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贤母教子 第2节
古人说得好:“人心未泯,公论难逃”,张居正不回乡奔丧,反而导致各官员被贬之事很快传遍了京城,京城各界纷纷为那些被贬的官员感到不平,有人还乘着晚上夜黑风高,在长安门外挂起了一封匿名奏折。奏折上面写的无非都是抗议张居正的行为,说他眼里无父无君。
神宗知道这件事后,又颁布圣旨说:
奸邪小人,藐朕冲年,忌惮元辅,乃借纲常之说,肆为诬论,欲使朕孤立于上,得以任意自恣,兹已薄处,如此后再有党奸怀邪,必从重惩,不稍宽宥,其各凛遵!
这圣旨一下,王锡爵、于慎行、田一儁、沈懋学等人先后告病回乡。接着东南方出现了彗星,光芒刺眼,神宗当下将赵志皋、张袴、习孔教等人相继迁谪,算是回应上天给的警示。第二年,神宗将要大婚,命张居正担任纳采问名副使,给事中李涑上奏说张居正正在服丧期间,不宜让他参与陛下的大婚,请求改选其他大臣。神宗不答应,一定要张居正,于是传皇太后的谕旨,令张居正将丧服改为吉服,张居正奉旨照办。
等册封皇后的大典结束后,张居正请求回乡安葬父亲。
神宗在平台召见了张居正,认真地对他说:“朕不能没有先生,但先生一片孝心,朕不得不暂时答应。但国事慎重,朕没有人可以依靠,不免还是很担忧啊!”
张居正叩了一个头说:“臣的父亲去世,葬礼臣不能不去。只是希望皇上大婚以后,还是要修身养性,多留心国家大事。”
说完,张居正伏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神宗也神色凄然,不禁掉下眼泪说:“先生虽然远行去了,但国事还是请留意。此后如果有什么事,不妨密封上奏。”张居正起身向神宗道谢,接着进宫向两宫皇太后辞别,太后们赏赐了张居正不少东西,又安慰了他好一阵才让张居正启程。
张居正走后,神宗起用了大学士吕调阳等人入内阁。可是神宗遇到无法裁决的大事的时候,就会派人到江陵报告,听取张居正的意见。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候,神宗就下旨征张居正还朝。张居正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等秋凉了以后再上路,因为担心母亲经不起酷暑。神宗于是派指挥翟汝敬前去催促,并让太监护送张居正的母亲从水路启程,张居正这才遵旨回朝。
张居正经过哪个州县,哪个州县的守臣就会跪着迎接他,就是抚按长吏等人也送他到临县,为他开路。张居正回到京城后,两宫皇太后又对他慰劳备至,赏赐有加。张居正的母亲也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之前张居正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吕调阳就觉得自己并没起什么作用,请求辞官回乡,起初并没有得到恩准,等到张居正还朝,吕调阳马上再次上奏,神宗果然恩准他辞官回乡了。
那时,神宗已经册封了王氏为皇后,夫妻二人伉俪情深。李太后认为神宗已经大婚,不必再亲自看着他了,就仍然返回慈宁宫居住,并召张居正入内,对他说:“我不便再经常看着皇上了,先生是国家元辅,受到先帝的托付,还望先生能早晚督促皇上,不要辜负了先帝的期望呀!”
从此,张居正格外勤勉,所有的军国大事无不悉心筹划,向内举荐了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侍郎申时行入内阁,向外任命了尚书方逢时、总督宣大、总兵李成梁镇抚辽东。方逢时和王崇古齐名,王崇古负责管理内部军务,方逢时专管边防的事务,两人一起协商,一起出力,配合默契。李成梁则骁勇善战,屡次击败塞外的巨寇,功绩累累,被封为宁远伯。
总之,张居正在位的这十几年里,中国内外承平,一片祥和之气。
张居正还劝神宗量入为出,罢免那些繁文缛节以节省经费,接着又淘汰了不少吃白食的官员,各省的赋税也经过了一一核实。只是神宗年龄渐长,六宫也要开始着手准备了,神宗于是命司礼监冯保挑选了三千五百名太监入宫,其中就有孙海和客用两个小人。
两人狡猾成性,很快便得到了神宗的宠信。嘉靖、隆庆两朝并非没有弊政,但是没有太监横行的消息,其实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足够的打压。
孙海和客用曾带着神宗夜游别宫,他们教神宗穿上小衣窄袖,骑着马持着刀,就像镖客一般。后来神宗又出西城游玩,免不了喝喝小酒逢场作戏。一天晚上,神宗喝醉了,叫随行的太监唱歌。那人唱的曲调不和谐,竟然因此惹恼了神宗,还拔出佩剑要砍唱歌人的头。孙海和客用连忙上前阻止,笑着劝神宗说:“头就算了,削掉头发就可以了。”随即令唱歌的人脱下头巾,将头发割去。
这事被冯保知道了,便去禀报李太后。李太后大怒,立即换上青布做的袍子,摘下簪子和耳环,接着宣神宗入慈宁宫觐见,并让张居正马上上奏劝谏神宗。神宗得到消息后不免惊慌了起来,可是母命难违,他也只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慢慢地挨到了慈宁宫。
一进宫门,神宗就听到母后在大声催促宫人,而且远远地就看见母后的神态和服饰都与以往大不相同。神宗不禁心惊胆战了起来,连忙进去跪下磕头。
李太后怒气冲冲地训斥神宗:“你倒好!你倒好!先帝将大统托付给你,是叫你每天这么游荡吗?”
