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于《太誓》曰:“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原文解释
【原文】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1涂:当为“途”。心途,即心计。辟:通“僻”。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
2《仲虺之告》:《尚书 》篇名。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
3龚:依孙星衍说,当为“用”之音近假借字,因此意。丧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于《太誓》
4《太誓》:《尚书》篇名。曰:“纣夷处
5处:当为“虐”。,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
6禔:“祗”之误。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
7注解[7]: 此句有误,“排漏”疑作“兵备”。,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

【翻译】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知道命运论是暴徒的道理呢?古代的穷苦百姓,对饮食贪婪,而懒于劳动,因此衣食财物不足,而饥寒冻饿的忧患就来了,不知道要说:“我疲惫无力,劳动不快疾。”而一定要说:“我命里本来就要贫穷。”古代的暴君,不能忍住耳目的贪婪、心里的邪僻,不顺从他的双亲,以至于国家灭亡,社稷绝灭,不知道要说:“我疲惫无力,管理不善。”而一定要说:“我命里本来就要亡国。”《仲虺之告》中说:“我听说夏朝的#-666aa;伪托天命,对下面的#-666aa;传播天命说:上天讨伐罪恶,因而消灭了他的#-666kk;队。”这是说汤反对桀主张“有命”。《泰誓》中说:“纣的夷灭之法非常酷虐,不肯侍奉上帝鬼#-666nn;,毁坏他的先#-666aa;的#-666nn;位、地祇而不祭祀,并说:‘我有天命!’不努力从事他的政务,上天也就抛弃了他而不予保佑。”这是说周武王所以反对商纣王主张有命论的原因。
原文 | 翻译 |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于《太誓》曰:“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 |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知道命运论是暴徒的道理呢?古代的穷苦百姓,对饮食贪婪,而懒于劳动,因此衣食财物不足,而饥寒冻饿的忧患就来了,不知道要说:“我疲惫无力,劳动不快疾。”而一定要说:“我命里本来就要贫穷。”古代的暴君,不能忍住耳目的贪婪、心里的邪僻,不顺从他的双亲,以至于国家灭亡,社稷绝灭,不知道要说:“我疲惫无力,管理不善。”而一定要说:“我命里本来就要亡国。”《仲虺之告》中说:“我听说夏朝的#-666aa;伪托天命,对下面的#-666aa;传播天命说:上天讨伐罪恶,因而消灭了他的#-666kk;队。”这是说汤反对桀主张“有命”。《泰誓》中说:“纣的夷灭之法非常酷虐,不肯侍奉上帝鬼#-666nn;,毁坏他的先#-666aa;的#-666nn;位、地祇而不祭祀,并说:‘我有天命!’不努力从事他的政务,上天也就抛弃了他而不予保佑。”这是说周武王所以反对商纣王主张有命论的原因。 |
【原文注释】
〔1〕涂:当为“途”。心途,即心计。辟:通“僻”。
〔2〕《仲虺之告》:《尚书 》篇名。
〔3〕龚:依孙星衍说,当为“用”之音近假借字,因此意。
〔4〕《太誓》:《尚书》篇名。
〔5〕处:当为“虐”。
〔6〕禔:“祗”之误。
〔7〕: 此句有误,“排漏”疑作“兵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