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七十二章 闯入深宫的男子

第七十二章 闯入深宫的男子

话说高拱入朝听旨,听到的竟和自己所想的完全相反。高拱不由地伏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而且更气人的是,宣读特旨的太监居然就是冯保,高拱跪在下面,冯保站在上面,看到的和听到的都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只听冯保用太监特有的嗓音慢慢地念道:

皇后皇贵妃皇帝旨曰:“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至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曰:‘东宫年少,赖尔辅导。’乃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许停留。尔等大臣受国厚恩,如何阿附权臣,蔑视幼主?自今宜悉自洗涤,竭忠报国,有蹈往辙,典刑处之。”

高拱跪在下面听着特旨,感觉一字一句都像在抽他的耳光,不禁气得面红耳赤,七窍生烟,恨不得当场爬起来质问高高在上的冯保。怎奈朝堂之上不容放肆,高拱实在是忍无可忍,却又不得不忍,以致他险些憋晕过去。

冯保宣读完特旨,各大臣都陆续起立,只有高拱依然匍匐在地。张居正见状,不免有些吃惊,忙走过去将他扶起来。高拱这才抓着张居正的手勉强起身,狼狈地回到了家。

回去之后,高拱立即收拾好行李,匆匆忙忙地雇了一辆牛车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城。这时张居正和高仪正上奏请求留下高拱。张居正和冯保一个鼻孔出气,现在又假惺惺地留高拱做什么?太后的回复当然是不许了。

不久,高仪也去世了,假公济私的张居正名正言顺地成为内阁首辅大臣。

张居正入内阁后,先由吏部侍郎升任尚书,兼太子太傅,不久加封少傅,后来又加授少师。高仪的遗缺就由礼部尚书吕调阳顶替,但是一切大事还是由张居正负责制定。神宗追尊先帝的谥号为庄皇帝,庙号穆宗;又打算为陈皇后及李贵妃加尊号。明朝的礼制是,天子新继位,一定要尊母后为皇太后,如果皇上是妃嫔所生,生母也可以称为太后,但称号应该和嫡母有所差异,以示区别。

是时,太监冯保为了向李贵妃献媚,就提示张居正,想让他将两宫太后的名号定为一样,两宫并尊。张居正不好拒绝,下令让大臣们复议。大臣们都只知道逢迎,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谁会说半个不字来和张相作对?当下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仁圣皇太后住在慈庆宫,慈圣皇太后住在慈宁宫。

张居正又上奏请求让慈圣皇太后移居乾清宫,方便照顾皇上的起居,神宗准奏。

慈圣皇太后给小神宗定下的规矩非常严格,每天五更就会到神宗的寝宫亲自叫他起床,下令让左右扶着神宗坐起来,给他梳洗擦脸,草草吃过早点后就去上朝。退朝后,小神宗想嬉戏玩闹一会儿,不想去读书,慈圣皇太后知道了就会罚他长跪,因此神宗非常敬畏慈圣皇太后。

慈圣皇太后和仁圣皇太后的感情也始终像之前一样亲密,神宗每次来见慈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就会问他有没有去过慈庆宫。所以神宗每次见过慈圣皇太后,一定会再去见仁圣皇太后。而且两宫皇太后从不干涉朝政大事,一切都倚靠内阁大臣。冯保虽然受到皇太后的宠信,却也不敢带着小神宗胡作非为。张居正受到皇太后的嘱托,也一心想着整顿朝纲,不辜负先帝和皇太后的期望。

由此可见,太后贤明,内外才能安定。

张居正请求开设经筵,议定三、六、九上朝,其他时间就在文华殿讲读。神宗很喜欢听这些东西,还下令赐给张居正很多东西。改元万历之后,神宗命成国公朱希忠和张居正管理经筵方面的事宜。张居正领命,每次在文华殿的讲读结束后,他都会在殿后支一张小床,和神宗两个人促膝长谈。

一天,张居正染上了病,带病讲读,神宗在讲读结束之后,不仅亲手为他做了椒汤,竟然还亲自端给他喝,皇恩浩荡,两人的感情还真不是一般的深厚呢!

