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朝廷此时已经灭亡了两越国,越人勇之说:“越人的风俗,重视敬祀鬼神,他们在举行祭祀时,常常能够看到鬼魂,而且非常灵验。在以往,东瓯王敬祀鬼神,享寿达一百六十余岁。后来的人们怠慢鬼神,逐渐失去了鬼神的护佑,招致衰亡。”武帝诏令越人巫师在越地设立祝祠,设立如同坛场的祭台,用来祭祀上天、神仙、百鬼,仍然按照越人的习俗,以杀鸡来占卜。武帝相信,越人在祭祀时,用杀鸡来占卜,非常灵验,汉人中后来也采用这种方法。
公孙卿说:“仙人是能够看到的,只是皇上来去匆匆,因此才难以看到。陛下可以像在缑氏城一样,建立馆舍,里边放上干肉、枣脯,神仙来了,就会停留下来。而且仙人喜欢住在楼上。”武帝于是诏令在长安建造飞廉、桂馆,在甘泉宫建造益寿馆、延寿馆,派出卿大夫持符节,设置祭祀用具,等待仙人。在甘泉宫建造通天台,在台下面设置祭祀用具,用来招待降临的神仙。甘泉宫又修建了前殿,拓宽各个宫室。在夏天,有灵芝从甘泉殿的房内长出来。武帝此时已经堵塞住了黄河决口,又建造了通天台,似乎看到天上有灵光显现,于是下诏,大赦天下。
第二年(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军讨伐朝鲜。夏天,发生旱情。公孙卿又说:“在黄帝那个世代,封禅即会发生旱情,这是因为封禅时需要封土,当时干旱了三年。”武帝又下诏,说:“天旱,与封禅时的封土有关系吗?诏令天下祭祀灵星。”
第二年(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武帝在雍县郊祀五帝神,此时回中道已经修筑完毕,武帝随后向北巡幸,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过独鹿山、鸣泽,而后从西河郡返回,在巡幸经过河东郡时,祭祀了后土神。
第二年冬天(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巡幸来到南郡(湖北江陵),到了江陵县后,再向东行。在潜县登上天柱山祭拜,天柱山号称南岳。而后再登船沿江而下,从浔阳县抵达枞阳县,途中经过彭蠡泽(鄱阳湖),祭拜当地的名山大川。再向北,抵达琅琊郡,继而巡幸来到海上。四月,来到奉高县,整修泰山上的封土。
当初,武帝在封禅泰山时,泰山的东北方,有古时候建造明堂的遗址,地势险峻,房子也不够宽敞。武帝要在奉高县修建明堂,不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制。济南人公玉带献上黄帝时期的明堂图。明堂中间是一座殿堂,四面没有墙壁,以茅草覆盖屋顶,有流水从明堂的下面穿过,水环绕着宫垣,上面还修建有复道,明堂上边建有楼阁,从西南沿着复道进入楼阁,名字叫做昆仑道,天子从这里进入,祭拜上帝。武帝于是诏令奉高县在汶河上修建明堂,按照上古时的图样。这一年在整修封土时,同时在明堂上的楼阁里祭祀泰一神、五帝神,高皇帝的神位与泰一神、五帝神相对而设。在明堂下面的庭堂里祭祀后土神,用二十个太牢礼。天子从昆仑道进入,祭祀的仪式与郊祀时的仪式一样。祭拜完毕后,在明堂下面焚烧祭礼,献予神灵享用。武帝再次登上泰山,在山巅上秘密祭祀。在泰山下祭祀五帝神,按照已经安排好的祭祀礼仪祭祀,黄帝与赤帝同时祭祀,祭祀官员在旁边伺候。山上举火,山下呼应。而后返回甘泉宫,郊祀泰一庙。春天武帝来到汾阴县,祭祀后土神。
第二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武帝巡幸抵达泰山,于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在明堂里祭祀上帝,没有整修封土。祭祀的祝辞中说:“上天增授皇帝泰一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神。”而后向东巡幸至海上,考察将要入海的方士,还有访求神仙的术士。经过多次派遣术士虽然都不灵验,但还是要派遣,希望能够侥幸遇上神仙。十一月乙酉(廿二日),柏梁台发生火灾。十二月甲午朔(初一),武帝亲自在高里山上封禅(山东省泰安市西南),而后祭祀后土神。