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
《尽心上》共四十六章。第一章谈培养身心,等待天命,以此来立命安身。第二章讲虽然一切都取决于命运,但顺理而行,即致力行正道而死的人,接受的是正命。第三章说求则得之不求不得的东西,追求才是有益的,因追求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第四章强调“诚”的重要。其中“万物皆备于我”乃一名言。第五章和《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义类似。第六、第七章讲无羞耻之心的人,实在拿他没有办法。第八章讲古代贤君贤臣对权势不屑一顾。第九章讲人若崇德尚义,就能悠然自得。其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乃一名言。第十章讲豪杰之士,无须等待大人物,自己也能兴起于世。接下来的若干章,或讲富而不骄的人有过人之处,或讲与民休息的道理,或描述圣人治下百姓因潜移默化而日益趋善,或强调仁声善教之深入人心,或倡言良知良能发自本心,或回顾大舜居深山与常人无异;也说了不愿做的不做不想要的不要,也说了孤臣孽子常惊醒常担忧才通达事理,还说了臣子的才能品行有高下之分,还说了“君子三乐”乃“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二十一章说,君子所乐并非广土众民,理想所在并非中天而立,抚有四海,君子的理想是仁义礼智植根心中而悠然自得其乐。二十二章文字和7.13略同,讲行仁政须善待年长的贤人。二十三章讲“以粮为纲”的道理,提出要使粮食多得如同水和火。二十四章有著名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讲述曾经沧海难为水,曾亲炙于圣人之门者不轻易出仕的道理。二十五章讲好人坏人之分,无非看他追求义还是追求利。
二十六章主张追求中道是对的,但不能拘执于一点。接下来的几章,或讲“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或讲有为者贵在持之以恒;或讲只有伊尹那样的贤人,才能出于公心放逐君主;或讲出仕而推行仁政,贡献极大,并非吃闲饭;或讲只有居仁由义,才能成为伟人;或讲陈仲子的作为是放弃大义而追求小的操守。三十五章回答“舜为天子……瞽瞍杀人”怎么办这一棘手问题,孟子的答案是他不能利用天子职权阻止法官执法,只能抛弃天子之位,背负瞽瞍沿海滨逃匿。三十六章提出是环境导致人的气质风度不同。三十七章主张要从心底爱之敬之,才是交往长者贤者的正道。三十八章说只有圣人才能不辜负爹妈给的这大好一身。三十九章主张即使不能守满三年之孝,也应将守丧日期尽量延长。四十章介绍了君子的五种教育方式。四十一章说,高明的工匠不会为拙劣的工人降低标准,他树立标准,是使得有能力的人能跟上来。四十二章说,君子或贯彻道,或以身殉道,依据天下是否太平而定。四十三章说,学生若仗着什么来发问,我不会回答(其实这一态度就是身教)。四十四章说,不能停止的事不要停止,不能薄待的人不要薄待,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快。四十五章提出了著名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四十六章提出先解决当务之急。这一部分,以“修身”来总结它,大约是差不离的。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1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1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原文与解释 »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原文与解释 »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