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天子西游,射于中[缺字]。方落艸木鲜,命虞人掠林除薮,以为百姓材。是日也,天子北入于邴,与井公博,三日而决。原文解释
【原文】
戊戌1戊戌:十月十日。距前“丁酉”一日。 ,天子西游,射于中[缺字]
2中[缺字]:林中。[缺字],“林”字,应在“中”字上面。檀本填“林”字。陈逢衡云:“‘中’上疑缺‘林’字,空方当是‘木叶’二字。” 。方落艸木鲜
3方落艸木鲜:正是叶落草枯时节。鲜,意为“少”,草木凋零之谓。亦可指#-666aa;之夭亡。《左传》昭公五年:“葬鲜者自西门。”陈逢衡云:“鲜,解也。《礼记·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吕氏春秋》作‘解落’。” ,命虞人掠林除薮
4掠林除薮:砍伐林中树木,清除泽薮杂草。郭璞注:“以供#-666aa;之材用。掠,谓[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68号"]/pic/texts/x6wu0-ui68.png[/img]伐之。” ,以为百姓材
5以为百姓材:为百姓提供木材和柴草。 。是日
6是日:此日,这一天。是,此,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也 ,天子北入于邴
7邴:邴(bǐng),地名。地望不明。郭璞注:“郑邑也。音丙。”王贻樑云:“郑邑邴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与本《传》地望不#-666ff;,郭注误。”王天海云:“春秋时郑邑邴,地在今山东费县境内,显与本《传》地望不合。诸家所说异而不确,故邴地具体未详。” ,与井公
8井公:即井公利。郭璞注:“疑井公贤#-666aa;而隐祊(bēng,宗庙之门),故穆王就之游戏也。”洪颐煊校注:“《太平御览》七百五十四引此注讹作正文,又注‘祊’字讹作‘者’字。《公羊》隐八年:‘郑伯使宛来归邴。’《左传》作‘归祊’。二字古通用。”檀萃云:“井公即井公利,其爵公,见《竹书纪年》甚明。”郭注#-666dd;为二人,似无所据。孙诒让云:“井公,即前之井利,盖井国之君从王行者,注说误。”博:即博塞,又作“博簺”,古代中国六博、格五之类的棋类游戏。《管子·四称》:“流于博塞,戏其工瞽。”陈逢衡云:“行棋相塞谓之‘簺’,投瓊曰‘博’,不投瓊曰‘塞’。”王天海云:“古代六博十二子,六黑六白,二人对博,各六子,故名。格五,黑白子各五,二人对局,#-666cc;行中道,一步一移,遇敌则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其走法如今之跳棋,遇堵塞则跳越。故与六博#-666ff;称‘博塞’。”博 ,三日而决
9决:#-666dd;出胜负。 。

【翻译】
十月十日戊戌,穆天子向西巡游,在树林中射猎。正是叶落草枯时节,穆天子命虞官砍伐林中树木,清除泽薮杂草,为百姓提供木材和柴草。这一天,穆天子往北到达邴邑,与井公利博塞对弈,三天才#-666dd;出胜负。
原文 | 翻译 |
戊戌 ,天子西游,射于中[缺字] 。方落艸木鲜 ,命虞人掠林除薮 ,以为百姓材 。是日也 ,天子北入于邴 ,与井公博 ,三日而决 。 | 十月十日戊戌,穆天子向西巡游,在树林中射猎。正是叶落草枯时节,穆天子命虞官砍伐林中树木,清除泽薮杂草,为百姓提供木材和柴草。这一天,穆天子往北到达邴邑,与井公利博塞对弈,三天才#-666dd;出胜负。 |
【原文注释】
〔1〕戊戌:十月十日。距前“丁酉”一日。»
〔2〕中[缺字]:林中。[缺字],“林”字,应在“中”字上面。檀本填“林”字。陈逢衡云:“‘中’上疑缺‘林’字,空方当是‘木叶’二字。”
〔3〕方落艸木鲜:正是叶落草枯时节。鲜,意为“少”,草木凋零之谓。亦可指#-666aa;之夭亡。《左传》昭公五年:“葬鲜者自西门。”陈逢衡云:“鲜,解也。《礼记·月令》:‘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吕氏春秋》作‘解落’。”
〔4〕掠林除薮:砍伐林中树木,清除泽薮杂草。郭璞注:“以供#-666aa;之材用。掠,谓伐之。”
〔5〕以为百姓材:为百姓提供木材和柴草。
〔6〕是日:此日,这一天。是,此,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7〕邴:邴(bǐng),地名。地望不明。郭璞注:“郑邑也。音丙。”王贻樑云:“郑邑邴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与本《传》地望不#-666ff;,郭注误。”王天海云:“春秋时郑邑邴,地在今山东费县境内,显与本《传》地望不合。诸家所说异而不确,故邴地具体未详。”
〔8〕井公:即井公利。郭璞注:“疑井公贤#-666aa;而隐祊(bēng,宗庙之门),故穆王就之游戏也。”洪颐煊校注:“《太平御览》七百五十四引此注讹作正文,又注‘祊’字讹作‘者’字。《公羊》隐八年:‘郑伯使宛来归邴。’《左传》作‘归祊’。二字古通用。”檀萃云:“井公即井公利,其爵公,见《竹书纪年》甚明。”郭注#-666dd;为二人,似无所据。孙诒让云:“井公,即前之井利,盖井国之君从王行者,注说误。”博:即博塞,又作“博簺”,古代中国六博、格五之类的棋类游戏。《管子·四称》:“流于博塞,戏其工瞽。”陈逢衡云:“行棋相塞谓之‘簺’,投瓊曰‘博’,不投瓊曰‘塞’。”王天海云:“古代六博十二子,六黑六白,二人对博,各六子,故名。格五,黑白子各五,二人对局,#-666cc;行中道,一步一移,遇敌则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其走法如今之跳棋,遇堵塞则跳越。故与六博#-666ff;称‘博塞’。”
〔9〕决:#-666dd;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