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六十四章 义子赵文华 > 第2节

第六十四章 义子赵文华 第2节

赵文华气坏了,立刻上书弹劾张经,说张经的才能足以平定倭寇,但他和很多倭寇都是同乡,所以徇私,故意拖延发兵的时间,延误战机。

奏折才刚发出去,张经已经调齐了永顺、保靖的兵马分头并进,倭寇正和卢镗交战呢,张经水陆夹攻,在石塘湾将倭寇杀败,倭寇向北逃去平望,又碰上总兵俞大猷,众人勉强对战,不到半个时辰,倭寇又死伤了一半人,情急之下,他们只好掉头直奔王江泾,不料途中又碰上两路大军。一路是永顺的兵马,由宣慰使彭冀南带领;一路是保靖的兵马,由宣慰使彭荩臣带领。这两支生力军前后夹击剩下的倭寇,逼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部去了鬼门关。还有一些没死的窜回了柘林。

四路得胜的大军一齐追杀到了柘林,开始纵火逼倭寇出来。倭寇已经先备好了小舟,等火势一起,他们就进了小舟飞快地逃走了。这次胜仗,斩杀倭寇无数,自出师以来,算得上是一次大战功了。

张经高兴地给朝廷发去捷报,世宗先是接到赵文华弹劾张经的奏折,正要派人捉拿张经时,张经发来的捷报却到了,紧接着是赵文华发来的捷报,和张经的捷报内容完全不同。赵文华说,狼士兵到了以后,张经下令不许出战,是臣赵文华和胡宗宪督师出战,这才取得了胜利。世宗看着这两封内容迥异的奏折,不禁大伤脑筋,只好又召来严相询问。

严嵩和赵文华是什么关系,和张经又是什么关系,难道他会不帮自己的义子去帮一个外人?世宗当下派人抓捕了张经、李天宠、汤克宽等人,到了京城后,任张经怎么解释世宗都不肯相信,坚持说他诬陷功臣,下旨将几人全部处死。

严嵩又把杨继盛给牵扯了进去。于是张经、李天宠、汤克宽和杨继盛等九人全部含冤死在西市。

张经被捕后,世宗改任周珫,李天宠一职就给了胡宗宪。不久,周珫辞官,南京户部侍郎杨宜顶替了总督一职。杨宜不想重蹈张经的覆辙,凡事都去请教赵文华,赵文华自然越来越嚣张。但狼士兵只服张经,不服赵文华和杨宜等人,所以他们不再受赵文华约束,四处骚扰百姓。

倭寇知道内情后再次集结在柘林,分头进犯了浙东、浙西、安徽等地,从宁国、太平折入南京,入侵的范围长达几千里地,杀害的百姓有四千多人。

应天巡抚曹邦辅出兵围剿,和倭寇相遇,佥事董邦政怒杀倭寇十几人。曹邦辅下令猛攻,倭寇被官兵追到杨家桥,四面被围。官兵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所有柘林来的倭寇被杀得一个不留。赵文华听说倭寇已经被包围了,连忙赶去抢曹邦辅的功劳,谁知当他赶到杨家桥的时候,倭寇已经全数被歼灭,曹邦辅也已经向朝廷报功了。

赵文华气得不得了,就挑选了四千浙江兵,准备和胡宗宪一起进军柘林倭寇的老巢,一面约曹邦辅助攻。江南兵分成三道,浙江兵分成四道。到了松江,赵文华听说柘林的倭寇已经占据了陶家港,就在砖桥安营扎寨。倭寇派精锐偷袭了浙江兵,赵文华打不过,只好退走。江南兵也中了敌军的埋伏,死了两百多人。可赵文华却将战败的责任推给曹邦辅和佥事曹邦政,说是他们两人延误军机,所以才导致围剿失败。

世宗又要下旨捉拿曹邦辅。给事中孙濬、夏栻等人力劝世宗说:“曹邦辅做事脚踏实地,为人忠心耿耿,之前杨家桥一役,他将倭寇全部歼灭,战功赫赫。这次拖延了时间肯定有别的原因。赵文华明显是将责任推给曹邦辅。”世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让赵文华秉公处理。

赵文华自知倭寇难以平定,于是就上奏请求回朝,世宗准奏。赵文华回到京城后,又说杨宜、曹邦辅等人没有能力剿灭倭寇,只有胡宗宪可以胜任,世宗随即将杨宜免职,曹邦辅贬去戍边,又将胡宗宪提拔为兵部侍郎,总督东南军务。

