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徐元帅北伐
却说在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那是他的妻子刘氏住的地方。
张士诚战败回来后,曾问刘氏道:“我要是战死了,你们怎么办?”
刘氏说:“夫君不必过于担心,臣妾决不会负夫君的!”
等到平江沦陷,刘氏就命乳母金氏,将自己的两名幼子抱出来,并将所有小妾和侍女赶到齐云楼上,然后令养子张辰保,在楼下放上柴薪,点起火来。霎时间,烈焰冲天,把一座高楼烧成了灰烬;所有的小妾、侍女全部命丧火海,随后,刘氏也悬梁自尽。自己死就算了,何必拉那么多无辜的人陪葬。
张士诚独自一人坐在屋里,左右逃的逃,跑的跑,所剩无几。徐达入城后,派降将李伯昇前去劝张士诚投降。李伯昇径直来到张士诚的屋前,敲了很久门,都没有人应答,无奈之下,李伯昇只好破门而入,只见张士诚身穿龙袍,两脚悬空,已经吊在房梁上了。李伯昇忙令降将赵世雄解开绳子,救下张士诚,张士诚竟然又缓缓苏醒了过来。
这时潘元绍也赶来了,他再三开导张士诚,张士诚也无动于衷,始终都闭着眼睛,一言不发。于是潘元绍只好命人用旧盾载上张士诚,将他抬出葑门,亲自用船将他送去应天。然而,就是在送往应天的路上,张士诚不说话,也不吃东西,奄奄一息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到了龙江,张士诚仍然坚持躺在床上,死活不起来。众兵只好又将张士诚抬到中书省,李善长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归顺。不料,张士诚竟出言不逊,惹恼了李善长,李善长禀报朱元璋,想杀了他算了。朱元璋还想保住他的性命,谁知张士诚乘人不备,又上吊自杀了,这次他没能再活过来。
张士诚元至正十三年起兵,二十四年自封吴王,二十七年缢死金陵,死后由朱元璋给予棺木殓葬。投降的将士一概不予追究,只有叛徒熊天瑞被斩首示众。
至此,吴会全都平定,朱元璋改平江为苏州府,随后又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其余诸将也全都被加官封爵不等。
在平江还没攻下的时候,朱元璋曾派遣廖永忠到滁州迎接韩林儿回应天,众人都同意韩林儿回来之后仍做皇帝,唯独刘伯温不答应。不久听说韩林儿竟在瓜步暴病身亡,有的说是刘伯温秘密禀告朱元璋,令廖永忠弄翻韩林儿的船,致使韩林儿溺水身亡,是真是假也无从证实,但韩林儿本就不足以当皇帝,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朱元璋替韩林儿办了葬礼,然后除去龙凤年号,改为吴元年,设立宗庙社稷,建筑宫室,修订乐律,规定科举。等到攻下平江,江东大定后,朱元璋决定分道出师,一面用主要兵力攻打中原,一面遣偏师平定南方。又是双管齐下。
自从元朝丞相脱脱,贬死在云南后,河北一带多半失陷,幸亏察罕帖木儿在关陕起兵,转战大河南北,平定了山西、河北、山东,收复了汴梁,盗匪几乎被荡空。朱元璋曾派人送信给察罕帖木儿,想跟他通好,察罕帖木儿竟将使臣扣留了下来,只回了一封信给朱元璋。
后来察罕帖木儿被降将田丰所杀,元朝廷于是就让察罕帖木儿的养子王保保代理军务。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他率军复仇,擒杀田丰,又送还了朱元璋的信使,并致书朱元璋,劝他归降元朝廷。元朝廷也派遣尚书张昶,航海来到庆元,封朱元璋为江西平章,朱元璋没有接受。
扩廓帖木儿智勇双全,毫不逊色于他父亲,唯与河南平章孛罗帖木儿,屡次交战,牵动宫中。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和扩廓帖木儿的关系一向不错,就让他去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得知后,当即起兵造反,驱逐了太子,幽禁了二皇后奇氏。多亏威顺王和尚,私底下指使勇士,刺死了孛罗帖木儿,方才解除了危机。
扩廓帖木儿送太子回朝,被封为河南王,总管各路兵马,并代太子出师江南。不料关中四将军,抗命不服,这四将军都是谁呢?
原来,他们一个叫李思齐,一个叫张良弼,一个叫孔兴,一个叫脱列伯,四个人联盟起来推选李思齐为盟主,拒绝了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怒不可遏,就和李思齐等人力争,双方相持了好几年,元朝廷屡次派人去和解,都没有成功。后来元顺帝又特意下诏,令扩廓帖木儿专管江淮的军事。
但扩廓帖木儿一心想平定关中,然后南下,这样一来元顺帝就不高兴了。加上太子回朝的时候,曾跟扩廓帖木儿密谋内禅,遭到了扩廓帖木儿的拒绝,太子因此对他也怀恨在心。父子俩虽然心思各异,但都忌恨扩廓帖木儿,于是就削了他的官职,还夺了他的兵权,改由太子统帅各军。这不是专门防着扩廓帖木儿造反嘛,扩廓帖木儿年轻好胜,怎么肯受这种屈辱,卸甲归田呢?当下就占据了太原,抗旨不从。元顺帝正打算调兵讨伐他呢,哪里知道应天那边,已经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向北进发了。朱元璋还迅速传送檄文给齐、鲁、河、洛、燕、蓟、秦、晋,说:
自宋祚倾移,元主中国,此岂人力?实乃天授。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夫君人者斯民之主,朝廷者天下之本,礼义者御世之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及其后世,荒淫失道,加以宰相擅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也。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济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悯!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阻兵据险,互相吞噬,皆非人民之主也。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淝、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日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伐,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人民未知,反为我仇,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尔民其听之!
先前朱元璋和众将商议北伐事宜的时候,常遇春说应直捣元都,朱元璋不以为然,说应该先拿下山东,然后攻入河南,进军潼关,再去打元都,这样敌军势单力孤,自然容易攻破。接着再西向云中、太原,进入关、陇,最后一统中原。先断其手足,再取其元首,的确是妙。众人全都点头称好,随即由徐达、常遇春带领重兵向山东进发。
接着朱元璋又分出三路大军,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桢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淮各路的军队讨伐方国珍;另一路由胡廷美担任征南将军(廷美即廷瑞,他为了避开朱元璋的字,所以改“瑞”为“美”),何文辉为副将军,率军攻打福建;第三路作为一路偏师,由平章杨璟,左丞相周德兴、张彬,率领武昌、荆州、潭、岳等地方军由湖广向广西进发,由原来的两路大军分出四路。至于四路大军的战况,我因不能同时叙述,只好依着战胜的次序,陆续写来。
方国珍本一向和应天交好,常常派使臣进贡些东西,等到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相互角逐的时候,他却乘机攻城略地,抢占地盘,占据了濒海的几个郡县。朱元璋派博士夏煜和杨宪去向方国珍问罪,方国珍回答起来,支支吾吾,闪烁其词。朱元璋恨他反复无常,于是进兵温州,方国珍迫不得已,只好又派人来谢罪,还谎称攻下杭州后,就立马缴纳土地和粮食。然而,杭州平定后,方国珍依然将所得土地据为己有,朱元璋谴书责问他,并向他征贡粮二十万石,方国珍对此置之不理。而后汤和、吴桢奉命南征,用舟师出绍兴,乘晚上涨潮的时候,进入曹娥江,直至余姚,守吏李枢归降,再分兵攻打上虞,上虞也不战而降,最后围攻庆元。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