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穆天子传》 » 卷六 > 报哭于大次,祥祠[缺字]祝丧,罢哭,辞于远人+为盛…+

报哭于大次,祥祠[缺字]祝丧,罢哭,辞于远人。为盛姬谥曰哀淑人,天子名之,是曰哀淑之丘。原文解释

【原文】

报哭note-name:报哭1报哭:返回时哀哭。报,返回,往复。郭璞注:“犹反也。”大次:郭璞注:“有次#-666nn;次也。”翟云升云:“注‘有次’之‘次’,疑是衍文。”王天海云:“大次为送丧最后一大站,帐中必供有死者神位,故返哭于大次。”于大次 ,祥祠note-name:祥祠2祥祠:又作“祥祀”“祥祭”,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满一年之祭为“小祥”,满两年之祭称“大祥”。《礼记·杂记下》:“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郑玄注:“纰,缘边也。‘纰’读如‘埤益’之‘埤’。既祥之冠也,已祥祭而#-666hh;之也。”檀萃云:“即举小祥之祭者,姬本殇故以日易月而祥之从略。”王天海云:“此时祥祭在下葬后举行,与《礼记》中所载不#-666ff;,疑为葬后祭祀。”[缺字]:疑衍。王天海云:“此缺文疑是‘以’字。”祝丧:向死者祝祷。祝,祷告,祝祷。[缺字]祝丧 ,罢哭,辞于远人note-name:辞于远人3辞于远人:向来自远方的#-666aa;辞别。郭璞注:“辞谢遣归。” 。为盛姬note-name:谥4谥:谥(shì),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哀淑#-666aa;:盛姬的谥号。王天海云:“‘哀’为谥号,‘淑人’为盛姬生前封号。”郭璞注:“恭仁短折曰哀。”洪颐煊校注:“注‘仁’本讹作‘人’,从《周书·谥法》改正。”曰哀淑人 ,天子名之note-name:名之5名之:为此丘命名。郭璞注:“为丘作名。”洪颐煊校注:“‘名之’本讹作‘丘#-666aa;’,从《太平御览》五十三引改。孙同元云:‘名之’当作‘丘之’,与上文‘天子丘之’为一例。”是曰哀淑之丘note-name:是曰哀淑之丘6是曰哀淑之丘:名之为哀淑丘。洪颐煊校注:“今本作‘淑#-666aa;’,从《太平御览》五十三引改。震煊云:‘《北堂书钞》九十四引作“淑人之丘”。’是唐本有作‘淑人’者,义亦通。”王贻樑云:“此作‘淑人之丘’是。又,盛姬丧仪至此而毕,综而观之,有不少是与三《礼》及其他文献不#-666ff;或无征的。此中的内容给后世留下了研究、探索的充#-666dd;余地。旧时因被视为‘不典’而颇遭冷遇,研究礼制文著虽多如瀚海,而《穆传》却只一匙而已。然真正理论起来,《穆传》的成书,至少也与三《礼》中的《周礼》差不多,而比《礼记》(大、小戴)要早得多。故忽视《穆传》这方面的价值,实在是很可惜、很不应该的。”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666aa;返回大次哀哭,为盛姬举行祥祀,并在灵前祝祷,然后停止哀哭,向来自远方的客#-666aa;辞行。穆天子给盛姬赐谥号为“哀淑#-666aa;”,又给此丘命名,叫作“哀淑丘”。

原文翻译

报哭于大次 ,祥祠[缺字]祝丧 ,罢哭,辞于远人 。为盛姬谥曰哀淑人 ,天子名之 ,是曰哀淑之丘 。

#-666aa;返回大次哀哭,为盛姬举行祥祀,并在灵前祝祷,然后停止哀哭,向来自远方的客#-666aa;辞行。穆天子给盛姬赐谥号为“哀淑#-666aa;”,又给此丘命名,叫作“哀淑丘”。

【原文注释】

〔1〕报哭:返回时哀哭。报,返回,往复。郭璞注:“犹反也。”大次:郭璞注:“有次#-666nn;次也。”翟云升云:“注‘有次’之‘次’,疑是衍文。”王天海云:“大次为送丧最后一大站,帐中必供有死者神位,故返哭于大次。”

〔2〕祥祠:又作“祥祀”“祥祭”,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满一年之祭为“小祥”,满两年之祭称“大祥”。《礼记·杂记下》:“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郑玄注:“纰,缘边也。‘纰’读如‘埤益’之‘埤’。既祥之冠也,已祥祭而#-666hh;之也。”檀萃云:“即举小祥之祭者,姬本殇故以日易月而祥之从略。”王天海云:“此时祥祭在下葬后举行,与《礼记》中所载不#-666ff;,疑为葬后祭祀。”[缺字]:疑衍。王天海云:“此缺文疑是‘以’字。”祝丧:向死者祝祷。祝,祷告,祝祷。

〔3〕辞于远人:向来自远方的#-666aa;辞别。郭璞注:“辞谢遣归。”

〔4〕:谥(shì),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哀淑#-666aa;:盛姬的谥号。王天海云:“‘哀’为谥号,‘淑人’为盛姬生前封号。”郭璞注:“恭仁短折曰哀。”洪颐煊校注:“注‘仁’本讹作‘人’,从《周书·谥法》改正。”

〔5〕名之:为此丘命名。郭璞注:“为丘作名。”洪颐煊校注:“‘名之’本讹作‘丘#-666aa;’,从《太平御览》五十三引改。孙同元云:‘名之’当作‘丘之’,与上文‘天子丘之’为一例。”

〔6〕是曰哀淑之丘:名之为哀淑丘。洪颐煊校注:“今本作‘淑#-666aa;’,从《太平御览》五十三引改。震煊云:‘《北堂书钞》九十四引作“淑人之丘”。’是唐本有作‘淑人’者,义亦通。”王贻樑云:“此作‘淑人之丘’是。又,盛姬丧仪至此而毕,综而观之,有不少是与三《礼》及其他文献不#-666ff;或无征的。此中的内容给后世留下了研究、探索的充#-666dd;余地。旧时因被视为‘不典’而颇遭冷遇,研究礼制文著虽多如瀚海,而《穆传》却只一匙而已。然真正理论起来,《穆传》的成书,至少也与三《礼》中的《周礼》差不多,而比《礼记》(大、小戴)要早得多。故忽视《穆传》这方面的价值,实在是很可惜、很不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