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原文解释
【原文】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举数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浊漳1赵、晋,清漳、浊漳:赵、晋,今山西、河北地区;清漳、浊漳,漳河源于山西长治西部和北部山区,有清漳、浊漳两个水源。清漳河大多流经太行山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域,河水比较清澈,泥沙较少;浊漳河,流经黄土地区,多泥沙,水流浑浊。,当阳有漳水,赣
2赣:赣(gàn),县名,今江西赣州。上有漳水,鄣郡
3鄣郡:秦朝的郡名。有漳江,漳州
4漳州:州名,今福建漳州。有漳浦,亳州
5亳州:州名,今安徽亳州。有漳水,安州
6安州:州名,今湖北安陆。有漳水。洛中
7洛中:今河南洛阳一带。有洛水,北地郡
8北地郡:秦昭襄王灭了义渠之后所设置的,是秦朝初期三十六郡之一,今甘肃庆阳市。有洛水,沙县
9沙县:县名,今福建沙县。有洛水。此概举一二耳,其详不能具载。予考其义,乃清浊相蹂
10蹂:混#-666ff;。者为漳。章者,文也,别也。漳谓两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别也。清漳、浊漳,合于上党
11上党:县名,今山西长治市。。当阳即沮、漳合流,赣上即漳、合流,漳州予未曾目见,鄣郡即西江合流,亳漳即漳、涡
12涡:涡水,今河南开封。合流,云梦
13云梦:县名,今湖北云梦。即漳、郧合流。此数处皆清浊合流,色理如螮
14螮:螮(dìdōng),虹的别称。,数十里方混如。璋亦从章,璋,王之左右之臣所执,《诗》云:“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圭之半体也。合之则成圭。王左右之臣,合体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诸侯以聘女
15诸侯以聘女:诸侯之间互相聘问,并以圭璋作为礼物。,取其判合
16判合:配#-666ff;,这里指两个璋可以合成一个圭。也。有事于山川
17有事于山川:祭祀山川。,以其杀宗庙礼之半也。又牙璋
18牙璋:古时候的一种兵符。以起军旅,先儒谓“有牙之饰于剡侧”,不然也。牙璋,判合之器也,当于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
19合契:对#-666ff;符契。。牙璋,牡契也,以起军旅,则其牝宜在军中,即虎符之法也。洛与落同义,谓水自上而下,有投流处。今淝水、沱水
20淝水,沱水:淝水,肥水,源头在肥西、寿县之间的将#-666kk;岭,古时候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指的就是这里;沱水,对支流的通称,所以称为“沱水”的有很多。,天下亦多,先儒皆自有解。

【翻译】
水流中以“漳”字、“洛”字命名的有很多,而今略微列举几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河、浊漳河,当阳有漳水,赣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县有洛水。在此也就列举一二,无法一一记载翔实。我考察“漳”字和“洛”字的意思,清浊混#-666ff;乃为漳。“章”,花纹的意思,区别的意思。漳指的是两种事物相互混#-666ff;,有花纹,并且可以区#-666dd;的意思。清漳河、浊漳河,在上#-666bb;汇#-666ff;。当阳的漳水是沮水、漳水的合流,赣水的上流也就是漳水和水的合流,我还不曾亲眼看到过漳州,鄣郡的漳水为西江的合流,亳州的漳水则是漳水、涡水的合流,云梦地区的漳水则是漳水、郧水的合流。这几处地方的漳水都属于清浊合流,色彩、纹理好像虹一般,绵延数十里才会混合到一起。比如“璋”字也有从“章”字旁的,璋,君主左右之#-666aa;手中所拿的器物,《诗经》中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是圭的一半。两个“璋”合在一起便是圭,这也是帝王左右的大臣,同心协力,尽心#-666hh;侍君王的意思。又比如诸侯之间聘问时会以璋作为礼物,便是要相互配合的意思。祭祀山川使用璋,是为了要和祭祖之礼所使用的圭有等差。又有在起兵时候所用的“牙璋”,先儒称为“刃口有锯齿状的牙”,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牙璋,是需要互相配合的器物,应该在它们契合的地方制作牙,就好比现在的合契一般。牙璋,凸牙的一部#-666dd;,可以调动部队,那么凹牙的一部#-666dd;就应该留在#-666kk;中,便是和虎符一样的用法。“洛”字和“落”字是一个意思,意为水自上而下流,并且有流注的地方。现在命名为淝水、沱水的河流,天下间也是非常多的,先儒对此都各有解释。
