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穆天子传》 » 卷六 > 孟冬辛亥,邢侯、曹侯来吊+内史将之以见天子,天子告…+

孟冬辛亥,邢侯、曹侯来吊。内史将之以见天子,天子告不豫而辞焉。邢侯、曹侯乃吊太子,太子哭出庙门以迎邢侯。再拜劳之,侯不答拜。邢侯谒哭于庙,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内史宾侯,北向而立,大哭九。邢侯厝踊三而止。太子送邢侯至庙门之外,邢侯遂出,太子再拜送之。曹侯庙吊,入哭,太子送之,亦如邢侯之礼。原文解释

【原文】

孟冬辛亥note-name:孟冬辛亥1孟冬辛亥:十月二十八日。距前“甲辰”七日。邢侯note-name:邢侯2邢侯:邢国国君。姬姓,侯爵,封于邢(今河北邢台),故称“邢侯”。翌年,随穆王西征。曹侯:曹国国君。姬姓,侯爵,故称“曹侯”。武王灭商,封其弟振铎(文王嫡六子)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地辖山东菏泽及聊城、河南濮阳一部,与鲁、宋、郑、卫接壤,西周时为东方大国,“襟带河济,扼控鲁宋”,居“天下之中”,战略位置十#-666dd;重要。春秋时日衰,被宋所灭。郭璞注:“曹国,今济阴定陶县是也。”檀萃云:“二国同姓,又近丧次,故来。”、曹侯来吊 。内史将之note-name:将之3将之:带领他们。以见天子 ,天子告不豫note-name:不豫4不豫:不舒#-666hh;。天子有病的讳称,后泛称尊长有疾。郭璞注:“不豫,辞病也。《尚书》曰:‘武王不豫。’”豫,安适。辞:推辞。而辞焉 。邢侯、曹侯乃note-name:吊5吊:即吊唁,指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此指前往拜见并慰问太子伊扈。太子 ,太子哭出庙门以迎邢侯note-name:以迎邢侯6以迎邢侯:迎接邢侯。郭璞注:“曹侯不进。”檀萃云:“时穆王命太子为丧主,故因就而见之。曹侯退而让邢侯先。”陈逢衡云:“邢侯、曹侯来吊,当在殡盛姬于穀丘之庙下,故得哭于庙。若在丧行之后,则当送葬,不得仍哭于庙也。”王天海云:“据上文,盛姬灵柩此时已至重璧台,未闻此地有宗庙,太子何出庙门?”王贻樑云:“陈说是,此可能是整理者之误。”案,上文“曰殇祀之”,此当有宗庙,或此“庙”指临时搭建的灵堂。迎,洪颐煊校注:“《太平御览》一百四十一引讹作‘送’。” 。再拜劳之note-name:劳之7劳之:慰劳邢侯。郭璞注:“问劳之也。” ,侯不答拜note-name:不答拜8不答拜:不回礼。郭璞注:“谦不敢与太子抗礼。”王天海云:“据《仪礼·士丧礼》载,吊者不拜丧主。”案,今犹如此。 。邢侯谒哭note-name:谒哭9谒哭:祭告哀哭。谒,郭璞注:“告也。”于庙 ,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note-name:西向即位10西向即位:东方就位,面向西方。《礼记·丧大记》:“哭尸于堂上,主#-666aa;在东方。”下文“北向而立”,即面北对着灵柩站立。 。内史宾侯note-name:宾侯11宾侯:给邢侯做傧相,意即接引邢侯,邢侯祭祀时在旁宣读行礼项目。郭璞注:“傧相。” ,北向而立,大哭九note-name:大哭九12大哭九:大哭九次。《礼记·奔丧》:“哭天子九。”案,盛姬同天子之礼。 。邢侯厝踊note-name:厝踊13厝踊: 厝(cuò)踊,即“错踊”,交错跳跃。郭璞注:“与太子拾踊(更递跳跃)。”洪颐煊校注:“上文作‘错踊’,此作‘厝踊’,‘错’‘厝’古字通用。”厝,同“错”。三而止 。太子送邢侯至庙门之外,邢侯遂出,太子再拜送之。曹侯庙吊,入哭,太子送之,亦如邢侯之礼note-name:如邢侯之礼14如邢侯之礼:同拜送邢侯的礼节一样。郭璞注:“虽吊异而礼同。”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十月二十八日辛亥,邢侯、曹侯前来吊祭。内史领着他们去见穆天子,穆天子称病推辞不见。邢侯、曹侯就去太子那里吊唁,太子哭着走出庙门来迎接邢侯。太子拜了两拜慰劳邢侯,邢侯不回礼。邢侯要到庙里祭告哀哭,太子哭着先到庙内,东方就位,面西站立。内史给邢侯做傧相,邢侯面北站立,大哭九次。邢侯与太子交互跳跃三次才结束。太子送邢侯到庙门之外,邢侯于是出了庙门,太子又拜了两拜恭送邢侯。曹侯也到庙里吊唁,进入庙内后哭祭盛姬,太子送他出去,送别的礼节也和邢侯一样。

