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汉书》 » 白话文 >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 > 第2节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 第2节

卫尉,秦朝设置的官职,负责宫门护卫,属下官吏有卫尉丞。景帝初年,将名称更改为中大夫令,景帝后元年间,重新改回卫尉名称。属下官吏有公车司马(掌管宫廷中的司马门,夜晚在宫中巡查,负责上书言事和诏令,征召阙门外的官员)、卫士、旅贲(传令)三位令丞,有三位卫士丞(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各驻守一丞),还有守护各个宫廷、掖门的领兵卫候、司马官,共有二十二个。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卫尉(长乐宫卫尉掌管长乐宫,建章宫卫尉掌管建章宫、甘泉宫卫尉掌管甘泉宫)负责三个宫殿的保卫工作,负责的保卫事务大致相同,不是常设职务。

太仆,秦朝设置的官职,掌管舆马,有两个太仆丞作为辅佐官吏。属下官吏有太厩太仆令、有未央宫马厩太仆令、有家马太仆令,每个太仆令属下有五位丞,一位都尉;还有车府令、路軨令、骑马令、骏马令,有四位令官和丞;有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位监长和丞;在边郡有六位放牧军马苑令,属下各有三位丞;还有牧橐(驼)令、昆蹄令和丞,全部隶属于太仆管辖。宫中太仆掌管皇太后的舆马,不常设置。武帝太初元年将家马更改为挏马,开始设置路軨官。

廷尉,秦朝设置的官职,掌管刑狱判案,属下官员有廷尉正监、廷尉左监、廷尉右监,属下官员的俸禄为千石。景帝中元六年将名称更改为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又改回为廷尉。宣帝地节三年初,在廷尉署设置左平官员、右平官员,负责监察,平反冤、假、错案,俸禄为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将廷尉改为大理。王莽新朝,将名称更改为作士。

典客,秦朝设置的官职,管理投降归附朝廷的蛮夷,属下官吏有殿客丞。景帝中元六年将名称更改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将名称更改为大鸿胪。属下官员有行人令、译官令、别火令(狱令)三令、丞和郡邸(郡、诸侯国在京师的官邸)长、丞。武帝太初元年将行人令更改为大行令,开始设置别火令。王莽将大鸿胪名称更改为典乐。最初,郡邸的设置属于少府,后来属于中尉,再后来属于大鸿胪。

宗正,秦朝设置的官职,管理皇亲国戚,属吏有宗正丞。平帝元始四年将名称更改为宗伯。属下官员有都司空令、丞(负责督造砖瓦,用以修葺宫殿及各城门楼),宫内官员有长、丞。还有各位公主的家令、门尉也属于宗正管辖。王莽新朝,撤销宗正,将其官员合并到秩宗。最初,宫内的官员属于少府管辖,后来属于主爵,再后来属于宗正。

治粟内史,秦朝设置的官职,掌管粮食、货币,属下官吏有两丞。景帝后元年间将名称更改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将名称更改为大司农。属下官员有太仓令、均输令、平准令、都内令、籍田令,五个令和丞,还有乾官、铁市两个长、丞。在各个郡、国,还有诸仓、农监、都水,共有六十五个长和丞,均属于治粟内史管辖。搜粟都尉是武帝朝设置的武官,不是常设官职。王莽新朝,将大司农名称更改为羲和,后来又将名称更改为纳言。最初,乾官属于少府,后来属于主爵,再后来属于大司农。

