谢于冰。城璧道:“贤弟此后宜以炼气为主,不可出洞闲游。你今日为蟒头妇人所困,皆因不会驾云故耳。我此刻即传你起落催停之法。”如玉大喜。城璧将驾云法传与,再三叮咛而去。

再说林润得于冰改抹文字,三场并未费半点思索,高高中了第十三名进士;殿试又在一甲第二名,做了榜眼。传胪之后,明世宗见他人才英发,帝心甚喜,将林润授为翰林院编修之职。求亲者知林润尚无妻室,京中大小诸官,俱烦朱文炜作合。文炜恐得罪下人,又推在林岱身上。本月文炜又生了儿子,心上甚是快乐,益信于冰之言有验。这话不表。

一日,明帝设朝。辰牌时分,接到浙江巡抚王忬的本章,言奸民汪直、徐海、陈东、麻叶四人,浮海投入日本国为谋主,教引倭寇夷目妙美,劫州掠县,残破数十处城郭,官军不能禁敌。告急文书屡咨兵部,三四月来总不回复,又不发兵救应。明帝看了大怒,问了兵部堂官道:“你们为何不行奏闻?”兵部堂官奏道:“小丑跳梁,地方自可平定。因事小,恐烦圣虑,因此未行奏闻。”明帝越发怒道:“现今贼势已炽,而尚言‘小丑’二字耶?”兵部堂官俱着交部议罪。殊不知皆是严嵩阻挠,总要说天下治平,像这些兵革水旱的话,他最厌见厌闻。严嵩此时怕兵部官分解辩论,急急奏道:“浙江既有倭患,巡抚王忬何不先行奏闻?军机大事,安可以文书咨部卸责!今倭寇深入内地,劫掠浙江,皆王忬疏防纵贼之所致也。”明帝道:“王忬身为巡抚,此等关系事件不行奏闻,其意何居?”随旨下:“王忬革职,浙江巡抚着布政司张经补授讨贼。那王忬为此事本奏四次,俱被严嵩说与赵文华搁起,真是无可辨的冤枉!”

严嵩又奏道:“张经才识,还恐办理不来。工部赵文华,文武兼全,名望素著,浙江人望他无异云霓。再胡宗宪虽平师尚诏无功,不过一时识见偶差,究系大有才能之人,祈圣上赦其前罪录用。两人指日定奏奇功。”明帝便下旨:“赵文华升授兵部尚书,督师征讨。”又想起朱文炜有权谋,加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胡宗宪授右佥都御史,一同参赞军务,于河南、山东二省拣选人马,星赴浙江。其浙江水陆诸军,任凭文华调用。旨意一下,兵部即刻行文四省。

朱文炜得了此旨,向姜氏道:“赵文华、胡宗宪岂是可同事之人!此行看来凶多吉少。前哥哥寄字来,言家中房产地土俱赎回。不如你同嫂嫂速刻回家,这处房子就着林贤侄住,岂非两便。”姜氏道:“你的主见甚是。但愿你早早成功,慰我们悬计。”文炜即着人将林润请入,说明意见。林润道:“叔父既执意如此,小侄不敢强留,自应遵谕办理。但赵文华倚仗严嵩之势,出去必不安静,弄起大是非来,干连不便,叔父还要着实留意。”正言间,家人报道:“赵大人来拜。”文炜遂着大开中门等候。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