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穆天子传》 » 卷三 >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原文解释

【原文】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note-name:弇山1弇山:弇(yǎn)山,山名。位置不详。郭璞注:“弇,弇兹山,日入所也。”洪颐煊校注:“弇,《西山经》注作‘奄’。”王贻樑云:“‘弇’即‘奄’之古体,山在西王母邦内,当今何山未能确定。”案,此句上有“西王母之山还归丌[缺字]”,洪删。 ,乃纪名迹note-name:纪名迹2纪名迹:在石碑上著文铭刻穆王的#-666ii;绩。郭璞注:“铭题之。”洪颐煊校注:“名,本作‘丌’,邢昺《尔雅》疏引作‘其’。《山海经·西山经》注引无‘丌’字。《大荒西经》注引作‘乃纪名迹’。元朱珪《名迹录》谓取义于此,则宋本固有作‘名迹’者矣。以注及上文云‘乃铭迹于县圃之上’校之,宋本是也,因改正。”名迹,名望与功业。于弇山之石 ,而树之槐。note-name:眉3眉:题额,书写匾额。西王母之山:西王母所居之山。郭璞注:“言是西王母所居也。”洪颐煊校注:“今本自‘天子遂驱’以下,本在上文‘将复而野’下。又《列子·汤问篇》言穆王越昆仑,至弇山反,有献工#-666aa;偃师一段。”曰“西王母之山” 。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穆天子于是驱车登上了弇山,并在弇山之上刻石勒铭称颂他的#-666ii;绩,又种上槐树。题写了“西王母之山”五字匾额。

原文翻译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 ,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 ,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

穆天子于是驱车登上了弇山,并在弇山之上刻石勒铭称颂他的#-666ii;绩,又种上槐树。题写了“西王母之山”五字匾额。

【原文注释】

〔1〕弇山:弇(yǎn)山,山名。位置不详。郭璞注:“弇,弇兹山,日入所也。”洪颐煊校注:“弇,《西山经》注作‘奄’。”王贻樑云:“‘弇’即‘奄’之古体,山在西王母邦内,当今何山未能确定。”案,此句上有“西王母之山还归丌[缺字]”,洪删。

〔2〕纪名迹:在石碑上著文铭刻穆王的#-666ii;绩。郭璞注:“铭题之。”洪颐煊校注:“名,本作‘丌’,邢昺《尔雅》疏引作‘其’。《山海经·西山经》注引无‘丌’字。《大荒西经》注引作‘乃纪名迹’。元朱珪《名迹录》谓取义于此,则宋本固有作‘名迹’者矣。以注及上文云‘乃铭迹于县圃之上’校之,宋本是也,因改正。”名迹,名望与功业。

〔3〕:题额,书写匾额。西王母之山:西王母所居之山。郭璞注:“言是西王母所居也。”洪颐煊校注:“今本自‘天子遂驱’以下,本在上文‘将复而野’下。又《列子·汤问篇》言穆王越昆仑,至弇山反,有献工#-666aa;偃师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