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一代儒将王守仁
却说王守仁到了临江,与知府戴德孺接谈,戴德孺问他有什么计划,王守仁说:“这里靠近大江,而且接近省会,易攻难守。不如速速前往吉安,还可以来得及整顿一下防守,好抵御叛党。”
戴德孺又问:“您通晓军情,料事如神,那朱宸濠下一步会怎么走呢?”
王守仁回答:“从朱宸濠一方来看,有上、中、下三策:出其不意地直扑京城是上策。中策是绕到南京,到时候大江南北必定深受其害。下策是专守南昌,不越雷池一步。到时候大军一到,他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戴德孺听了佩服不已。
王守仁立即转赴吉安,和知府伍文定商议战守的事宜。
王守仁说:“贼人如果从长江顺流东下,南京一定保不住。我已经订好了计划,让他不敢东下。十天之后,各军就可以调集起来了,到时候可战可守,就不足为虑了。”
伍文定说:“宁王暴虐无道,久失人心,哪里能成大事?只要我们集结好了,不怕打不过他。”
王守仁点点头,又说:“现在大战在即,必须备好足够的粮食和兵器,船只也要准备好,到时候才不至于仓皇失措。”
伍文定说:“您说得很对,在下虽然不才,也愿意效犬马之劳。”
王守仁非常高兴,立即开始筹备,并派人向各府州投递檄文,大意是说:“朝廷早知道宁王要谋逆,已经派遣都督许泰率四万京军南下,两湖都御史秦金、两广都御史杨旦以及都御史共十六万人将一起赶赴南昌。大军经到之处,当地府司要提供军粮,不得有误。”
檄文传出去后,很快就传到了朱宸濠耳朵里,他信以为真,果然只紧紧守住南昌,不敢妄动。
李士实与刘养正两人天天怂恿朱宸濠,让他早日攻打南京,朱宸濠正要心动的时候,探子忽然上交了一份用蜡封起来的信,朱宸濠忙打开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原来蜡书是巡抚南赣王守仁写给李士实,刘养正两人的,上面说:“二位有心归顺朝廷,王某非常钦佩。现在已经调集各兵驻守要害,专等着朱宸濠东来,以便拿下。请二位多多怂恿,让他早一天东来,我们就能早一天歼灭,将来论功行赏,二位就立了大功啊!”
这封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王守仁的反间计,偏偏朱宸濠以为李士实和刘养正真的私通了王守仁,于是暗地里将信藏了起来,从此以后他们的话再也不肯轻信了,李士实和刘养正也无可奈何,只好暗自叹息。
朱宸濠坚守南昌十多天,也不见有大军到来,方才知道中了王守仁的诡计,后悔得要死,忙请来李士实、刘养正商议。两人还是劝朱宸濠赶快东行,朱宸濠于是留下宜春郡王拱樤留守南昌,自己率李士实、刘养正、闵廿四、吴十三等人兵分五路从鄱阳湖南下。虽然只有六万大军却号称十万。刘吉为监军,王纶为参赞,指挥葛江为都督,朱宸濠把所有的妃子、儿子、侍从等人全部都带上了。
船来到安庆,朱宸濠正要招守吏出来投降,却突然听到城头一声鼓响,城墙上顿时旗帜飞扬,刀光闪烁。只见一片刀光剑影中露出三员大将,一个是都督佥事杨锐,一个是知府张文锦,一个是指挥崔文,都是满身甲胄,显得精神奕奕。
三人一齐大喊:“你从哪里来!”
朱宸濠也大声回答说:“本藩王奉太后密旨,亲自讨贼,并非造反!倘若你们快快出城投降,我可以免你们一死!”
知府张文锦说:“我奉皇上的命令守土安民,不像你这反贼横行霸道,你要是知道错了,就早点束手就擒,我们还能替你求情。要是再执迷不悟,到时候身首异处,被灭九族,你不要后悔!”
