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九十二章 袁崇焕冤沉碧血

第九十二章 袁崇焕冤沉碧血

为什么怀宗对袁崇焕的态度会突然转变呢?其实是中了清太宗的反间计。

原来袁崇焕在辽东的时候,曾有意与后金议和,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议和没有成功。朝中的大臣对边境的情况一无所知,却坚持认为议和有损大明朝的威严,是奇耻大辱,纷纷上奏弹劾袁崇焕。清太宗于是利用这一矛盾,在京城放出谣言,说是袁崇焕召他们入京的,目的是胁迫朝廷议和。

谣言很快就传到了怀宗那里,怀宗不免起了怀疑。清太宗足智多谋,得知朝廷的想法后,立即写了两封密信投到德胜门外和永定门外,恰巧被太监捡到呈给怀宗。

怀宗打开信一看,只见第一行写着清太祖给袁崇焕,顿时疑心大起,再看下去,原来是双方的议和信,偏又写得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怀宗越看越怀疑,本想立即把袁崇焕召来问罪,但是现在京城告急,还要靠袁崇焕的保护,只好暂时忍了下来。

后来被清兵抓去的太监杨氏逃了回来,对怀宗说:“袁崇焕已经与后金定下了合约,就要达成城下之盟了。”

怀宗沉着脸问:“这可是真的?”

杨太监说:“敌将高鸿中等人密谈的时候,正好被奴才听到了,所以乘夜逃回来禀报。”

怀宗愤愤地说:“怪不得他按兵不动,停战了好几天。他已经擅自杀了毛文龙,难道还要擅自议和?”

杨太监又说了几句袁崇焕的坏话,怀宗听后更是怒不可遏,当即召袁崇焕入见,将他关进了大牢。

成基命慌忙叩请怀宗慎重,怀宗大怒说:“慎重二字就是因循守旧的别名,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成基命又叩头劝解道:“这可不是平时啊,陛下!现在兵临城下,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怀宗不等他说完,便径自拂袖起身入内了,成基命撞了一鼻子的灰,只好退出。

而总兵祖大寿、何可纲听说袁崇焕被抓,因害怕被连坐,竟带着兵马逃到山海关外去了。

不料,清太宗计中还有计,他并没有乘势攻打京城,反而分兵攻打固安、良乡一带,抢劫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妇女就回到了卢沟桥。

谁知明朝廷在这个时候,却任用了一个名叫申甫的游僧。金声推荐申甫的时候,说他擅长兵事,怀宗因此特意提拔他为副总兵,让他招募新兵。申甫平时并没有带兵打过仗,不过是靠一些小聪明造了几辆战车,那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清军?况且要他仓促募兵,更是难上加难。

申甫招募来的都是些市井无赖、游手好闲之人,要不就是他认识的僧侣,加起来差不多有四五千人,申甫率领这群乌合之众来到卢沟桥列起了车营,试图阻截清军。只听清军的将士大喊一声,就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申甫忙率众御敌,可是那些新兵全然不懂打仗,一听到号角声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就是推车的人也慌了手脚,本该向东走或者向西走的,现在却像得了病一般,手脚不能动弹。

清兵如狼似虎地冲进车营,见车就劈、见人就砍,不到一会儿,申甫手下的新兵就被扫除干净了,连申甫也下落不明。

清军乘胜来到永定门,怀宗惊慌不已,特设文武两经略,文经略由尚书梁廷栋担任,武经略由总兵满桂担任,分别驻守西直门、安定门。满桂和袁崇焕一样主张坚守,但怀宗现在还是不信任大臣,又从魏忠贤的余孽中挑选了曹化淳、王应朝、吕凤翔等人作心腹。

不到两年初衷就变了,怀宗之死的原因也在这里。

这些太监知道什么兵法,只盼着两经略杀退敌兵,自己好安享富贵,因此拼命怂恿怀宗催促两经略出师。

梁廷栋是文官,所以就将冲锋杀敌的事情全部交给了满桂;满桂不便抗命,只好带领总兵官孙祖寿等人,来到城外三里的地方与清兵对战,双方从午时杀到酉时,还是胜负未分。这时清太宗偷偷让部下换上明军的装束,趁着天黑混进明军的队伍里捣乱,满桂措手不及,竟然和孙祖寿等人就这么战死了。

京城的情势变得更加危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打了胜仗的清太宗不仅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下令退军,竟然带着大军朝通州而去。

