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墨子》 » 公孟 >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处…+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馀糈。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衒,人莫之取也。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于此善筮,一行为人筮者,一处而不出者,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孟子曰:“行为人筮者其糈多。”子墨子曰:“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请舍忽,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忽、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原文解释

原文(一)

公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馀note-name:糈1糈:旧本作“精”,光泽。。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衒,人莫之note-name:取2取:同“娶”。也。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于此善筮,一行为人筮者,一处而不出者,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曰:“行为人筮者其糈多。”子墨子曰:“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翻译(一)

公孟子对墨子说:“对于真正行善,谁不知道呢?就好比美玉隐藏不出,仍然有异常的光彩。就好比美女,居住在家里不出去,#-666aa;们争相追求她;但如果她自己进行自我炫耀,#-666aa;们就不娶她了。现在您到处跟随别#-666aa;,用话劝说他们,怎么这么劳苦啊!”墨子说:“现在社会混乱,追求美女的人很多,美女即使不出门,也还有很多人追求她;现在追求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努力向人们游说,就没有谁知道善了。假设这里有两个人都善于占卜,一个人出门给别人占卜,另一个人隐住不出,出门给人占卜的与隐住不出的,哪一个所得的赠粮多呢?”公孟子说:“出门给人占卜的赠粮多。”墨子说:“主张仁义相同,出门向人们劝说的,他的#-666ii;绩和益处多。为什么不出来劝说人们呢?”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公孟子戴章甫,note-name:搢3搢:插;忽:即“笏”字。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note-name:绛4绛:深红色。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note-name:宿5宿:停止。善者不祥。’请舍忽,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忽、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翻译(二)

公孟子戴着礼帽,腰间插着笏,穿着一身儒者的#-666hh;饰,前来会见墨子,说:“君子先讲究#-666hh;饰,然后有一定的作为呢?还是先有一定的作为,然后再讲究#-666hh;饰呢?”墨子说:“有作为不在于服饰。”公孟子问道:“您为什么知道这样呢?”墨子回答说:“从前齐桓公戴着#guoxue666-com;帽子、系着大带、佩着金剑木盾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得到了治理。从前晋文公穿着粗布衣服、披着母羊皮的大衣、佩着带剑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得到了治理。从前楚庄王戴着鲜冠、系着系冠的丝带、穿着大红长袍治理他的国家,国家得到了治理。从前越王勾践剪断头发,用针在身上刺了花纹治理他的国家,国家得到了治理。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服饰不同,但作为却是一样的。我因此知道有作为不在服饰。”公孟子说:“说得真好!我听#-666aa;说过:‘使好事停止不行的#-666aa;,是不吉利的。’让我丢弃笏,换了礼帽,再来见您可以吗?”墨子说:“希望就这样见你。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换了礼帽,然后再见面,那么行事就果真在于讲究服饰了。”

原文翻译

公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玉,处而不出有馀糈。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衒,人莫之取也。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于此善筮,一行为人筮者,一处而不出者,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曰:“行为人筮者其糈多。”子墨子曰:“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公孟子对墨子说:“对于真正行善,谁不知道呢?就好比美玉隐藏不出,仍然有异常的光彩。就好比美女,居住在家里不出去,#-666aa;们争相追求她;但如果她自己进行自我炫耀,#-666aa;们就不娶她了。现在您到处跟随别#-666aa;,用话劝说他们,怎么这么劳苦啊!”墨子说:“现在社会混乱,追求美女的人很多,美女即使不出门,也还有很多人追求她;现在追求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努力向人们游说,就没有谁知道善了。假设这里有两个人都善于占卜,一个人出门给别人占卜,另一个人隐住不出,出门给人占卜的与隐住不出的,哪一个所得的赠粮多呢?”公孟子说:“出门给人占卜的赠粮多。”墨子说:“主张仁义相同,出门向人们劝说的,他的#-666ii;绩和益处多。为什么不出来劝说人们呢?”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请舍忽,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忽、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公孟子戴着礼帽,腰间插着笏,穿着一身儒者的#-666hh;饰,前来会见墨子,说:“君子先讲究#-666hh;饰,然后有一定的作为呢?还是先有一定的作为,然后再讲究#-666hh;饰呢?”墨子说:“有作为不在于服饰。”公孟子问道:“您为什么知道这样呢?”墨子回答说:“从前齐桓公戴着#guoxue666-com;帽子、系着大带、佩着金剑木盾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得到了治理。从前晋文公穿着粗布衣服、披着母羊皮的大衣、佩着带剑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得到了治理。从前楚庄王戴着鲜冠、系着系冠的丝带、穿着大红长袍治理他的国家,国家得到了治理。从前越王勾践剪断头发,用针在身上刺了花纹治理他的国家,国家得到了治理。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服饰不同,但作为却是一样的。我因此知道有作为不在服饰。”公孟子说:“说得真好!我听#-666aa;说过:‘使好事停止不行的#-666aa;,是不吉利的。’让我丢弃笏,换了礼帽,再来见您可以吗?”墨子说:“希望就这样见你。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换了礼帽,然后再见面,那么行事就果真在于讲究服饰了。”

【原文注释】

〔1〕:旧本作“精”,光泽。

〔2〕:同“娶”。

〔3〕:插;忽:即“笏”字。

〔4〕:深红色。

〔5〕宿: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