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六十四章 义子赵文华

第六十四章 义子赵文华

却说杨继盛的妻子张氏本是个知书达礼的妇人,之前劝阻杨继盛不要弹劾严嵩,杨继盛不听,终于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世宗本来不想杀杨继盛,只因严嵩从旁陷害,将杨继盛扯进张经一案,世宗才决定将他一同处斩。张氏知道后焦急不已,最后竟想出了代丈夫一死的办法,于是立即起草奏章说:

臣夫谏阻马市,预伐仇鸾,曾蒙圣上薄谪,旋因鸾败,首赐湔雪,一岁四迁,臣夫衔恩图报,误闻市井之语,尚狃书生之见,妄有陈说,荷上不即加戮,俾从吏议,杖后入狱,割肉二斤,断筋二条,日夜笼箍,备诸苦楚,两经奏谳,并沐宽恩,今忽阑入张经疏尾,奉旨处决,臣仰惟圣德,昆虫草木,皆欲得所,岂惜一回宸顾,下逮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生一日,必能执戈矛,御魑魅,为疆场效命之鬼,以报陛下。与沈束妻张氏一疏,前后相应,但沈束尚得全生,杨继盛竟致毕命,是亦有幸有不幸耳。

杨继盛入狱的时候,有人曾送给他一副蟒蛇胆,说是可以解血毒。杨继盛却婉言谢绝道:“椒山自己有肝胆,不需要此物。”椒山是杨继盛的别号。

后经无数次杖打,杨继盛几乎体无完肤,两条大腿上的碎肉一片一片坠下来,而且伤到了筋骨,越拉越痛。杨继盛咬紧牙根,竟然用手将腐肉挖去,又把饭碗打碎,用碎瓷片割断了大腿上的两条大腿筋。这种痛楚真是让人不忍心听也不忍心看。

所以张氏在奏折中将这件事写了上去,希望世宗能够饶了杨继盛,放他回来。只是张氏没办法亲自递上奏折,只好托人代呈,然而严嵩又怎么会放任这封奏折流入西宫呢?结果张氏的一片苦心仍然白费,杨继盛最后还是含冤而死。

但兵部侍郎张经等人是如何被赵文华陷害的呢?

中国沿海向来有倭寇出没。从前太祖曾设防倭卫所控制海滨,成祖也屡次出兵,所以倭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进犯中国沿海。后来日本将军足利义满派人入贡,被封为日本国王,足利氏于是和中国交好,并且代为驱逐倭寇,下令只准商民入市,不准抢掠。因此沿海一带还算平安。

世宗继位之后,宁波鄞县人宋素卿畏罪潜逃去了日本,正好碰上足利义满去世,足利义植继位。因为日本这时政治上过于羸弱,无法制止倭寇,倭寇就和宋素卿勾结,借着入贡为名,大肆抢劫宁波一带。幸亏巡按御史欧珠和镇守太监梁瑶诱捕了宋素卿,将他下狱处死,总算是杀了这个汉奸。

谁知除了一个又冒出来好些个,什么汪五峰、徐碧溪、毛海峰、彭老生等等,都是中国人,却偏要去勾结倭寇入侵中国人自己的领地。历代都有汉奸,难怪外国人嘲讽我们不爱国。巡按浙江御史已经改任陈九德,他立即上奏请世宗下令抓捕。世宗于是以朱绔为右都御史,去浙江巡抚,并兼管福州、兴化、泉州和漳州的事宜。

朱绔上任后,下令禁海,每天练习海战,严加防守,缴获了很多倭寇的船只和他们派来的探子。不料御史周亮等人出于嫉妒,居然弹劾朱绔,说他随意斩杀倭寇,分明是想挑起事端。朝廷昏庸得很,竟然下旨撤了朱绔的职,还要审问他。朱绔气得自杀了,巡抚御史一职也就一直空了下来。

直到嘉靖三十一年,安徽人汪直逃亡海上,成为海上巨寇。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和汪直互通消息,导致汪直所向无敌,连海外的倭寇都望风归降,愿意受汪直指挥。汪直于是进犯台州、黄岩、象山和定海各处,浙东一带不得安宁。朝廷经过开会后决定,重新设置巡抚御史,命王忬去浙江提督沿海军务。