原来,清太宗的打算是,京城一时难以攻下,就算攻下了也不能长守,一旦援军赶到,反而进退两难,还不如四处骚扰,害得他民穷财尽,到时候再大举入京。怀宗本来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准备,忽然听到了清兵退军的消息,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御史高捷、史褷,本来和魏忠贤是一党的,不知道为什么仍然在职。大学士钱龙锡平时很瞧不起他。高捷因而对他怀恨在心,就借袁崇焕一事诬陷钱龙锡说:“袁崇焕通款杀将,都是钱龙锡主使的,应该和袁崇焕一起处置。”钱龙锡上奏为自己辩白,偏偏高捷死咬着他不放,钱龙锡心灰意冷,当即辞官回乡,好在怀宗还算有点儿理智,并没有胡乱加罪,放钱龙锡回去了。

这时,尚宝卿原抱奇又上奏弹劾韩爌,说韩爌是袁崇焕的军师,他也主和,应该一并将他罢官。怀宗斥责原抱奇多话,夺去他的俸禄,以示惩罚。没想到左庶子丁进和工部主事李逢申的奏折又陆续呈了上来,韩爌乐得引退,三次上奏辞官回乡。怀宗想起之前让韩爌查办魏忠贤一案时,韩爌并不尽心,也无意挽留,就任他归去了,然后重新任命礼部侍郎周延儒、尚书何如宠、侍郎钱象坤为礼部尚书,入内阁办事。

转眼间已经是崇祯三年,清兵由通州东渡,先后攻克了香河、永平,副使郑国昌和知府张凤奇等人全部殉国。兵部侍郎刘之纶约总兵马世龙、吴自勉等人去永平牵制清兵,自己则率军直扑遵化,驻扎在娘娘庙山。

谁知马世龙等人却违约了。

当清兵来袭击刘之纶的时候,刘之纶用木炮击伤了几十名清兵,可是木炮是手造的,很容易出问题,第二次发射的时候,子弹竟然不是向前射去,反而是向后弹了回来,落到了明军的队伍中,明军顿时就乱了。

这难道是天意?

清兵乘隙进攻,刘之纶拼死抵抗,足足和清兵斗了一天才放弃。刘之纶声嘶力竭地大喊道:“死!死!有负天子之恩!”接着解下佩印交给家人,让他们报告朝廷。家人才逃出去几步远,刘之纶就身中两箭倒在了血泊之中,剩下的残兵被清兵一扫而空。

清太宗接着进军迁安、滦州,一直攻打到昌黎,昌黎守令左应选誓死守城,清太宗屡攻不下。而这时候,孙承宗已经被调守山海关接任袁崇焕,所以当通州遇险时,孙承宗无法及时救援。清太宗知道孙承宗不好对付,担心他截断自己的后路,只好匆匆收兵,回国去了。

孙承宗正安抚祖大寿、何可纲,让他们收兵待命。祖大寿上奏自请处罚,愿意立功替袁崇焕赎罪。朝廷传旨安慰了他。后来清兵退回北方,孙承宗随即派兵收复了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城。

周延儒入内阁之后,开始替温体仁说话,竭力游说怀宗,大学士李标见周延儒和温体仁互相勾结,不愿与他们为伍,索性罢官回乡,成基命也辞职回乡,温体仁终于奉旨入内阁做了大学士。

之前崔呈秀、魏忠贤专权的时候,温体仁曾和他们有过往来,甚至还曾为杭州的魏忠贤生祠题过几首诗,极力颂扬魏忠贤的功德,后来又给崔呈秀行贿。

现在温体仁入了内阁,言官越是弹劾他,怀宗反而越是信任他。真是南辕北辙。阉党高捷、史褷也仗着有温体仁撑腰,大出风头,两人本已弹去钱龙锡,却还觉得不足,又由史褷上奏弹劾袁崇焕道:“钱龙锡主使袁崇焕卖国欺君,罪比秦桧。而且听说他罢官以后,想将袁崇焕给他的贿赂转交到亲戚家,为下一步做打算。”怀宗看到奏折后动了怒,让刑部在五天内定罪。

刑部力劝怀宗说:“斩杀毛文龙是袁崇焕一人所为,钱龙锡也并不主张议和,这次和袁崇焕一起坐罪真是冤枉。”怀宗还是不肯相信,要将袁崇焕处以极刑,并逮捕钱龙锡下狱,命群臣议罪。可怜这功多罪少的袁督师,不久就在闹市被处以极刑,清白无辜的钱故辅(钱龙锡),也被逮捕下狱等待处置。温体仁与史褷等人又想力翻魏忠贤一案,把逆字移加到袁崇焕和钱龙锡两人的身上,请求怀宗处死钱龙锡。后来还是中允黄道周,上书为钱龙锡讼冤,怀宗才有所感动,只将钱龙锡长期囚禁,既而又减刑论罪,后发配戍守定海卫,但已是冤屈得很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