这一年的元宵节,神宗采用了张居正的建议,认为先帝去世还没满一年,就免去了张灯结彩的庆祝。

第二天早朝,神宗正要出乾清宫,突然见到一个没有胡须的男子神色慌张地从甬道上快速朝他走来。侍卫以为他是宦官,就问他进去干什么,那人不回答。众侍卫一拥上前,将他拿住,一搜身,竟从他的袖中发现了一柄匕首,于是二话不说就将他押到东厂,命司礼监冯保审讯。

冯保立即开堂审理此案,男子招供说他叫王大臣,天下会有叫王大臣的人吗?不用说一定是假名。是总兵戚继光的部下,被戚继光派来行刺皇上。冯保问完之后将他收押,立即前去将情况报告给张居正,向他复述了一遍“王大臣”的供词。

张居正听完后说:“戚总兵统率南北边军,忠诚可靠,想必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冯保有些迟疑,就没有接话。

张居正又微笑着说:“我却另有一计。”冯保急忙问他什么计划?

张居正附在冯保耳边低声对他说:“你平生最恨的不就是高氏吗?现在机会来了,你完全可以借“王大臣”这个人除掉高氏。”

冯保大喜说:“这计划要是成了,我的心头大患也就消了。不过太监陈洪也是我的死对头。高拱之前举荐他为司礼监,抢了我的位置,现在我想把他也牵扯进去,少师觉得怎么样?”

张居正说:“这就看你自己裁决了。”

冯保道谢离去,随即命一个叫辛儒的扫厕所的小卒去游说王大臣。辛儒本就狡黠,他来到东厂,先跟王大臣套了会儿近乎,然后备好酒菜来找王大臣对饮。

两人喝着喝着,辛儒就开始慢慢套王大臣的话。

王大臣已经喝得迷迷糊糊,便说:“我本是戚元帅部下三屯营的南兵,因为有次犯了营规被戚元帅打了一顿,接着就被赶了出来,后来,渐渐流落到了京城,受了很多苦。所以我就想着,既然现在生不如死,不如闯进宫里假装行刺,只要我咬住戚总兵不放,他一定会因此获罪。戚继光打我,我就害死他,不然拖垮他也行,到时候我就是死也瞑目了。”

辛儒说:“戚总兵是南北边防的保障,怎么可能被你轻易就给扳倒?你这么做不过是白白送上一条命。我看你也是条汉子,何苦要出此下策。不过现在恰好有一个极好的机会,你不但能够脱罪,还能升官发财呢。你愿不愿意呀?”

王大臣听到这话,不禁站起身来说道:“有这样的好机会?我愿意!但是我要怎么做呢?”

辛儒低声回答说:“你先坐着!听我跟你慢慢说。”

王大臣又重新坐下,侧过身子竖起耳朵听着。

辛儒说:“只要你说是高拱派你来行刺的就可以了。”

王大臣听完猛摇头说:“我和高相国无冤无仇,如何扳得倒他?”

辛儒说:“你这个人居然还有些呆气。皇太后和皇上都不喜欢高相国,所以才斥逐他回乡,就连大学士张居正,司礼监冯保也都跟高相国有矛盾。你若是扳倒了他,岂不是能讨到大家的欢心?到时候还怕邀不到赏赐?”

王大臣说:“照你这么说来,我是高相国派去的,既然我是自愿来行刺,我岂不是会被先治罪?”

辛儒说:“自首可以免罪。而且这个案子由冯公公审理,冯公公叫我来教你怎么做,你只管照做就可以了,出了事冯公公自然会替你周旋的。”

王大臣听到这里,不禁起身下拜说:“如果真能像你说的那样,那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辛儒把王大臣扶起来,又和他畅饮了几杯酒后,才出狱回去向冯保复命。

冯保立即提出复审王大臣。王大臣这次一口咬定是高拱派他来行刺的,冯保也不再细问,命辛儒送他回去,并给了王大臣一件蟒衣、两柄剑,剑上都装饰着猫睛石等珠宝。辛儒告诉王大臣,如果再次审讯他的话,就说这些东西是高拱所赠,作为证据。还嘱咐他千万不能改口供,事成之后给他锦衣卫的官职,并且还有千金的赏赐,否则就会死得很惨,让王大臣切记。王大臣自然唯唯听命。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