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十章 义救小明王

第十章 义救小明王

话说胡大海留守金华,耿再成留守处州,两处本是犄角相应,固若金汤。但金华、处州本来苗军就多,胡大海和耿再成又广招贤士,不分地域。苗人蒋英、刘震、李福等人归降了胡大海,李佑之、贺仁德等人则归降了耿再成。

胡大海和耿再成把他们全都置于麾下,尽管对他们一律优待,怎奈他们狼子野心,终于给胡大海和耿再成带来了杀身之祸。这里应该可以给那些滥收降士的人一个教训。

最开始,是蒋英和李福等人先谋变作乱,然后两人又和刘震商讨,刘震开始很不忍心,李福就对他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能顾及私情。”刘震这才答应一起叛变。

他们先和处州的苗将通信,让他们同时起兵,一面请胡大海到八咏楼下观看射击表演。胡大海不知是计,挺身而出。刚要上马,苗将锺矮子忽然跪在了马前,说是要揭发蒋英的罪状。胡大海还未来得及回答他,刚想回头问蒋英,不料被蒋英突然用铁锤击中了脑部,顿时脑浆迸裂,死于非命。

蒋英砍下胡大海的首级,胁迫胡大海的部下听他指挥。他还杀了胡大海的儿子胡关住及郎中王恺。典史李斌忙怀揣着省印跑到严州告急,李文忠急忙派出何世明、郭彦仁等人前往讨伐蒋英,张德济也从信州赶来。

这边正闹的起劲,那边又纷纷起来响应。李佑之、贺仁德等人先后接到了蒋英的书信,但一开始,他们并不敢轻举妄动,直到得知胡大海被杀,方才放心大胆地作起乱来。

耿再成当时正在和来客饮酒,听到兵变的消息后,他立刻调兵,调到的兵卒还未满二十人,李佑之等人已经杀了进来,耿再成大声呵斥他们:“大胆苗贼!我们哪里亏待过你们,你们竟敢造反?”话没说完,李佑之等人已经开始攒槊环刺,耿再成挥剑,连断数槊,只因贼众槊多,不胜防备,终被刺中多处,大骂而死。分省部事孙炎和知府王道同也一同遇害。耿再成之子耿天璧刚奉命去处州,征发苗兵,中途听到兵变的消息,急忙派人到李文忠那里请求支援,一面召集了耿再成的旧部就去替父报仇了。

这时的警报,早已传到应天,朱元璋痛心疾首地对刘伯温说:“金华和处州兵变,衢州恐怕也保不住了,这下如何是好?”

刘伯温说:“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用太担心,而且严州有李将军可以就近去支援,要制服他们绰绰有余,要是主公担心衢州,我愿意前去镇抚。并且此前因兵事纷繁迫促,以至母丧都没有时间回家安葬,此次前去,我也正好可以乘便回老家安葬母亲。”

朱元璋欣喜地说:“先生愿意前去,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当下就挑选了一些得力的将士让刘伯温带去,以便他差遣。

刘伯温日夜兼程赶到了衢州,守将夏毅忙出来迎接刘伯温入城,告诉他说衢州现在有许多流言在传,刘伯温说不用担心,接着他派兵驻守各处,发放榜文来安抚民众,果然,一个晚上后衢州的流言就平息了。

接着,刘伯温又给各属县发放文书,让他们不要庸人自扰,好好管辖县内的事务,各县很快也都相安无事。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刘伯温听说金华叛将蒋英等人已经战败并投奔了张士诚,处州叛将李佑之等人,亦被李文忠派去的部将和耿天璧杀死,便立刻派人给应天传去消息说,金华和处州的危机已经解了,随即就回乡葬母去了。朱元璋收到刘伯温的消息,又接到了李文忠的捷报,自然感到很欣慰,于是命李文忠为浙江行中书省左丞,总管严、衢、信、处各郡的军马。又令耿天璧继承父亲的官职,留守处州。后由李文忠出攻杭州,生擒蒋英等人,刺血以告祭胡大海,随后朱元璋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耿再成为高阳郡公。胡大海和耿再成的事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了。

