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一百章 明朝覆亡 > 第2节

第一百章 明朝覆亡 第2节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秉性忠诚,一再说福王昏庸,不如迎立潞王。可马士英正想利用这昏庸的福王给他做个傀儡,于是便仗着四位总兵的声势,护送福王来到仪真,在江北列营,气焰逼人。

史可法不得已,只好与百官将福王迎入南京,先称监国,后继承大位,改元弘光。弘光帝任用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王铎为大学士,命马士英继续总督凤阳,兼东阁大学士。

圣旨下达之后,马士英很不服气,他一心想着入阁做个宰相,弘光帝却仍然让他在外督师,大违其初愿。于是马士英令高杰等人上奏催促史可法督师,自己拥兵入朝。结果刚到南京,马士英就与史可法有了矛盾。

史可法主动请求督师,出兵镇守淮扬,统辖四位总兵。

朝旨恩准后,史可法命刘泽清管辖淮海,驻扎在淮北,管理山东一路;高杰管辖淮泗,驻扎在泗水,管理开归一路;刘良佐管辖凤寿,驻扎在临淮,管理陈杞一路;黄得功管辖滁和,驻扎在庐州,管理光固一路,号称“四镇”。

这本来是最好的布置,可偏偏四位总兵总是不能相容,一再发生争执。而弘光帝只信任马士英,对一切外政置之不理。

马士英本来是魏忠贤的余党,魏忠贤得势的时候,他一再巴结,等到魏阉失势,他就极力与其划清界限。

这时候,大学士高弘图等人准备追谥先帝的尊号,称为思宗。马士英与高弘图不合,就说他诬蔑先帝,于是将“思”改为“毅”。

崇祯帝殉国的时候,朝中的人都称他为怀宗。

后来清朝廷替他改葬,加谥号为庄烈愍皇帝。所以后人称崇祯帝,既称怀宗,也称思宗、毅宗,或称为庄烈帝。

马士英推荐旧党阮大铖,阮大铖本来有些口才,文字上也还说得过去。于是蒙弘光帝嘉奖,赐他为光禄寺卿,算是官复原职。大学士姜曰广等人都说阮大铖是逆案的罪魁祸首,不能再起用,然而,奏折递上去之后却毫无音信。马士英又引用越其杰、田卿、杨文骢等人,这些人不是私亲,就是旧党。

弘光帝是个糊涂虫,专门在酒色上下功夫。太监们仗着威势,看到有姿色的女子,就用黄纸贴在她们的额头上,拖到宫里。弘光帝恣情享乐,宫女自然多多益善。他还命太医郑三山大肆搜罗春药,一时间黄雀脑、蟾酥等东西的价格大涨。

阮大铖又别出心裁,编成一部《燕子笺》献入宫中,然后找来梨园弟子入宫演戏。弘光帝白天看戏,晚上赏花,真是其乐融融、妙趣无穷。史可法痛陈时弊,连上几十本奏章,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清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史可法的贤名,就写信招他投降。史可法不肯屈服,只是派兵部侍郎左懋第等人前去议和。此时中原的大势清朝廷已经占了七八成,哪里肯答应?当即将左懋第抓住,胁迫他归降。

左懋第也是明朝的忠臣,宁死不肯投降,没过多久便被杀害。

清豫王多铎领兵过河,去夺明朝的新都城。史可法邀请各镇守兵前来防御。谁知各镇的兵马都袖手旁观,只有高杰进兵徐州,沿河设防,并约睢州总兵许定国互相联络。

不料许定国已经暗地投降清军,他以接风为名诱高杰来到大营,把他灌得烂醉如泥。一刀将高杰杀死后,许定国当即赶赴清营报信。清军随即进军徐州,直抵宿迁,刘泽清逃走。

史可法飞书告急,南都反而催促史可法回来支援。原来宁南侯左良玉以入清君侧为名,从九江入犯,列舟三百多里。

马士英非常担心,立即调史可法回来保卫南都,史可法只好奉命南归。

可刚刚渡江到达燕子矶,史可法又接到南都的圣旨,以黄得功已击败左良玉所部、左良玉病死为由,令他速回扬州。史可法只好又急忙返回扬州,准备支援淮泗,这时清兵已经从天长、六合长驱而来。

