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孟子》 » 公孙丑章句 »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 >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原文解释

原文(一)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1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2反手也。”

翻译(一)

公孙丑说:“管仲使桓公称霸天下,晏子使景公名扬诸侯。管仲、晏子难道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说:“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原文(二)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3。且4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5于天下;武王、周公6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翻译(二)

公孙丑说:“像您这样说,我的疑惑便更深了。像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百年才崩殂,他推行的德政,还没有周遍于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了他的事业,然后才大大地推行了王道(,统一了天下)。现在您把统一天下说得那么容易,那么,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原文(三)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7,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8,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9,故久而后失之也。”

翻译(三)

孟子说:“文王谁又能比得上呢?从汤到武丁,贤明之君兴起多达六七次,天下的#-666aa;#-666hh;殷朝已经很久了,时间一久便很难转变。武丁使诸侯来朝并治理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中运转小球一样。纣王的年代距武丁时并不太久,当时的世家耆老、善良习俗、先民遗风、仁惠政教还有幸存的,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都是贤德的#-666aa;——#-666cc;同辅佐他,所以历经长久才亡国。”

原文翻译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1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2反手也。”

公孙丑说:“管仲使桓公称霸天下,晏子使景公名扬诸侯。管仲、晏子难道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说:“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3。且4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5于天下;武王、周公6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公孙丑说:“像您这样说,我的疑惑便更深了。像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百年才崩殂,他推行的德政,还没有周遍于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了他的事业,然后才大大地推行了王道(,统一了天下)。现在您把统一天下说得那么容易,那么,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7,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8,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9,故久而后失之也。”

孟子说:“文王谁又能比得上呢?从汤到武丁,贤明之君兴起多达六七次,天下的#-666aa;#-666hh;殷朝已经很久了,时间一久便很难转变。武丁使诸侯来朝并治理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中运转小球一样。纣王的年代距武丁时并不太久,当时的世家耆老、善良习俗、先民遗风、仁惠政教还有幸存的,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都是贤德的#-666aa;——#-666cc;同辅佐他,所以历经长久才亡国。”

【原文注释】

〔1〕:使,把。

〔2〕:同“犹”。

〔3〕滋甚:更厉害;滋,愈加,更加。

〔4〕:况且。

〔5〕:沾润,周遍。

〔6〕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助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后又辅助成王安定天下。他是鲁国的始祖。»

〔7〕:兴起。

〔8〕纣之去武丁未久也:由武丁至纣,虽然经历七帝,但时间并不长。

〔9〕“又有”至“相与辅相之”:微子名启,纣的庶兄。微仲,微子之弟,名衍。王子比干,纣的叔父,屡次向纣进谏,纣说:“吾闻圣#-666aa;心有七窍。”于是剖之以观其心。箕子也是纣的叔父,比干被杀,箕子装疯为奴,又被囚;武王灭商后,他被释放。胶鬲(gé),纣王之臣。相与,#-666cc;同。辅相(xiàng),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