少府,秦朝设置的官职,掌管山、海、池、泽的赋税收入,作为掌管皇室经济来源的主要部门,属下官吏有六丞。管辖的官员中还有尚书(掌管殿内的文书,西汉后期掌管群臣的奏章)、符节(掌管符节)、太医(太常、少府都有太医。太常太医,主治百官的疾病;少府太医,主治宫廷中官员的疾病)、太官(掌管宫中的膳食,兼管四时进献的果品)、汤官(汤官掌管供应宫中的饼铒果实)、导官(掌管皇宫中食用的粮食)、乐府(主管宫廷中、皇帝巡幸、皇室祭祀的音乐,兼负责采集民歌并配曲)、若庐(主管宫中的仓库守卫和诏狱)、考工室(主管兵器弓弩以及织绶等杂工)、佐弋(主管弋射之事,兼造兵器)、居室(在宫中拘禁犯人的处所)、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主管陶器瓦器制作,兼管石刻工艺)、东织、西织(主管皇家用的丝帛织造)、东园匠(主管皇室陵寝墓室内器物的制造和供应),有十六位令官和丞官;还有庖人(主管宫中使用的牲畜宰割)、都水令(掌管湖沼陂泽)、均官(掌管宫中的粮食、物品的输送),有三位长、丞,上林苑中还有十位池监。中书省还有谒者令(掌管机要,由宦官担任)、黄门令(皇帝身边的宦官)、钩盾令(宦官,负责各个苑囿皇帝游览的处所)、尚方令(掌管供应制造帝王使用的器物)、御府令(宦官,负责宫婢制作宫中的衣服和织补、浣洗)、永巷令(宦官,负责宫婢在宫中的役使)、内者令(负责宫廷中布置挂帐器物)、宦者令(负责管护内廷的宦官),有八位令和丞;还有各位仆射、署长、中黄门(宦官的主管,负责宫中的杂务),均属于少府管辖。武帝太初元年将考工室名称更改为考工(属下有护、佐、啬夫、掾、右丞、护工卒史、船长、仓丞等),将佐弋名称更改为佽飞(出土瓦当考证为:次蜚),将居室名称更改为保宫,将甘泉居室名称更改为昆台,将永巷名称更改为掖廷。佽飞掌管弋射,有九位丞和两位尉官,太官令属下有七位丞,昆台令属下有五位丞,乐府令属下有三位丞,掖廷令属下有八位丞,宦者令属下有七位丞,钩盾令属下有五位丞和两位尉官。成帝建始四年,将中书谒者令名称更改为中谒者令,原来设置四位尚书(四位尚书,负责四曹。常侍曹尚书,负责丞相、御史大夫的事务;二千石曹尚书,负责刺史二千石官员的事务;户曹尚书,负责庶人上书的事务;主客曹尚书,负责外国的事务),成帝增加一位尚书,为五位尚书(成帝设置了五位尚书,加上一个三公曹,负责刑狱判案的事务),属下官吏有四位丞。成帝河平元年取消东织,将西织名称更改为织室。哀帝绥和二年,哀帝取消乐府。王莽新朝,将少府名称更改为共工。

中尉,秦朝设置的官职,掌管巡查保卫京师,属下官吏中有两位丞、候官、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将中尉名称更改为执金吾(吾者,御也。执金革以御非常。)。属下官员中有中垒令、寺互令、武库令、都船令,有四位令、丞。都船令(掌管船只的官员)、武库令有三位丞,中垒令有两个尉官。寺互令有左侯、中侯、右侯(皇帝的御车出行,在前边掌管清道;车驾返回时,持麾旗抵达宫门,宫门方才能打开。),还有侯丞,还有京辅左都尉和右都尉,两个都尉,尉丞掌管的士卒,均属于中尉统辖。最初,寺互令属于少府管辖,后来属于主爵,再后来属于中尉。

从太常卿到执金吾,俸禄均为中二千石,丞的俸禄是一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古代设置的官职。属官中有太子门大夫、庶子(侍从在太子左右)、洗马(负责太子的仪仗、护卫)、舍人(负责太子的宿卫)。(太子属下的官员有:率更令,俸禄千石,负责太子庶子、太子舍人的值班。家令,俸禄为千石,负责太子宫中的仓库、监狱。家府,俸禄为二千石。仆,俸禄为千石,负责马匹。庶子,俸禄为四百石,比如中郎将,没有定员。卫率,俸禄按照千石,有一位丞作为属下官吏,负责门卫。食官令,俸禄为六百石,有一位丞作为属下官吏。中盾,俸禄为四百石,负责太子宫周围的巡逻。中尚翼、中涓,如同中黄门,都是宦官。洗马,职务如谒者,有十六人。庶子、舍人,俸禄为四百石,如果是郎中,俸禄按照二百石,人员没有定额。先马:前驱也。先,写作“洗”)。

将作少府,秦朝设置的官职,掌管建造宫殿、庙宗、陵园等工程,属下官吏有两位丞、左候、右候和中候。景帝中元六年把将作少府名称更改为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掌管建造材料,以供给东园匠人)、左校、右校、前校、后校、中校和七位令、丞,还有主章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把东园主章名称更改为木工。成帝阳朔三年,取消中候及左校、右校、前校、后校、中校五丞。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