王忬领命后马上起程,没多久就来到了浙江。他先是得知参将俞大猷、汤克宽智勇双全,马上招为左右手,接着招募士兵,激励将帅,趁夜派遣俞大猷和汤克宽偷袭倭寇。汪直在普陀山安营扎寨,借助岛屿自守。俞大猷带领精兵先发制人,汤克宽为后应,一前一后赶往普陀山,从四面放起火来。汪直等人猝不及防,慌忙逃走,官兵追过去砍死了不少人,还生擒一百多人,烧死的溺死的更是不计其数。汪直逃到福建附近的海域,又被都指挥尹凤迎头痛击,杀得他狼狈而逃。

浙江经此一战,人心安定了不少。

谁知汪直刁钻得很,又去煽动倭寇,调集了几百艘战舰大举入侵,浙东和浙西同时告警。王忬派汤克宽防守东面,俞大猷防守西面,两人就像中流砥柱一般,任凭汪直怎么横冲直撞也不能越雷池一步。汪直只好改变战略,从北面发动攻势,转而进攻苏州和松州。这两个郡向来都是平静又富饶的地方,没什么守备,倭寇成功偷袭,开始大肆抢掠。倭寇头目萧显更加暴戾,他带着几十名手下在上海、南汇、川沙一带大肆屠杀,直逼松江城。剩下的倭寇就围攻嘉定、太仓,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惨不忍睹。王忬急忙派遣都指挥卢镗火速袭击,萧显一个措手不及,立刻被杀死在大营。萧显一死,他的手下溃散而去,卢镗派兵截杀,倭寇们只好纷纷逃回浙江境内,恰好又遇上俞大猷,霎时间被杀得精光。只有汪直一路,连破了昌国卫、乍浦、青村、柘林等地,王忬调汤克宽北援,途中却遇上瘟疫爆发,士兵们都染上了疾病,汤克宽无可奈何,只好放任倭寇北窜。

汪直继续深入江北,在通州、如皋、海门等地肆虐,烧毁盐场,屠杀百姓,山东大震。这时朝廷大臣又开始弹劾王忬,说他以邻为壑,坐视不理。好在世宗比较宽容,并没有加罪王忬,只是改任他为右副都御史,调他去巡抚大同,命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代任王忬的职位。

王忬一离开浙江,浙江就开始不安定了。李天宠控制不了局面,请求朝廷另外派人前来,朝廷于是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江南北、浙江、山东、福建和湖广的军事。张经做过两广总督,颇有些威望和信服力。朝廷想尽快剿灭倭寇,命俞大猷、汤克宽为总兵,由张经带队围剿倭寇。

张经颇有些自负,因为他调教出来的狼士兵对他死心塌地,每次出战都会拼死效忠,张经于是命他们前来,让各省的统兵官就近驻守,不得擅自行动。本地的将士难道少吗?张经偏要从远处调狼土兵过来,这种命令怎么能让众人臣服呢?将士们于是都不再为张经卖命。

而汪直正带着倭寇从北往南回苏州、松州肆虐,乍浦、海宁、崇德、塘西、新市、横塘、双林、乌镇、菱湖等地都没有逃过倭寇的魔掌,汪直现在距离省会仅仅只有几十里地。李天宠留守在省城束手无策,只好命人将城外的民居全部烧毁,实行坚壁清野。

张经驻扎在嘉兴,听到消息后也不发兵救援,幸好副使阮鹗和佥事王询在省城死守,城防无懈可击,这才将倭寇逼退。

通政司赵文华已经被提拔做了工部侍郎,他上奏请世宗祭海神,因为世宗相信斋祭,所以他投其所好。世宗看完奏折后果然召来严嵩询问,严嵩和赵文华是义父和义子,怎么可能不极力撺掇世宗祭海呢?

严嵩还说赵文华懂些兵事,不妨让他前往祭祀,顺便查看军情。世宗准奏,随即命赵文华南下。赵文华得了这个美差,自然沿途索要贿赂,横行霸道。到了江南,赵文华祭祀完毕之后和张经谈论起军事,可张经觉得自己是督军元帅,瞧不起赵文华,而赵文华又自恃是钦差大臣,更加瞧不起张经。所以两人才说了没几句话,就已经是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了。

这时候,广西田州的妇女瓦氏带着几千狼士兵到了苏州,张经却还是按兵不动。巡按御史胡宗宪和赵文华勾结起来,催促张经发兵围剿倭寇,张经理都不理。

后来胡宗宪又再三催促,张经才说,永顺和保靖的人马还没到齐,等到齐以后再出发也不迟。原来,张经担心赵文华嘴巴不紧,泄露了军情,所以才处处不肯透露实情。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