没多久,东南战败的消息传来,世宗开始怀疑赵文华捏造军情,屡次诘问严嵩,严嵩每次都找理由蒙混过去了。赵文华知道后也很惊慌,竟又想了一个办法,把战败的责任推到吏部尚书李默的身上。赵文华告诉世宗,李默和张经是同乡,想替张经报复,派出去的将士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所以东南军才会战败。世宗半信半疑。

正在这时,李默出了一道试题,试题中有“汉武征四夷,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晚节不终”等话。赵文华抓住时机,立即上奏弹劾李默诽谤朝廷,并将试题一并呈送上去。世宗阅毕,当即降旨,将李默褫职处死。

赵文华回京以后,先是带着珍宝去严府请安。见到严嵩和严世蕃父子,赵文华立即向他们献上了几件奇珍异宝,严嵩自然心里高兴。随后,赵文华又进内室叩见严嵩的妻子欧阳氏,向她献上珍珠、翡翠和宝玉,还口口声声地称呼欧阳氏为母亲,说了无数感激的话。

女人最喜爱珍宝,也最喜欢别人奉承,此时,欧阳氏看着义子赵文华,觉得他比亲生儿子严世蕃还要好上几倍,真是让人喜上加喜。

这时候,严嵩正好从外面进来,赵文华忙抢先一步起来迎接,腰间的佩带都随着飘舞起来,好像也在迎接严嵩一样。

严嵩就座后,和赵文华又谈了一会儿,欧阳氏忽然插嘴说:“相公老了,所以记性也不好了呢。”严嵩忙问自己忘记什么了?

欧阳氏微笑着指着赵文华的腰带说:“我儿这样为国操劳,四处奔波,还用着这样的腰带,相公难道不能替他换副新的吗?”

严嵩用手拈着胡须慢慢地说:“老夫正在筹划这事呢,夫人不必着急。”

赵文华一听,急忙跪下拜了一拜说:“难得义父义母如此厚恩,设法为孩儿升官,孩儿感激万分,都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好了!”

严嵩随口说道:“这也没什么难的。”欧阳氏又亲自起身去扶赵文华,赵文华喜出望外,更是接连磕了好几个响头才起来。

严嵩接着赐宴,令赵文华留下一起享用,义父和义母坐在上座,赵文华坐在左侧,严世蕃坐在右侧,喝到很晚才回去。

没过几天,李默就冤死了,严嵩很得意,特地告诉世宗赵文华有多忠诚。世宗于是提拔赵文华为工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少保。赵文华大喜过望,忙去叩谢严嵩。

严嵩对赵文华说:“我看皇上还是有些怀疑你,不过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答应提拔你,你必须想个办法讨到皇上的喜欢,这爵位才能保得住呀!”

赵文华叩了一个头说:“请义父赐教。”

严嵩捻着胡须说:“依我看,不如再去视察一次军情。”

赵文华说:“听说兵部已经决定派侍郎沈良才去了,怎么办才好呢?”

严嵩笑着说:“圣旨都能修改,兵部的决议算得了什么!你主动请缨就可以了,我再替你说几句话,保管是你去视察。”

赵文华大喜,回去后立即上奏自荐。严嵩又跟世宗说沈良才不能担此重任,不如仍然派赵文华去,江南人民也很感念赵文华,都伸长了脖子盼望着呢!

世宗于是命赵文华兼右副都御史,提督浙江和福建的军务,再次下江南。真是:

黜陟权由奸相操,

居然贼子得荣褒。

试看献媚低头日,

走狗宁堪服战袍。

倭寇与海盗勾结,屡次进犯江浙,自然要打击。朱绔、王忬都是良将,原本足以剿灭倭寇,结果却因遭人诬陷,先后被去职,致使王忬饮恨自尽。张经虽然骄傲自大,但是能力也不小,不然王江泾一役也不能称为第一胜仗。赵文华是什么人?竟敢冒功领赏?先是诬陷张经,接着将罪责推给曹邦辅,回朝以后又陷害李默,种种行为都有严嵩的影子在。严嵩是赵文华的义父,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儿,两人臭味相投,难怪做出这种行径。小人最会的就是谄媚,赵文华甚至奉承严嵩的妻子欧阳氏,利用妇人来为自己谋取官职,他难道不会感到汗颜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