原文 | 翻译 |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举数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浊漳,当阳有漳水,赣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县有洛水。此概举一二耳,其详不能具载。予考其义,乃清浊相蹂者为漳。章者,文也,别也。漳谓两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别也。清漳、浊漳,合于上党。当阳即沮、漳合流,赣上即漳、合流,漳州予未曾目见,鄣郡即西江合流,亳漳即漳、涡合流,云梦即漳、郧合流。此数处皆清浊合流,色理如螮,数十里方混如。璋亦从章,璋,王之左右之臣所执,《诗》云:“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圭之半体也。合之则成圭。王左右之臣,合体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诸侯以聘女,取其判合也。有事于山川,以其杀宗庙礼之半也。又牙璋以起军旅,先儒谓“有牙之饰于剡侧”,不然也。牙璋,判合之器也,当于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军旅,则其牝宜在军中,即虎符之法也。洛与落同义,谓水自上而下,有投流处。今淝水、沱水,天下亦多,先儒皆自有解。 | 水流中以“漳”字、“洛”字命名的有很多,而今略微列举几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河、浊漳河,当阳有漳水,赣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县有洛水。在此也就列举一二,无法一一记载翔实。我考察“漳”字和“洛”字的意思,清浊混#-666ff;乃为漳。“章”,花纹的意思,区别的意思。漳指的是两种事物相互混#-666ff;,有花纹,并且可以区#-666dd;的意思。清漳河、浊漳河,在上#-666bb;汇#-666ff;。当阳的漳水是沮水、漳水的合流,赣水的上流也就是漳水和水的合流,我还不曾亲眼看到过漳州,鄣郡的漳水为西江的合流,亳州的漳水则是漳水、涡水的合流,云梦地区的漳水则是漳水、郧水的合流。这几处地方的漳水都属于清浊合流,色彩、纹理好像虹一般,绵延数十里才会混合到一起。比如“璋”字也有从“章”字旁的,璋,君主左右之#-666aa;手中所拿的器物,《诗经》中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是圭的一半。两个“璋”合在一起便是圭,这也是帝王左右的大臣,同心协力,尽心#-666hh;侍君王的意思。又比如诸侯之间聘问时会以璋作为礼物,便是要相互配合的意思。祭祀山川使用璋,是为了要和祭祖之礼所使用的圭有等差。又有在起兵时候所用的“牙璋”,先儒称为“刃口有锯齿状的牙”,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牙璋,是需要互相配合的器物,应该在它们契合的地方制作牙,就好比现在的合契一般。牙璋,凸牙的一部#-666dd;,可以调动部队,那么凹牙的一部#-666dd;就应该留在#-666kk;中,便是和虎符一样的用法。“洛”字和“落”字是一个意思,意为水自上而下流,并且有流注的地方。现在命名为淝水、沱水的河流,天下间也是非常多的,先儒对此都各有解释。 |
【原文注释】
〔1〕赵、晋,清漳、浊漳:赵、晋,今山西、河北地区;清漳、浊漳,漳河源于山西长治西部和北部山区,有清漳、浊漳两个水源。清漳河大多流经太行山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域,河水比较清澈,泥沙较少;浊漳河,流经黄土地区,多泥沙,水流浑浊。
〔2〕赣:赣(gàn),县名,今江西赣州。
〔3〕鄣郡:秦朝的郡名。
〔4〕漳州:州名,今福建漳州。
〔5〕亳州:州名,今安徽亳州。
〔6〕安州:州名,今湖北安陆。
〔7〕洛中:今河南洛阳一带。
〔8〕北地郡:秦昭襄王灭了义渠之后所设置的,是秦朝初期三十六郡之一,今甘肃庆阳市。
〔9〕沙县:县名,今福建沙县。
〔10〕蹂:混#-666ff;。
〔11〕上党:县名,今山西长治市。»
〔12〕涡:涡水,今河南开封。
〔13〕云梦:县名,今湖北云梦。»
〔14〕螮:螮(dìdōng),虹的别称。
〔15〕诸侯以聘女:诸侯之间互相聘问,并以圭璋作为礼物。
〔16〕判合:配#-666ff;,这里指两个璋可以合成一个圭。
〔17〕有事于山川:祭祀山川。
〔18〕牙璋:古时候的一种兵符。
〔19〕合契:对#-666ff;符契。
〔20〕淝水,沱水:淝水,肥水,源头在肥西、寿县之间的将#-666kk;岭,古时候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指的就是这里;沱水,对支流的通称,所以称为“沱水”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