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十章 义救小明王 > 第2节

第十章 义救小明王 第2节

陈友谅休养生息了数日,后又来攻新城门,忽然城内冲出一队人马,气势汹汹,锐不可当,为首的便是薛显,他提着刀突围冲锋,尤为凶猛。陈友谅手下的将领刘震,不知好歹,竟上前拦他,被薛显横腰一刀,砍成了两截。

薛显杀了一阵,收兵回营。入城后检点将士,只有徐明不见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在追陈友谅的途中被擒,薛显惋惜不已。

陈友谅因为气愤攻城不下,又增修战具,转去攻打水关。水关设有栅栏,朱文正见陈友谅带兵前来,令各壮士从栅栏中不断刺出长矛,迎头刺击。那陈友谅的兵也是厉害,竟赤手夺下长矛,继续向前进,谁知里面忽然换用铁戟刺出,当他们再奋手去夺时,全都一声惨号,痛得七颠八倒。

这铁戟有什么奥妙呢?原来它们都在火里烤过,只要用手去抓,手立即就会被灼烂。这样一来,陈友谅就没辙了,只好下令撤退。水关又平安无恙了。

陈友谅又分兵攻陷了吉安、临江,招降了李明道,杀了曾万中,擒住了刘齐、朱叔华和逍天麟,他带着他们来到南昌城下,对着城上的守兵喊道:“如果你们不投降的话,下场就是他们这样!”说着,就将他们全部斩首,然而,守兵见了,依然不为所动。

陈友谅又去攻官步、士步两个门,赵德胜日夜巡城,指挥士卒,忽然,不知从何处射来一只硬箭,正中赵德胜的腰眼,深达六寸。赵德胜咬牙拔出箭,强忍着剧痛感叹道:“我从军以来受过那么多伤,都没有这次这么厉害,我恐怕撑不下去了,只恨不能跟主公一起一统中原啊!”说到这里,猝然晕死过去,不久就溘然而逝。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赵德胜死后,将士们更加奋勇,越是这样,陈友谅就越攻不下,但他总不肯死心,整日地围住这城,以此来逼朱文正投降,真是呆鸟。朱文正假装归顺,却又暗地里命千户张子明,偷偷越过水关,去应天告急。

张子明扮成渔夫的样子,摇着渔船唱着渔歌混出了石头城,昼行夜止,半个月后,方才到达应天。到达应天后,张子明换了身衣服就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问他陈友谅的兵力如何?

张子明回答说:“陈友谅这次把所有兵力都带来了,不过现在也战死了不少。现在江水日益干涸,那些巨舰行驶起来非常不便,而且出世在外这么久,粮食也不够,只要抓紧时间出兵,想打败他也不难。”

朱元璋听了,说:“你先回去告诉朱文正,要他再坚守一个月,我当亲自带兵赶来支援。”

张子明领命而返,重又扮作渔夫,摇着船急急往回赶。没想到到了湖口,竟被陈友谅手下的巡逻兵给抓住了,并将他带到了陈友谅面前。

陈友谅问他:“你是谁?竟然这么大胆子?”

张子明说:“我是张子明,去应天求援的。”

陈友谅又问道:“朱元璋会来支援吗?”

张子明说:“马上就到了。”

陈友谅劝他说:“你要是想得到荣华富贵呢,就对朱文正说朱元璋没空,不会来支援的,让他速速投降!”

张子明听了张大眼睛说:“你不要骗我!”