原文翻译

孟冬辛亥 ,邢侯、曹侯来吊 。内史将之以见天子 ,天子告不豫而辞焉 。邢侯、曹侯乃吊太子 ,太子哭出庙门以迎邢侯 。再拜劳之 ,侯不答拜 。邢侯谒哭于庙 ,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 。内史宾侯 ,北向而立,大哭九 。邢侯厝踊三而止 。太子送邢侯至庙门之外,邢侯遂出,太子再拜送之。曹侯庙吊,入哭,太子送之,亦如邢侯之礼 。

十月二十八日辛亥,邢侯、曹侯前来吊祭。内史领着他们去见穆天子,穆天子称病推辞不见。邢侯、曹侯就去太子那里吊唁,太子哭着走出庙门来迎接邢侯。太子拜了两拜慰劳邢侯,邢侯不回礼。邢侯要到庙里祭告哀哭,太子哭着先到庙内,东方就位,面西站立。内史给邢侯做傧相,邢侯面北站立,大哭九次。邢侯与太子交互跳跃三次才结束。太子送邢侯到庙门之外,邢侯于是出了庙门,太子又拜了两拜恭送邢侯。曹侯也到庙里吊唁,进入庙内后哭祭盛姬,太子送他出去,送别的礼节也和邢侯一样。

【原文注释】

〔1〕孟冬辛亥:十月二十八日。距前“甲辰”七日。

〔2〕邢侯:邢国国君。姬姓,侯爵,封于邢(今河北邢台),故称“邢侯”。翌年,随穆王西征。曹侯:曹国国君。姬姓,侯爵,故称“曹侯”。武王灭商,封其弟振铎(文王嫡六子)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地辖山东菏泽及聊城、河南濮阳一部,与鲁、宋、郑、卫接壤,西周时为东方大国,“襟带河济,扼控鲁宋”,居“天下之中”,战略位置十#-666dd;重要。春秋时日衰,被宋所灭。郭璞注:“曹国,今济阴定陶县是也。”檀萃云:“二国同姓,又近丧次,故来。”»

〔3〕将之:带领他们。

〔4〕不豫:不舒#-666hh;。天子有病的讳称,后泛称尊长有疾。郭璞注:“不豫,辞病也。《尚书》曰:‘武王不豫。’”豫,安适。辞:推辞。»

〔5〕:即吊唁,指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此指前往拜见并慰问太子伊扈。

〔6〕以迎邢侯:迎接邢侯。郭璞注:“曹侯不进。”檀萃云:“时穆王命太子为丧主,故因就而见之。曹侯退而让邢侯先。”陈逢衡云:“邢侯、曹侯来吊,当在殡盛姬于穀丘之庙下,故得哭于庙。若在丧行之后,则当送葬,不得仍哭于庙也。”王天海云:“据上文,盛姬灵柩此时已至重璧台,未闻此地有宗庙,太子何出庙门?”王贻樑云:“陈说是,此可能是整理者之误。”案,上文“曰殇祀之”,此当有宗庙,或此“庙”指临时搭建的灵堂。迎,洪颐煊校注:“《太平御览》一百四十一引讹作‘送’。”

〔7〕劳之:慰劳邢侯。郭璞注:“问劳之也。”

〔8〕不答拜:不回礼。郭璞注:“谦不敢与太子抗礼。”王天海云:“据《仪礼·士丧礼》载,吊者不拜丧主。”案,今犹如此。

〔9〕谒哭:祭告哀哭。谒,郭璞注:“告也。”

〔10〕西向即位:东方就位,面向西方。《礼记·丧大记》:“哭尸于堂上,主#-666aa;在东方。”下文“北向而立”,即面北对着灵柩站立。

〔11〕宾侯:给邢侯做傧相,意即接引邢侯,邢侯祭祀时在旁宣读行礼项目。郭璞注:“傧相。”

〔12〕大哭九:大哭九次。《礼记·奔丧》:“哭天子九。”案,盛姬同天子之礼。

〔13〕厝踊: 厝(cuò)踊,即“错踊”,交错跳跃。郭璞注:“与太子拾踊(更递跳跃)。”洪颐煊校注:“上文作‘错踊’,此作‘厝踊’,‘错’‘厝’古字通用。”厝,同“错”。

〔14〕如邢侯之礼:同拜送邢侯的礼节一样。郭璞注:“虽吊异而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