朱宸濠闻言大怒,当即下令攻城。
城上也立刻箭如雨下,把冲在前面的士兵射倒了不少,连朱宸濠的盔缨也中了一箭,险些射破脑袋。朱宸濠吃了一惊,下令暂时后退。第二天再次进攻,城池还是坚固如初,朱宸濠从早打到晚,一点儿便宜也讨不到,只好回去。接下来几天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浙江留守太监毕贞也起兵呼应朱宸濠,派佥事潘鹏到安庆助朱宸濠攻城。潘鹏是安庆人,派城内的家属送信给崔文。崔文愤怒地撕碎来信,拔出剑握在手里,一把就将来人砍成了两段,接着砍下来人首级,掷出城外。
朱宸濠命潘鹏来到城下和崔文喊话,崔文说:“你吃的是皇上给的俸禄,受的是君恩,为什么甘心做贼?你不配跟我谈话!”
说完,崔文将来人的尸首剁成几截,一块一块地投到城下,并说:“叛党请看!这就是你的榜样!”
潘鹏又怒又气,一只手指着崔文,竟说不出话来。崔文在城上弯弓搭箭要射潘鹏,潘鹏慌忙走掉了。
城墙上还绑着数十人,张文锦亲自将他们监斩,并大声告诉城下的士兵:“你们都是朝廷的人!朝廷待你们不薄,为什么要为叛贼效力?要知道这是大逆不道,是要灭九族的!看看!这些就是叛贼潘鹏的家属,今天要为潘鹏受罪了!”说完,张文锦喝令左右,把潘鹏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幼,全部一刀一个斩首示众。
朱宸濠的士兵见此情景都有些后悔和害怕了起来,只有潘鹏异常悲愤,请朱宸濠一定要攻下此城为他报仇。只可惜张文锦等人齐心协力,随机应变,朱宸濠再怎么折腾也没办法攻破。
他不禁愁叹说:“这么小一座安庆城都攻不进去,还想什么金陵!”
这时的王守仁在吉安也已经征集好各军准备出发。临江知府戴德孺,袁州知府徐琏,赣州知府邢珣,端州通判胡尧元、童琦,推官王暐、徐文英,新淦知县李美,太和知县李楫,宁都知县王天与,万安知县王冕等人都来会师,一共八万人,全听王守仁的号令,一起进军丰城。
王守仁召集众官员开会,王暐提议说:“听说现在宁王攻安庆很久都没能拿下,士气一定不高。我们若率大军前往支援,和安庆的守兵前后夹攻,一定能抓住宁王。宁王一败,南昌就能不战而破了。”这是常用的行军之道。
王守仁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试想,我军想救安庆的话,必定要越过南昌,这其中困难重重。而且朱宸濠在江上的势力和我们不相上下,我们未必能一举取胜。安庆城的守卫就算再疲惫,也还能自保,但是不足以支援我们,到时候南昌的叛党出现在我军后面,阻断我们的饷道,南康、九江的叛党又合力偷袭我军,我军不就腹背受敌吗?我的意见是,不如直接攻打南昌。”
王暐又问:“宁王谋划了十多天才出兵,南昌是他的根据地,守备一定很严。我军进攻南昌恐怕不容易啊!安庆被围困了那么久,更容易失陷,就怕到时候南昌还没拿下,安庆就已经被攻破了。”
王守仁微笑着说:“你太重视这个反贼了。他迟迟不发兵其实是中了我的计,一直在徘徊。直到他知道以后,才气愤地带着大部分人马出发,现在精锐他都已经带走,留在南昌的兵力一定不怎么强。我军刚刚集结,气势正锐,不难攻破南昌。宁王听说南昌告急肯定会回来自救,到时安庆自然可以解围了。等他到了南昌,我们已经把南昌夺下,叛党自然气短,到时候首尾都被我军牵制,还担心抓不住他吗?”王暐等人听到这里才心悦诚服,众官员也纷纷表示赞成。
王守仁将全军分为十三个哨,每哨大概三千多人。伍文定为先锋,王守仁让他将九哨作为正兵,四哨作为游兵,正兵专门负责攻击,游兵往来策应。正在嘱咐的时候,忽然有骑兵进来报告说,宁王曾在南昌城南设置了伏兵。王守仁只说:“知道了。”布置从容,丝毫不急。王守仁召知县刘守绪入内说:“朱宸濠虽然预设了伏兵,但我估计不过几千人,我给你五千骑兵,趁夜出发从小路袭击,不信他们不中计。”刘守绪领命而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