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太监刘瑾
却说弘治八年以后,孝宗治国理政逐渐懈怠,临朝听政日渐散漫,太监杨鹏、李广朋比为奸,一心忽悠孝宗,李广还用修炼成仙的妖言糊弄和怂恿孝宗,害得聪明睿智的孝宗居然开始迷信神佛,竟找来江湖术士研究符箓法术这些东西。
大学士徐溥,内阁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都劝孝宗不要沉迷于此,还引用了唐宪宗、宋徽宗的故事告诫孝宗,孝宗虽然表面上嘉奖了他们,但心里还是宠信着李广,始终不见有什么改变,李广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徐溥因为过度忧愤,眼睛出了毛病,三次上奏请求辞官,孝宗才让他回去。
当时鞑靼的小王子等人又来入侵边境,前兵部尚书王越已经被贬谪几年了,这次他暗中贿赂李广,请他向孝宗保荐自己,孝宗于是让王越继续担任三边总制,而王越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王越率领大军来到贺兰山,攻破了小王子的军营,缴获战利品不计其数,王越被加封少保衔。李广因为举荐有功,也获得了重赏。
后来李广又劝孝宗在万岁山上建一个毓秀亭。亭子建成不久,幼公主忽然夭折,接着清宁宫起火。清宁宫是太皇太后的居所,司天监上奏说都是因为建毓秀亭犯了忌讳,所以才会起火。
太皇太后大怒:“今天李广,明天李广,天天都是李广!果然闹出祸事来了。李广不死,我看后患无穷!”这句话传到李广耳中,他不禁心惊胆战了起来,暗想:“这下坏了,得罪了太皇太后,还有什么活路?不如早点死了!”于是悄悄回到家中,喝了一杯毒酒,睡在床上死了。
孝宗听说李广暴毙,还感到很惋惜,后来想到李广有些道行,说不定是升仙了呢?他家中总有一些奇书吧?何不找来看一看。堂堂天子居然会想这些,由此可知李广对孝宗的盅惑有多深。
孝宗当下命人到李广家里搜索书籍,没多久太监就带着书回来复命。
孝宗大喜,立刻打开来看,原来里面并没有写修炼的方法,而是出入往来的账目。只见里面写着,某日某文官馈赠黄米若干石,某日某武官馈赠白米若干石……孝宗略微估计了一下,黄米白米加起来居然有几千万之多,不禁感到诧异起来,于是就质问左右:“李广一家有多少张嘴吃饭?竟然能吃这么多黄米、白米?我听说李广家的地方不大,这么多黄米、白米怎么储存?”
左右太监强忍住笑,告诉孝宗说:“万岁爷有所不知,黄米、白米是李广的暗语,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就是白银。”
孝宗一听,不觉大怒道:“原来如此!李广竟敢瞒着朕私底下收受贿赂,文武百官更无耻!真是可恶至极!”当即就给刑部下令,让法司对照李广账簿上的名字一个个审问。
李广当时声势显赫,没贿赂过他的大臣还真是一个都没有。现在听到这消息,大臣们自然都急了,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一起去找寿宁侯张鹤龄。大臣们黑压压地跪了一地,求张鹤龄帮忙求情。张鹤龄起初不答应,无奈众人都跪着不起来,最后也只好答应了。送走各位官员后,张鹤龄赶忙来到大内,托张皇后从旁劝解。
张皇后委婉地劝了孝宗很久,这件事才这么算了。
从这以后,孝宗终于开始觉悟了,又重新远离佞臣,亲近贤良。
三边总制王越被言官再三弹劾,最后忧虑而死。孝宗让前两广总督秦纮代替了王越的职务。秦纮上任后,勤练兵,重申军令,军中士气大振。孝宗接着任用了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马文升在这些人中是最老成持重的,所说的话都关乎民生大计。刘大夏曾做过户部侍郎,因为治河有方,功绩显赫。当时他还是两广总督,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后,朝廷一再催促他才来上任。孝宗问他为何迟迟不上任?