巡幸抵达渤海边,眺望祭拜蓬莱岛,希望能够看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武帝返回后,因为柏梁台火灾的缘故,在甘泉宫接受郡县送上来的计簿。公孙卿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后,第十二天即发生火灾,黄帝于是再建造明廷。明廷,就在甘泉。”方士中有很多人说古时候的帝王在甘泉建都。武帝后来又在甘泉宫接见诸侯王,于是在甘泉宫建造了诸侯王朝觐的官邸。越人勇之说:“越人的习俗,遇到火灾,重新建造的房屋,一定要更大,这样才能够厌胜火灾。”武帝于是又建造了建章宫,宫殿千门万户。前殿高过未央宫。东边是凤阙门,高二十余丈。西边是唐中池,虎圈达几十里广阔。北边挖掘出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中间修建渐台,高约二十丈,池塘的名字称作太液池,池塘中间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小岛,模仿海中的仙山,还雕刻了石龟、石鱼等海中动物。南边有玉堂宫、璧门宫,以雕刻的神鸟为装饰。修建神明台、井干楼,高达五十余丈,中间有辇道相连。
太初元年夏天,朝廷开始修改历法,以正月为岁首,服饰颜色尚黄,官员的印章更改为五字(汉是土德,土在五行中排序为五,因此官印改为五字。印文不足五字,以“之”字补充。),将纪元年号更改为太初元年。这一年,汉军向西域征讨大宛国,内地发生蝗灾。丁夫人、洛阳人虞初等人用方术诅咒匈奴、大宛。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有关官员说雍县的五帝庙贡献的祭品没有煮熟,生肉不具备肉食的香味。武帝诏令祭祀官员准备献祭的烹具,用来烹煮食物,祭祀的牲畜按照五帝的颜色选配(如火胜金,祭祀赤帝时则用白色的牺牲),用雕刻的木马代替马驹。祭祀名山大川用的马驹,均用雕刻好的木马来代替。只是在皇帝亲自祭祀时,才用马驹,其他祭祀也照此办理。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武帝向东巡幸至海上,考察寻访神仙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情办得成功。方士中有人说,上古时黄帝建造五座城,还建有十二座楼,用来在执期这个地方等候神仙,名字叫做迎年(也叫做祈年。祈求长寿的意思。)。武帝批准按照这种方法建造,名字改为明年(意思是明确用以益寿延年)。武帝亲自拜祭,献祭黄色的牛犊。
公玉带说:“黄帝虽然在泰山上封禅,可是黄帝的大臣风后、封巨、岐伯建议黄帝还要在东泰山上封(山东省沂源县以东),在凡山上禅(山东省昌乐县以南),这才符合祭拜神灵的要求,而后才得以不死。”武帝随即诏令准备祭祀的用具,到东泰山去,东泰山太矮小,与其名声不相符,武帝诏令祭祀官员礼拜一下,没有亲自封。继而诏令带上祭祀用的物品,返回泰山,按照五年之前的仪式整修封土,增加禅石闾山。石闾山,在泰山脚下的南边,方士说那里有仙人居住的闾巷,武帝于是又亲自封禅祭祀。
又过了五年(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武帝再次来到泰山整修封土,返回时祭拜恒山(河北省曲阳县西北)。
又过了五年(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武帝再次来到泰山整修封土。向东抵达琅琊郡,在成山头上祭拜,登上芝罘山,而后登船巡游渤海,在延年楼祭祀八神(即上文的“迎年”)。又在交门宫祭祀神仙,似乎座位上有神仙在向武帝回拜。
又过了五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再次整修泰山上的封土。向东巡游抵达东莱县,驾临大海边。这一年,雍县在晴天的时候响起霹雳,打了三次响雷,天上出现彩虹,气色苍黄,好像有飞鸟聚集在棫(yù)阳宫的南边,声闻四百里远。天上落下二块陨石,像黳(黳(yī):黑色的玉石)石一样黑,有关官员认为这是吉祥的徵兆,武帝将黳石供奉在祖庙。那些到海上访求蓬莱岛的术士,还是没有结果,公孙卿只是以巨人的大脚印来搪塞。武帝求仙的心情,依然是魂牵梦绕,希望侥幸可以遇到神仙。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