神宗心里害怕,连说话的声音都颤抖了起来:“儿、儿子知罪了,望母后恕罪!”
李太后哼了一声:“你也知道自己错了?”说完,冯保捧着张居正的奏折进来了。
李太后打开略微看了一遍,见张居正的话写得简单而直接,就扔给神宗说:“你自己看!”
神宗取过奏折,刚刚看完,又听见太后说:“先帝弥留之际,对内嘱咐你两个母亲要好好教育你,对外嘱咐张先生等人要好好辅导你,真是用尽了苦心。谁知道你这不孝子胆大妄为,要是你不肯改过自新,我怕将来会有辱祖先的名声。宗社要紧,我也管不了什么私恩了,难道必须要你来做皇帝?”
说着,李太后转头对冯保说:“你到内阁去取《霍光传》来!”冯保应声离去。
不一会儿,冯保两手空空地返入宫内,叩着头说:“张相国命奴才代奏,他说皇上本性英明,只要改过自新,将来必定能成就大事。《霍光传》臣不敢奉上!但是臣已经为皇上起草了罪诏。”
李太后说:“既然张先生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你去把他的草诏拿来给皇帝抄!”冯保又起身出去,不久拿着草诏回来了。李太后命神宗起来,将草诏原样抄写一遍,颁布朝堂。
可怜的神宗双膝已经跪得麻木了,还要抄写草诏,草诏里又有很多检讨的话,神宗不禁懊恼得很。偏偏李太后不肯放过他,在一旁督促着他写,神宗只好照样誊抄。
写完后神宗将罪诏交给李太后看,太后这才让冯保出去颁发。太后办完这一切,也忍不住泪流满面,神宗又跪下忏悔认错,过了很久李太后才命他退出。
李太后训斥完神宗后,又将孙海、客用两人逐出宫外,并令冯保监察内侍,太监孙德秀、温泰等人和冯保不和,均被驱逐。神宗虽然很不高兴,但终究是无可奈何,只好得过且过。
张居正担心神宗因为这次的事情对自己起疑心,就上奏辞官来试探神宗的心意,神宗自然慰留他,并写下慈圣皇太后的手谕给张居正:“张先生受先帝的托付,怎么忍心现在就离去呢?等到皇帝三十岁了,这件事再议。”张居正这才安心地留了下来,并请儒臣编纂了历朝的经验实录,分为四十章,依次呈给皇上,作为经筵的讲义。大旨如下:
(一)创业艰难。(二)励精图治。(三)勤学。(四)敬天。(五)法祖。(六)保民。(七)谨祭祀。(八)崇孝敬。(九)端好尚。(十)慎起居。(十一)戒游佚。(十二)正宫闱。(十三)教储贰。(十四)睦宗藩。(十五)亲贤臣。(十六)去奸邪。(十七)纳谏。(十八)守法。(十九)敬戒。(二十)务实。(二十一)正纪纲。(二十二)审官。(二十三)久任。(二十四)考成。(二十五)重守令。(二十六)驭近习。(二十七)待外戚。(二十八)重农。(二十九)兴教化。(三十)明赏罚。(三十一)信诏令。(三十二)谨名分。(三十三)却贡献。(三十四)慎赏罚。(三十五)甘节俭。(三十六)慎刑狱。(三十七)褒功德。(三十八)屏异端。(三十九)饬武备。(四十)御寇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