且说刘伯温回乡葬母,在家为母亲守孝,方国珍也送来慰唁信,刘基回信答谢,顺便向方国珍宣示朱元璋的威德,劝他归附朱元璋。方国珍于是派人给应天送去贡品,答应归附。朱元璋很高兴,写信去慰问刘伯温说他辛苦了,并催促他早日回来。刘伯温至正二十二年春回乡葬母,到至正二十三年春复出。

那时朱元璋正打算亲自率兵去支援安丰,刘伯温当即进谏道:“陈友谅、张士诚对小明王正虎视眈眈,为主公着想,我们还是不要去插一脚了。”

朱元璋说:“可是小明王现在被围困,我们一向用的是龙凤年号,我不忍心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去。”刘伯温默不作声。

原来,刘伯温刚到应天的时候看见中书省设着御座,供奉着小明王韩林儿的虚位。每逢春秋佳节,自朱元璋以下,所有人都向御座行庆贺礼,只有刘伯温不行。他愤愤地说:“这种小人,供奉他做什么?”

至此,韩林儿住在亳州,被元军统帅察罕帖木儿打败,带着刘福通逃到安丰。张士诚又乘机痛打落水狗,率军十万围住了安丰城。刘福通打不过,就派人到应天来求援。刘伯温不打算救他们,所以劝朱元璋不要出兵,偏偏朱元璋不从,依然带着徐达、常遇春等人前去救援。

等他们赶到安丰,安丰已经失守,刘福通被杀,韩林儿在逃。张士诚的手下吕珍在城内和城外都筑起了栅栏,水陆连营。徐达等人将营地攻占,本准备乘胜追击,谁知一条宽宽的战濠在前面阻住了他们的去路,徐达等人一时过不去,后面偏偏吕珍又分成左右两支队伍包围过来,把徐达等人困在了中间。

幸亏常遇春率军来救急,三战三胜,这才将吕珍逼走。徐达等人又追了一程,吕珍半路得到庐州左君弼的援军,翻身再战,可还是被徐达和常遇春杀退了。

朱元璋命徐达等人继续进攻庐州,自己则率兵去找韩林儿。找到之后他将韩林儿送回了滁阳,自己则返回应天。可就为了一个韩林儿,朱元璋险些把龙盘虎踞的都城金陵给丢了。

幸亏陈友谅没那么聪明,只派了五六十万大军去攻打南昌而不是应天,这才让朱元璋有机会从容布置,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进行最后的决战。这件事说来话长,我就从头至尾讲述一遍,因为鄱阳湖之战,实在事关重大。

这陈友谅因为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小,悲愤交加,想跟朱元璋来个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于是他造了很多很大的战船,每艘船有三层,每层高到上面的人跟下面的人说话都听不见。每艘船上又有各种房间,中间还能骑马经过。但是行兵打仗靠的是灵活运用,况且水战又不是海战,造那么大的船能干什么用呢?

陈友谅可不管,他造好船之后就带着文武百官和家属,及所有的六十万士兵下江东去找朱元璋决战。孤注一掷,真是呆鸟。到了南昌,陈友谅便把各船停住,准备攻城。

守城主帅朱文正听闻陈友谅倾国而来,急忙命邓愈守抚州门,赵德胜守官步、士步、桥步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等人守琉璃、澹台两门,自率精锐二千人,负责往来策应。陈友谅亲自督兵猛扑抚州门,士兵们将斗笠大的盾牌举在头顶开始凿城墙。

没多久,只听见轰隆一声,城墙竟坍塌下来二十多丈。众兵士正准备涌入城内,忽见里面铳声迭发,射出许多火星,熊熊炎炎。闪烁如电,稍被碰着,不是焦头,就是烂额,众兵见了,急忙用盾牌遮挡,哪知盾牌是竹子做的,遇火尤其容易燃烧。众人大多都怕死,只好纷纷向后退去。邓愈随即命人把栅栏再竖起来,可还没等栅栏竖好,陈友谅的人又攻了上来,两下接战,不得不血肉相搏。

正在危急的关头,朱文正督促诸将来援。邓愈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指挥筑墙。陈友谅几次三番地攻了上来,又都被杀了回去。等到城墙修筑完毕,城内城外的尸体,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朱文正手下的猛将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许珪和朱潜等人全都战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