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原文解释
原文(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翻译(一)
孟子说:“能殚精竭虑于如何行善,这就是了解了#-666aa;的本性。了解了#-666aa;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持#-666aa;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或长寿,我都一心一意,只管培养身心,等待天命,就这样来立命安身。”
原文(二)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翻译(二)
孟子说:“没有什么不取决于命运,但顺理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666aa;不站在有倾覆之危的#guoxue666-com;墙下面。致力于行其正道而死的#-666aa;,所受的是正命;作奸犯科而死的#-666aa;,所受的不是正命。”
原文(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1。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翻译(三)
孟子说:“(有些东西)追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掉,这样的追求有益于获得,因为追求与否取决于我自己。追求有一定的方式,是否得到却听从命运,这种追求无益于获得,因为追求与否取决于外在的因素。”
原文(四)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2而行,求仁莫近焉。”
翻译(四)
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真心诚意的,便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不懈地按照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截的了。”
原文 | 翻译 |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孟子说:“能殚精竭虑于如何行善,这就是了解了#-666aa;的本性。了解了#-666aa;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持#-666aa;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或长寿,我都一心一意,只管培养身心,等待天命,就这样来立命安身。” |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 孟子说:“没有什么不取决于命运,但顺理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666aa;不站在有倾覆之危的#guoxue666-com;墙下面。致力于行其正道而死的#-666aa;,所受的是正命;作奸犯科而死的#-666aa;,所受的不是正命。” |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1。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 孟子说:“(有些东西)追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掉,这样的追求有益于获得,因为追求与否取决于我自己。追求有一定的方式,是否得到却听从命运,这种追求无益于获得,因为追求与否取决于外在的因素。” |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2而行,求仁莫近焉。” | 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真心诚意的,便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不懈地按照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截的了。” |
【原文注释】
〔1〕求在我者也:这一追求取决于我自己。
〔2〕恕:《论语·颜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666aa;”能够很好地解释什么叫作“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