陈友谅信誓旦旦地说:“决不骗你。”

张子明说:“你要是真不骗我,我就去说。”陈友谅于是派人将张子明押到城下,命他跟朱文正喊话。

只听张子明高声喊道:“朱元帅听着!张子明已经从应天回来了!主公让我告诉你,继续坚守此城,援军很快就到了!”陈友谅听到这话,气急败坏地就将张子明杀了。

朱元璋因南昌之围告急,飞速调回徐达等人,立即亲率二十万大军朝南昌进发。来到湖口,朱元璋先遣指挥戴德率两路军队占据泾江口和南湖嘴,将陈友谅的退路堵住。又传信给信州兵马,叫他们把守住武阳渡,以防陈友谅逃跑。安排就绪后,才驾船继续前进。

陈友谅围攻南昌,已经八十五天了。至此听闻朱元璋来援,于是撤围东下,到鄱阳湖迎战朱元璋。朱元璋从松门进入鄱阳湖,抵达康郎山,远远望见前面樯橹如云,战船林立,料定是陈友谅的军队。

朱元璋对众将说:“我看陈友谅的船首尾相连,气势虽然大,但不利于进退,要想破他,也不是难事。”

徐达在一旁问道:“莫非用火攻?”

朱元璋说:“我也这么想。”随即将舟师分成二十队,从四面围攻敌船,每艘船上载有火器和弓弩,朱元璋下令各将士先发火器,再放硬箭。众人依计而行,果然一战即胜,杀了敌军一千五百多人。徐达身先诸将,夺得了一艘大船。俞通海则顺着风向纵火,焚毁了敌船二十多艘,余将宋贵、陈兆先等人,亦相率死战。这时候,前后左右的敌船,多半被烧,连徐达所坐的大船也被延烧,徐达忙令士兵扑灭火势,然后继续奋力追杀陈友谅等人。朱元璋担心徐达有失,忙派人去救援,徐达得了援兵,越发觉得耀武扬威,更加奋勇杀敌。不料敌兵避开徐达,却反过来争先围攻朱元璋。

朱元璋见敌舟向他围聚过来,急忙鼓船督战,可船没走多远,就被搁浅了。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乘机而上,在他的一声令下,四面的汉兵,摇橹云集,把朱元璋重重围困起来。指挥程国胜、宋贵及陈兆先等人,忙率兵抵挡,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与他们拼了个你死我活,真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那张定边煞是勇悍,只管四面指挥,重重围裹。宋贵、陈兆先舍命护主,身中数十刀,当即死在了船上。朱元璋现在终于怕了。

这时,韩成对朱元璋说:“舍己为公,是为人臣子的责任,臣愿意为主公牺牲!请主公和臣将衣服换过来,这样主公就可以脱难了,臣也死得其所!”

朱元璋沉吟不答,韩成刚要劝他,只听见外面的呼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声势汹汹中,隐约还有杀啊降啊这类字眼。

急得韩成来不及等待,求着朱元璋说:“主公就听我的吧,否则同归于尽,有何意义?我若替主公去死,就可以保住主公一命,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朱元璋没办法,只好脱下衣服和头冠递给韩成。韩成换好衣服,戴上头冠,回头望着朱元璋说:“主公保重!韩成去了。”真是比易水送别还要悲壮。

朱元璋好不忍心,无奈事情迫切,而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有目送韩成去了。韩成登上船头,高声对陈友谅喊道:“陈友谅你听着!就因为你我两人,导致劳师动众,生灵涂炭,这又何苦?我今日让你威风,你不要再滥杀无辜了!你看着。”说完,只听扑通一声,韩成竟然跳入了江中。我有诗赞韩成:

荥阳诳楚愿焚身,

谁意明初又有人。

水火不情忠骨灭,

空留史笔纪贞臣。

韩成既死,陈友谅的攻势暂时缓了下来,只有张定边还不肯退兵。就在这时,张定边忽觉“飕”的一声,一支雕翎箭正向他的右额射来。张定边失声叫了出来:“完了!完了!”箭是谁射的呢?下章便知。

就这一章来说,安丰之行关系很大。南昌几乎失守,金陵几乎被袭都是因为它的发生,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军国大事不能有丝毫失策,否则代价巨大。陈友谅不攻应天、专攻南昌是他策略上的失误,但是六十万大军攻一座孤城,居然相持了八十多天还没拿下,这就说明陈友谅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鲁缟难穿的时候了。

最后,朱元璋和陈友谅二人的兴亡以鄱阳一战定胜负,所以这一章我尤其不敢草率,望读者诸君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