刘大夏叩头说:“臣年老体弱,看见天下百姓穷苦困顿,国库空虚,怕自己难以担此大任,所以一再推辞,想让陛下另选人才。”
孝宗说:“祖宗开国以来,赋税征收都有明确规定啊,天下怎么会这么穷呢?”
刘大夏说:“陛下以为制度有用,其实并不是这样,臣在两广任职的时候,每年都看见广西征收铎木,广东征收香药,数以万计。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孝宗又问:“那士兵们的生活怎么样呢?”
刘大夏说:“和百姓一样穷。”
孝宗说:“平时有日粮,外出有月粮,怎么会穷?”
刘大夏说:“将帅们要克扣一半,哪能不穷!”
孝宗叹息着说:“朕在位十五六年,都不知道军民这么穷困,朕是怎么做的天子啊!”随即下诏禁止供献,并追究将帅克扣军饷的情况。
后来普安苗族妇女米鲁作乱,被南京户部尚书王轼格杀。琼州黎人符南蛇聚众谋逆,孝宗采用户部主事冯颙的计策,悬赏符南蛇的人头,半年后成功平定了叛乱。
孝宗专心于政务,经常和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讨论某事的利害,三人也竭尽所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碰到大事需要商量的时候,孝宗就屏去左右,和三人促膝长谈,旁人虽然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但经常听见孝宗称赞三人。
当时有首歌谣是这么唱的:“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左都御史戴珊也很有才学,小王子、火筛等人入侵大同时,太监苗逵因为贪功,请求带兵出师。
孝宗本想准奏,刘健等人却坚决不肯,孝宗无法决定,就找来刘大夏和戴珊问他们怎么办,刘大夏也不支持孝宗出师。
孝宗问他说:“太宗时期就经常出塞征战,为什么现在不行?”
刘大夏说:“陛下英明神武,不亚于太宗,但是现在将士们的水准远不如以前。当时淇国公邱福随便带十万雄师就扫清了沙漠,但现在来看,守才是上策,战是下策。”戴珊也赞成刘大夏。
孝宗听了爽快地说:“若不是你们两人的话,朕几乎误了大事。”
后来戴珊因为年老多病想辞官回乡,孝宗不许,刘大夏替戴珊求情,孝宗说:“你代他来申请,想必是受他的委托。这就像主人挽留客人一样,主人情真意切的话,客人都会勉为其难地留下来呀!戴卿难道丝毫不念朕的情意吗?”刘大夏随即将孝宗的话转告给了戴珊。戴珊听后感动得哭着说:“陛下如此待我,戴珊就死在这官位上了。”
弘治十八年,户部主事李梦阳上书针砭时弊,还提到了外戚寿宁侯张鹤龄,可以说是直言不讳。张鹤龄得知后立即上奏为自己辩解,并摘取了李梦阳奏折中的几句话反过来诬陷李梦阳,说他罪该处斩。孝宗没有答复。后来因为皇后的母亲金夫人来宫里哭诉,孝宗不得已,只好将李梦阳关进监狱。可金夫人还不罢休,又闹着要加刑,孝宗终于动怒,桌子一推就进内室去了。
接着孝宗将李梦阳官复原职,只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天,孝宗邀请金夫人游南宫,并让张皇后和她两个弟弟也随行,其中一个就是张鹤龄。宫宴吃到一半时,金夫人和张皇后都进内室更衣去了,孝宗便单独召见了张鹤龄。两人密谈了一会儿,左右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只是远远看见张鹤龄脱下官帽叩头,大概是被孝宗批评了所以在谢罪。
自那以后,张鹤龄兄弟俩的行为就收敛了很多。
孝宗又召来刘大夏议事,议完后,问刘大夏说:“最近外面的风声如何?”
刘大夏说:“陛下释放李梦阳一事,他们都在夸陛下英明!”
孝宗说:“朕怎么能滥杀忠臣,反过来满足了小人的愿望呢!”
刘大夏说:“陛下此举,真有些像尧帝和舜帝。”
孝宗和张皇后也始终恩爱如初,没有别的宠妃。张皇后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朱厚照,小的叫朱厚炜,朱厚照在弘治五年被立为太子,朱厚炜被封为蔚王,可惜三岁的时候夭折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