那时扬州城内的百姓都已经逃走,各镇兵马只有总兵刘肇基从白洋河带着四百人马赶来。清军攻城的时候,驻扎在城外的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不战先降,只剩下一座空城,史可法和刘肇基死守了没几天,就被清军攻入。

刘肇基在巷战中身亡,史可法自刎未遂,被一名参将拥出小东门。史可法大声喊道:“我是史督师!”话音未落,已经被清兵杀害。

一直到第二年,史可法的家人才用袍子招魂,将他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明史上说他是文天祥后身,是真是伪不敢臆断。

总之,南都殉难,以史可法之死最壮烈。

既然扬州已经被攻下,南都哪里还能保得住?

清兵屠城之后,下令渡江。总兵郑鸿逵、郑彩镇守瓜州,副使杨文骢驻扎在金山,听说清兵到来,只管乱放炮弹。清兵故意不进军,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从上游偷偷渡江。几位军官直到天亮才知道清兵已经渡江,不敢再战,只好一哄而散。

警报飞达南京的时候,弘光帝还在拥着美人饮酒作乐。听到这个消息,弘光帝急忙收拾好行李,带着爱妃从通济门出去,直奔芜湖。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一并逃走。

而忻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等人竟大开城门,恭迎清军。

清豫王多铎因为他们开城投降,特别加恩,禁止杀掠。休息了一天,清豫王多铎就进兵去追弘光帝。明总兵刘良佐望风迎降。那时江南四镇只剩下一个黄得功,他之前曾奉命攻打左良玉。左良玉死后,他仍然驻扎在芜湖。

弘光帝赶到芜湖之后,黄得功不得已,只好出营迎驾。一天之后,清兵追到,黄得功率领水兵,渡江迎战。

正在彼此恶战的时候,黄得功忽然听见刘良佐在岸上大喊:“黄将军怎么不早点投降?”黄得功大怒,厉声回答道:“你是明朝的将军,难道甘心降敌吗?”

正说着,突然有一箭飞来,正中黄得功的喉咙,霎时间鲜血直喷。黄得功疼痛难忍,料定支撑不住,索性拔箭刺向咽喉,死在船中。

总兵田雄见黄得功已死,竟起了异心,忽然一把将弘光帝挟住,又令士兵绑住弘光帝的爱妃,将他们一起送到对岸。这位天子只享了一年的艳福就变成了俘虏,与爱妃一起被押到燕京,不久便丢了性命。于是江南一带,全部为清朝所有,清朝廷将应天府改为江宁府。

大明朝这才算真正亡国了。

后来潞王朱常淓流落到杭州,声称监国。不到几个月,清兵到来,潞王无计可施,只好开门投降。明朝的左都御史刘宗周绝食身亡。

鲁王朱以海在山东避难,后来流落到台州,被故臣张国维等人迎到绍兴,也声称监国。然而,才过一年,绍兴就被清兵攻陷,朱以海逃到海上,死在了金门。

唐王朱聿键之前因勤王获罪,被幽居在凤阳。福王在南都称帝的时候,将他释放,后流落到福建,被郑芝龙、黄道周拥立为皇帝,改元隆武。明朝的贼臣马士英、阮大铖私自投降清军,带清军入仙霞关,唐王被掳,在福州自尽,马士英、阮大铖两贼也被清军杀死。

桂王朱由榔在尚书陈子壮等人的拥立下,也声称监国,后来在肇庆府称帝,改元永历。这永历皇帝与清兵苦苦相持,从清顺治三年开始,一直熬到顺治十六年才寸土俱无,投奔缅甸。

永历皇帝在缅甸住了两年,平西王吴三桂用兵力迫使缅甸人将他献出,随后将他处死。

明室的支脉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剩下一些明朝的遗臣起起落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

郑芝龙因唐王败殁投降清朝,唯独他的儿子郑成功不肯相从,郑成功开始在海上募兵,起初奉隆武为正朔,后来又奉永历为正朔,把荷兰人占据的台湾岛夺下作为根基,传了两代才被清军荡平。

到此,《明史演义》百章已写完,笔秃墨干,但记得明末时代,有好几首吊亡诗,写得凄楚呜咽,宛如巫峡啼猿,我不忍割爱,今录述于后,以殿卷末。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